王 颖
[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7]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能够丰富知识储备、开阔视野、传承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力推广全民阅读尤为重要,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全民阅读首先应以家庭为起点。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之际,习近平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如何坚持正确方向,有效开展家庭阅读推广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智慧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化,“互联网+”早已渗透到各个行业,为图书馆开展家庭阅读推广带了新机遇,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资源和空间优势,以技术革新推动思维方式革命,探索新型家庭阅读推广路径,将服务手段向智能化与网络化延伸、服务深度向精细化与个性化转变、服务内容向多元化与专业化升级。
“互联网+”作为创新2.0下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其不仅仅包含互联网的移动与泛在,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数据、知识、计算,其核心理念是将传统行业与网络信息产业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内生动力,促进原有产业结构升级,调动和增强包含人在内的各种潜力因素,从而创造出适应发展的新形态[1]。2015 年3 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各行各业拓展,构筑各行业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能[2]。作为传统与新兴媒介都高度聚焦的阅读推广领域,“互联网+图书馆”及“互联网+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不可避免地会对阅读推广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互联网+图书馆”会衍生出更加优质的新兴行业形态。“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重塑结构、创新驱动、开放生态、尊重人性、连接一切等特征,图书馆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图书馆进一步发挥馆藏资源优势,通过新兴信息技术将馆藏资源数字化、移动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及信息的无处不在,既为传统的图书馆行业带来了创新的推动力,也为互联网产业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其次,“互联网+阅读推广”,会催生出更加多样的服务模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互联网+”已成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的重要工具,如在已有的图书馆传统业务基础上,建设门户网站、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社交媒体账号等新媒体平台,用以介绍图书馆资源、发布阅读推广活动公告等。然而“互联网+”不仅是阅读推广的工具,更是创新阅读推广服务的源动力和驱动力,通过更加丰富的服务手段和渠道,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和兴趣。因此,将“互联网+”理念融入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必将给家庭阅读推广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1)国外家庭阅读推广现状
在图书馆事业较为发达的欧美国家,对家庭阅读推广十分重视。1992 年,英国公益组织图书信托基金会(Book Trust)、伯明翰大学教育学院、伯明翰卫生机构,及图书馆针对婴幼儿的早期家庭阅读推广共同推出了“Bookstart”项目,并提出了建立世界领域的家庭阅读推广计划,以推动家庭藏书的发展。美国的公共图书馆也提出过“生而阅读”的家庭阅读推广计划,针对新生儿及即将有新生儿的家庭提供阅读指导[3]。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天鹅小镇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了“阅读城镇”推广活动,鼓励社区内的儿童从出生起就进行阅读、交通、歌唱等活动,培养儿童的读写能力[4]。俄罗斯素来重视阅读,他们的家庭阅读推广主题鲜明、活动多样,如雅罗斯拉夫尔少儿图书馆以“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为题材举办阅读竞赛,邀请老战士到图书馆介绍战争实况,以真实案例引起孩子们的共鸣[5]。随着数字阅读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加倾向于利用数字资源进行阅读,美国图书馆界也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发展儿童电子阅读读物等以适应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
(2)国内家庭阅读推广现状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国内图书馆开展家庭阅读推广起步较晚,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最早开始尝试家庭阅读推广模式。1997 年,中山市图书馆相继推出了“十佳藏书家庭”评选、“我爱我家”家庭读书竞赛等活动,在当期掀起了家庭阅读的新风尚[6]。从2000 年起,深圳市每年在读书月期间,都会举办“十大优秀书香家庭”“十佳学习型家庭”等评选活动[7]。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成立了“毛毛虫上书房”公益阅读平台,图书馆工作人员、幼儿老师和40多位“蝴蝶爸妈”志愿者共同组成阅读推广团队,每周组织一次阅读沙龙[8]。再有,上海青浦区图书馆开展了以家庭为主要阅读阵地的“家庭图书馆种子计划”,每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招募,图书馆工作人员会深入到家庭中去了解家庭成员的阅读兴趣,并和小朋友一同挑选适合他们的图书,设计图书馆标志、借阅卡等,不仅培养了儿童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对艺术的理解能力[9]。
进入“互联网+”时代,国务院连续四年将“倡导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各级图书馆也纷纷立足于本馆实际,发挥数字资源优势和教育职能作用,服务国家战略,大力推广全民阅读,普遍推出家庭阅读推广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但同国外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合理指导、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模式、缺乏保障运行的长效机制等,制约着“互联网+”背景下家庭阅读推广的创新发展。
作为新型的阅读推广模式,人们对家庭阅读推广的了解甚少。图书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发布阅读推广活动通知,宣传活动内容,让人们了解家庭阅读推广模式,吸引人们参加阅读推广活动。但图书馆在推广家庭阅读时,缺少合理的指导,读者在活动后,不知如何进行有效阅读,不利于读者养成长期的阅读习惯。究其原因,首先,图书馆在进行家庭阅读推广时,没有以家庭为单位为读者制定科学系统的阅读规划及指导,也很少根据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开展自主阅读活动,读者缺乏对家庭阅读具体功能及优势的了解,参与活动的读者数量有限,能长期坚持的更是少之又少。其次,图书馆对家庭阅读的宣传不够,往往仅是通过易拉宝、海报、微博和微信平台来介绍活动的基本信息,对于家庭阅读推广理念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很多人不了解家庭阅读推广的功能及模式。
2016 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图书馆与家庭阅读专业委员会成立,标志着家庭阅读推广将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将进一步向专业化、深层次发展。但目前我国的家庭阅读推广尚处于初级阶段,理论与实践尚不成熟,图书馆开展的家庭阅读大多是独立的活动,形式简单,内容单一,多数局限于开展几场活动、读几本书,缺乏持续性,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模式,也没有针对于家庭阅读需求和如何培养阅读兴趣进行深入研究,导致家庭阅读推广难以持续。
家庭阅读推广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长效。目前,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活动并未作为图书馆常规性基础业务予以开展,大多是临时性、短效性活动,没有实现常态化和持续化。多数图书馆未组建专业的家庭阅读推广团队,活动也多是以突击应对的方式开展,具有“速成”的特点,这样不利于经验的总结、效益的提升、活动的连续,最终导致家庭阅读推广活动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图书馆在家庭阅读推广活动中,较为重视活动的前期策划和过程实施,很少对活动后的家长和少儿读者进行跟踪调查,缺少对活动效果的科学评估,难以为日后的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参考。
3.1.1 提升资源管理能力
优质、丰富、恰当的阅读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家庭阅读推广的前提和根本。“互联网+”时代,家庭阅读推广的信息资源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资源(图书、期刊、报纸等),还包括数据库资源(所购买的商业数据库及自建的各类数据库资源)、互联网资源(基于互联网组织的信息资源),呈现出电子资源、音频、视频等载体多样化态势,读者可以通过声、光、影像、体感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家庭成员由于性别、年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单一载体、缺乏时间跨度的资源难以满足家庭阅读推广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实现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协调发展,图书馆应提升资源管理能力,利用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将传统的信息处理方法(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利用)向数字化技术转变,合理进行资源整合,完成数字化资源向知识化资源的转型升级,优化知识型资源配比,并推出更多线上阅读内容及阅读推广活动,丰富家庭阅读推广的内容。
3.1.2 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从读者需求角度来看,“互联网+”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更加多元化,不仅仅是对孤立信息的需求,更注重关联性、聚合性信息,读者发现和知识获取的个性化需求更加明显。为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应在活动策划前期,开展完备的读者调研,深入了解目标读者群的家庭阅读需求,立足“以人为本”,从读者需求出发,策划家庭阅读推广活动。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其家庭阅读的目的、所需资源、兴趣点等,并结合馆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为读者定制个性化的家庭阅读计划,让读者深入了解家庭阅读的优势、图书馆在家庭阅读中的价值,吸引读者发现和利用图书馆资源。
3.1.3 注重经典人文阅读推广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阅读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书香中国的重要途径。家庭阅读推广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及阅读推广平台,加强对经典人文的阅读推广,为激发家庭阅读兴趣、全民阅读发展、中华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撑。2014 年起,深圳图书馆依托“南书房”经典阅览空间,打造了面向家庭的“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通过展览、经典导读、诵读、征文比赛、读剧、创办《行走南书房》公益阅读刊物等方式,开展立体化解读与展示,引导读者亲近经典、走进经典。在2016 年“4·23”世界读书日和“9·28”孔子诞辰日时,牵头参与组织以“阅读在我家”为主题的“共读半小时”全城行动和“广东公共图书馆经典诵读”全省活动。其他图书馆在开展家庭阅读推广时,可借鉴深圳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并将家庭阅读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经典阅读空间。
3.2.1 跨界融合发展“推广+”主体
“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就是融合、创新,图书馆在开展家庭阅读推广过程中应积极借鉴这种思维模式,与社会各界广泛合作,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家庭阅读推广跨界融合的新途径。“图书馆+家庭”的阅读服务体系是以图书馆为主导,提供阅读产品、阅读网络、阅读指导的一个有机系统,图书馆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网络基础设施等因地制宜地与家庭之间建立服务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可拓展跨界合作主体,进行全媒体视角的融合,除了传统的社会团体、实体书店外,进一步推行“互联网+”行动,构建“互联网+图书馆+家庭”模式,努力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3.2.2 更新技术拓宽“推广+”手段
传统媒介下,家庭阅读推广渠道多是向读者单向的传递信息,形式比较单一,并缺少互动性。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开展服务和阅读推广提供了新的工具。据统计,截至2016 年底,几乎全部的省级、副省级公共图书馆均开通了微博、官方微信号等移动服务,众多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中,均将利用新媒体技术发布活动公告、报名通知等作为拓展阅读推广的一种创新手段。新媒体技术对家庭阅读推广的核心影响是重构了阅读推广的推广方式,但更重要的作用是利用新媒体平台使家庭及读者成为阅读推广的主体,利用交互式社交媒介,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的实时互动,增加家庭阅读推广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使阅读推广工作更加高效。
3.2.3 利用大数据定位“推广+”对象
在全民阅读时代,图书馆纷纷推出家庭阅读服务的创新举措,如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借助APP 或微信平台开展“听书”服务,使家庭成员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更加便捷地进行阅读;有些图书馆利用物联网理念,开展图书馆O2O服务,读者通过网上预定,即可送书到家。虽然目前家庭阅读推广活动丰富、手段多样,但对于读者需求的精准定位不够,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存在信息资源供给与读者目标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应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读者需求的精准定位,通过对读者阅读行为的分析,实现利用“数据驱动”的家庭阅读推广对象定位,力求推荐更加符合读者需求的信息资源。
3.2.4 重塑思维打造“推广+”品牌
阅读推广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当一个阅读推广活动长期规律地开展,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能够吸引固定的读者群体,形成品牌效应,才能持续地开展下去,进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读者的阅读意识,图书馆应借鉴“互联网+”开放、融合、连接的理念,围绕家庭阅读,打造特定主题的品牌系列活动,采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的传播方式,立足家庭阅读活动的品牌定位,进行产品形象、组织形象、服务形象多方位的宣传,吸引更多家庭参与其中,通过品牌活动,引领家庭阅读风尚,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
3.3.1 重视家庭阅读推广的机制建设
图书馆作为家庭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应加强对家庭阅读推广工作、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的深层次、专业化建设。首先,要将家庭阅读推广作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定位及人员岗位职责,将该项工作作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日常运营项目。其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情况,成立专门的家庭阅读推广专项工作组,全面负责家庭阅读推广工作的各项事宜。第三,要全面学习研究“互联网+”时代家庭阅读推广的新理论、新方法,实地调研“互联网+家庭阅读推广”的成功案例,保障此项工作的创新开展。
3.3.2 建立线上线下协同的运营方式
传统的家庭阅读推广服务多集中于线下,随着新兴信息传播技术的兴起,社交化阅读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阅读方式,读者与图书馆的线上互动越来越密切,为使读者方便快捷地体验图书馆的家庭阅读推广服务,图书馆应融合传统平台与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全媒体阅读推广,建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协同运营模式,读者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零距离、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及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同时,为读者提供线上及实地交流的机会,搭建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图书馆之间、读者与嘉宾之间的沟通平台,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活化及家庭阅读推广服务的深化。
3.3.3 建立专业馆员+志愿者的人才队伍
图书馆在开展家庭阅读推广时,面对的读者群体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在服务的过程中,馆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阅读指导知识、耐心的态度外,还需对家庭各层次、各年龄成员的心理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不同的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阅读指导方式。如针对少儿的阅读服务需要具备一定的少儿教育经验和技能;针对中青年的阅读服务需具备丰富、多元的知识储备;针对老年家庭成员则应具备由浅入深挖掘他们需求、引导阅读的能力,真正帮助家庭提高阅读质量、营造阅读氛围。除了专业馆员,也要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作为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也应重视对人才队伍的培训,助其了解“互联网+家庭阅读推广”的服务模式、手段及内容,保证每个人员都能懂业务、精操作、勤服务,能够引导读者掌握信息设备的应用技巧,利用图书馆资源可以快速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保证家庭阅读的可持续性。
3.3.4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于一项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评价,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比较常见的评价方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效益评价与社会评价等。对于“互联网+”环境下家庭阅读推广而言,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如将图书馆内部评价与读者评价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弥补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综合利用多种方法获取评价信息(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也将有助于图书馆获取更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依据,进而得出较为公平公正的结论。在“互联网+”环境下,应重点关注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收集评价反馈信息,如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的互动功能来统计读者的满意度。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准确地反映家庭阅读推广的活动成效,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图书馆的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