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培兵,张泽诺
(喀什大学a.党委宣传部;b.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习近平指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各国应该努力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1]在新全球化时代,面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等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国之间面临着民族冲突、疾病肆虐、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种族歧视、气候变化等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世界需要一个能维护和平发展的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使得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要兼顾他国合理利益,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快推进全球治理体制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人类共享,打造合作共赢、平等互利和开放包容的合作格局。中国积极打造多边合作平台,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承担大国责任,为全球和平发展贡献力量。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蔓延,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应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危机。中国在这次疫情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共建共享健康的中国理念,援助各国抗击疫情,坚持“联防联控联治”战略。在这场重大抗疫斗争中,中国再次展现了一种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这正是在攻坚克难的斗争中凝铸而就的,是我们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遵循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认为在顺应历史逻辑的基础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共同体,工业化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共同体越发明显,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依赖大自然。在生产工具极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人类不能解释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尚不清楚大自然的规律,对大自然处于敬畏的状态。第二阶段,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从蒸汽时代、电气化时代开始,制造生产工具,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发现可以利用自然赚取利益,所以这一阶段属于人类征服大自然阶段。第三阶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阶段。随着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人类正在为破坏环境、无节制开发自然资源自食其果。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传染疾病肆虐,人类意识到需要寻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因此,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2]自然共同体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客观现象的准确把握,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会随着利益追求不同而被划分成不同的群体,也正是因为利益关系,各个群体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利益共同体。人类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种永恒的利益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之上的,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紧密相连。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根植于中华文明,能够与时俱进,对当今社会人类生存、解决全球治理和和平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中国力争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寻求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实践路径。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资源、人才、基础设施、技术和资金等跨国流动,国与国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因此,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同时,由于文化差异、经济水平、民族冲突等阻碍了各国间的合作,需要建立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追求共同利益,和平发展。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进程,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具体实践。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在扩大开放的同时还很好的与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遵循贸易自由化,追求共同利益。大国要有责任担当意识,中国首先发挥了带头作用,与沿线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帮助亚洲、非洲等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带去人力、物力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带去技术援助,为双方都带来了机遇,合作红利也是有目共睹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推进不仅符合国际社会根本利益,彰显了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的美好追求,为全球合作和治理提供新的路径和方向,也为世界和平发展带去积极正能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谋求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最大值,共同面对竞争与挑战,共商策略,不仅是在思想上要有合作共赢意识,更是落实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合作共赢的价值,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和为和平发展谋道路的大国风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符合人类和谐发展的价值旨归,为世界各国谋求了新的合作路径,在平等参与的基础上为各国建立一个互惠互利的共同体。
回首近一百多年的历史,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劫难。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迫切希望世界从此远离战争、走和平发展之路的阶段。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在客观历史过程中,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由各种复杂的矛盾引起的。世界历史上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重大变化,使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经历了冷战、两极世界、多极世界、经济危机等阶段后,人类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不断,导致世界和平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世界历史的最终价值旨归是寻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马克思提出“自由人联合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经阶段。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更加明确当今国际社会就是命运与共的大家庭,需要各个国家为缔造和平,共谋发展贡献力量。
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让各个国家积极投身到这场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迅速做出决策部署,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党和政府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全国上下一条心,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自疫情发生以来积极向各国分享防控经验,也向一些国家援助医疗物资,彰显大国担当精神,是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坚持与各国合作交流,共同应对困难和战胜疫情。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使命。人民至上和人民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大底气,也是抗疫斗争最鲜明底色。《共产党宣言》中提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3]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防控难度系数高。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部署、严格防控,全国交通管制,小区、乡村基层严格排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携手抗疫。全国人民大动员,对疫情重点地区湖北省和武汉市伸以援助之手。“一省包一市”,全国各个地区4 万多名优秀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志愿奔赴湖北抗击疫情。集合人力物力,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数天之内就投入使用,极大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这就是让全世界震惊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各国也纷纷效仿中国建方舱医院。为了控制疫情,武汉封城,全国的医疗物资、生活用品驰援武汉,疫情之下,物价、民生一切正常运转,中国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不言而喻,充分体现中国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生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新冠肺炎疫情海外多点暴发后,为帮助海外留学人员做好疫情防护,中国政府通过中国驻外使领馆向中国留学生较为集中的国家发放了100 多万份“健康包”,包括口罩、消毒用品和紧缺物资等,温暖的包装加上手写文案“您有一份来自祖国的包裹,请查收”无不体现了祖国对海外游子的爱,也让千万海外学子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中国及时公布疫情数据,毫不吝啬与世界各国分享防控方案。在中国采取大规模措施“封城”的短短几十天,中国展现的实力让世界为之惊叹。各国纷纷向中国“取经”,而中国的治疗方案也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甚至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说,如果被感染了新冠肺炎,他希望在中国治疗。这无疑是对中国抗疫工作的一种肯定。中国面对疫情积极应战、科学部署、精准防控,追踪密切接触者,做到严格防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中国积极建立公共卫生外交,向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医疗物资的援助,分享抗疫经验。中国对疫情防控的巨大努力为全球疫情防控做了表率,也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做了贡献,在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的同时,充分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精神,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在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突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性,中国开展的疫情防控合作也是将人类命运公同体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战胜疫情需要各国齐心协力、鼎力合作、凝聚战胜疫情的最强大合力。中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分享防控经验,尽其所能帮助世界各国。其中,中国向巴基斯坦、日本、韩国、伊朗、意大利、西班牙、伊拉克、塞尔维亚等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捐赠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盒、呼吸机等医疗物资,还“一省包一国”向部分国家派遣医疗专家团队协助抗疫。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 万美元现汇援助,向32 个国家派出34 支医疗专家组,向150 个国家和4 个国际组织提供283 批抗疫援助,向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从3 月15 日至9 月6 日,中国总计出口口罩1515 亿只、防护服14 亿件、护目镜2.3 亿个、呼吸机20.9 万台、检测试剂盒4.7 亿人份、红外测温仪8014 万件,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4]我们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也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意大利向中国捐赠四万只口罩。在意大利爆发疫情时,中国是第一个向意大利伸出援助之手的国家,回赠百万口罩及医疗物资,并派遣医疗专家团队协助抗击疫情,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疫情发生以来,共有79 个国家和10 个国际组织向中国伸出了援手。中国人民始终与各国人民紧紧站在一起,这种国与国之间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保障,也是解决世界公共卫生危机的必由之路。此次疫情中的国际合作充分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各国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各国携手合作,互帮互助,发挥抗击疫情最有效的作用力。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类应对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
据世界卫生组织8 月18 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现有确诊病例652 万,累计确诊病例2189 万,死亡77 万,治愈1459 万。各国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和准确追踪记录每天实时资讯数据,确保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在疫情联防联控过程中,疫情信息共享有利于各国及时根据统计数据调整防控措施,做出相应部署。中国在呼吸病学、重症医学、感染病学分会等17 个分会分别与欧美、东亚、西亚、中东、非洲、南亚等数十个国家进行了124 场线上的技术交流活动,中国抗疫专家组累计参加了14 场国际视频会议,向200 余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国新冠肺炎诊疗经验,也与美国、意大利、欧洲等专家通过召开网络研讨会、录制视频讲座、分享诊疗方案、学术交流、发表文章、访谈等形式开展防疫经验交流。在抗疫防控信息共享中,各国效仿中国经验建方舱医院便是信息共享成果之一,还有治疗方案等其他防疫信息的共享,有利于抗击疫情提高效率。信息共享,有利于各国疫苗研发的进程,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齐心协力,加快疫苗研发进度。
病毒无国界、种族之分,中国搭建国际学术和科研交流平台,开设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并向所有国家开放,毫无保留向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国际社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思想,走团结协作之路,才能携手应对全球性各种问题,共同应对危机。我国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均积极发布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数据和最新科研成果,向各方提供最及时、最全面、最有效的信息,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抗疫信息共享,加快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有利于引领全球卫生治理新模式。全球携手合作共同抗击疫情,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的坚决维护生命健康安全、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观念。
在重大疫情防控中,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抗击疫情的成败直接关系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携手抗疫、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的必由之路,紧密加强各国间的国际合作,也是战胜疫情的必然选择。推动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加强疫苗研发,使其成果惠及全世界,必须建立健全国际公共卫生合作机制和共商共享共建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
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人们清楚认识到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才是战胜疫情的正确选择。2014 年西非地区出现的埃博拉病毒疫情,是有史以来该病毒最严重的一次爆发。各国专家对此次疫情迅速做出应对措施,中国也对埃博拉病毒的排查方案及具体防控措施做出科学应对,为埃博拉病毒防控做出了中国贡献。埃博拉病毒科学防治的经验和启示,为全球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参考价值。新冠肺炎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给全球公共卫生健康安全带来了挑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是应对抗击疫情的重要武器。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与各国建立公共卫生外交,分享治疗临床经验、检测技术等,与各国开展学术交流,也对其他国家慷慨援助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盒、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甚至是派遣专家团队前往支援。这种大国担当精神,给携手抗疫、团结合作应对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了榜样,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充分体现。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谋求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5]
疫苗研发一直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得高度关注,也是战胜这场疫情的关键。各国纷纷致力于新冠疫苗的研发,希望在疫情蔓延过程中能出成果。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中国科研专家团队在科研、临床、实验,防控等方面积极合作配合,提高效率,为疫苗早日研发成功争分夺秒。7 月20 日,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同时发表了英国牛津大学与中国科研团队各自主持的新冠病毒疫苗I/II 期临床试验结果,BBC 称之为“突破性进展”,赞誉抗击疫情的新成就。[6]研发疫苗是抗击疫情的关键之举,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积极与各国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平台,共同合作研发新冠肺炎疫苗,奠定了抗击疫情的科研基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 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已表明态度:“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7]只有各国同舟共济,攻克难关,才能集最大力量应对疫情,尽快遏制疫情在全球蔓延态势。加快疫苗研发国际合作,鼓励各国科学家们开展病毒源头和传播途径的全球科学研究,为解决这场全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危机做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规律,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价值基础,有利于统筹各方力量解决全球治理问题。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凭一己之力战胜病毒。在全球抗疫背景下,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则显得尤为重要。各国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合作,为防控信息共享、完善治疗方案、研发疫苗、检测技术等开展交流合作,分享抗疫经验,借鉴成功案例,提高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建立科学的共享平台,各国应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协同推进全球公共事务治理的必然选择,也是助推器。各国领导人应加强沟通协商,为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搭建平台。中国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外交,坚持开放合作,携手抗疫,共同应对疫情。不管全球治理体系如何变革,我们都要积极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8]
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运用团结合作的强有力武器,相互支持,才能形成推动全球共同抗疫的最大合力。一是聚焦共同发展,积极与各国打造贸易合作伙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继续推动多边区域合作。二是积极开拓、创新发展理念和模式,加大投入科技研发,使其成果由人类共享。拓宽国际合作平台,推动科研和技术交流。三是坚持开放包容,加大开放力度,在坚持平等互惠的基础上,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同治理理念,积极投身合作共赢实践。坚持以包容性绿色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都需要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外交,加强多边公共卫生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危机与挑战,携手共进,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