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鹤杰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大力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可有效带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增长。其一,从微观角度而言,我国拥有多种类型的农耕资源,因此,可以结合地形、气候等条件,发展适宜当地的农业形式,并将产品远销海外,以增加个体农民或农业企业的经济收入。其二,从宏观角度而言,开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可以实现贸易双边国家的互通有无,并以贸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流通,进而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增长。故而,无论从哪种角度思考,我们都应继续大力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
新世纪之前,我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的逆差相对较小,而自2004年以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逆差开始逐渐扩大,其中包括食用油籽、畜产品、糖类、棉花等。如2018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2168.1亿美元,其中,进口1371.0亿美元,较往年增8.9%,出口797.1亿美元,较往年增5.5%,而贸易逆差为573.8亿美元,较往年增14.0%。从历年贸易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逆差,并在很短一段时间内难以扭转。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一直积极寻求农产品国际贸易合作伙伴,并逐渐与多国建立合作关系,然而,近年来,由于南非、埃及等地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所呈现的种类多元化,导致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逐渐被其占据大半。另外,虽然我国与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一直保持密切贸易往来,但贸易逆差却相对较大。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双边贸易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为由,设置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而近年来,农产品的安全性没有达到海外市场的食品安全指标,则成为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一,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缺乏对市场的开拓,造成农产品生产的局限性。其二,缺乏对绿色经济理念的认知,在种植过程中,喷洒农药、使用化肥等,以牺牲农产品安全性换取经济利益。其三,一些国家为维护自身国家利益,故意提高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门槛。以上几点原因,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绿色壁垒限制。
鉴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竞争力不足的情况,笔者认为,应从完善农产品的出口营销体系入手,依靠大数据为技术支撑,积极搜集与我国农产品出口相关的各类信息,如价格、数量、产量、各地销量及需求量等,并构建一个农产品出口贸易网络体系,将搜集的信息输入其中,方便农产品贸易企业及时掌握各地农产品的进口情况,以做出正确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决策,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农产品质量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在当前时代下,人们越来越关注食材的安全性问题,而采用绿色化农业技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则在安全性上完全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标准,然而,一些企业,受利益驱使,经常以假乱真,混淆大众视野,使产品质量大打折扣,进而导致农产品在出口海外时,经常因为安全性问题而被遣返。因此,在农产品质量把控方面,应效仿国外企业,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机构,对农产品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查,从而保证出口的农产品符合国家既定的标准。而政府相关部门也要不定期走访,以加强对这些企业的防控、监管。
绿色贸易壁垒固然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出口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我们不应因此而对其存在产生悲观情绪,应客观地认同,并将其中出台的严苛的环境技术类标准等作为提升自我产品的重要目标,以此提高自身农产品的质量。另外,对于西方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设置的绿色壁垒,我们可从建立贸易壁垒预警机制角度出发,建立切实有效的农产品贸易预警应急机制,加强对重点农产品企业经营信息的收集与观测,做好各种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综上,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出现了竞争力不足,受绿色壁垒限制等情况,但相关农产品贸易企业只要不断完善自我生产体系、监督体系,并构建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未来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一定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