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 泽
(黑龙江工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松材线虫的主要发病原因是:一是非常容易感染病的寄生植物存在,由于马尾松、黑松是常用的绿化植物种类,在本地种植的面积较大,为松材线虫的繁殖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二是气候的原因,能够治病的活体松材线虫有了非常适宜的生存繁殖环境,并且为传播媒介松褐天牛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繁殖,客观为该病的流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三是发生的高危地区紧密相连,加上交通条件的便利,大量的附有病虫的木材人为带进了林区,增大了林区感染的概率[1]。因为处于林区,工作人员检测不够及时,导致疫情发生后无法及时进行处理,产生更多不必要的损失。
经过林业工作人员多年的总结,结合对松材线虫的了解和对病特点的研究,总结了几点发病特点:一是此病的潜伏期较长,大多数的树木感染后无法表现出鲜明的征状特征,由于监制手段的落后,发现病情时可能时间已经比较久,难以实施有效的措施;二是传播媒介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感染地域的变化呈现跳跃式的变化,进一步加大疫情防治的难度[2]。
松材线虫主要是通过天牛吃松枝条而进入寄主的,蛹羽化后,虫体内携带大量线虫。成虫在吃松条时会导致树产生伤口,线虫会借此从天牛气门散发,进而进入寄主体内。经过20~30d的繁殖使得树木产生大面积的感染现象。
根据天牛的活动时间可得出松材线虫病的发病时间段是5~10月份,这短时间内松材线虫会将虫卵产到天牛在松树上咬烂的缺口当中,然后进入松树的内部进行繁殖、扩散以及破坏。因为松材线虫的产卵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进入松树内部产卵的时间为3~4个月。然后线虫便会在松树体内生长,并感染松树,如果不及时地对松树进行治疗,一般到10月份松树就会死亡。除此之外,如果某年的平均气温比往年高,那么线虫的繁殖速度会加快,孵化成功率也变高,相应地对松树的破坏度也更大。
比较严重的松材线虫病对松树的破坏性就大,这种病状传播很广,而且死亡率也很高,人们通常称其为松树枯萎病。线虫是此病传播的途径,媒介是天牛。病虫一般先在天牛的体内寄生,然后再找机会进入松树的体内。其病状有不落叶的现象,只是降低松树的树脂分泌,直到松树枯萎死亡。
对松材线虫病治理时难度最大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对于植物类的疾病最主要的防治措施是检疫措施,松材线虫是最严重的一种外来的有害作物,因为措施的不齐全,导致增加了植物检疫的工作难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我国本身的工作起步比较晚,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不够完善,检疫的手段也不够发达,给传播疾病的传播者留下可乘之机[3]。
自从发现松材线虫至今,我国对此类的研究已经有数十载,在相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尽管在各种低级技术的阻碍中,依然积极采取措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少专业技术型工作人员,缺少积极主动性,同时新技术更新落后,导致疫情难以控制。除此之外,受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我国种植人员大多数都认为树不用时刻观察,只要完成基本的观察任务就可以,这也给线虫病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松材线虫的治理过程中,前期的科研资金和后期基层调查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若缺乏资金会导致防控科研部门的投入减少,以至于进度缓慢,无法得到全面推广和进一步研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树砍伐、喷洒农药等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将导致很多措施实施不到位。
提前对疫情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和了解,建立更加完善的防治监测体系,尽可能地早发现、早控制、早消除。一是在每个辖区的入镜公路处设置检查站,防止染病的木材运输入林区对其他健康的木材污染传播病菌;二是设立专门的疫情检查部门,及时对树木进行检查,对已发生问题的木材进行销毁。
一方面要求各种专家和相关学者通过一些会议进行讨论,制定成文件向一些部门总结并且告知政府与社会加强此方面的重视,加大相关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思想水平和专业技能;最后一点是要通过纸媒、电子媒体进行宣传,向大众展示病虫防治的基础知识,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对病虫进行有效防治。
根据调查监测的结果,由基层结合林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并由上级确认后统一将病树进行砍伐,此环节中尤为重要的是加大跟踪监测力度,防止病树的漏伐等现象的发生。实行责任制,严格遵守规定程序。砍伐过程也要制定严格的标准,锯口平整,“十”字型刀口,后期对伤口进行周密处理。对废旧树木进行合理安放,防止发生火灾等情况。
松材线虫病对松树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要想降低松材线虫病的发病几率,就要加强对林业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加大对树林的检测力度,及时处理坏死树木,提高树林质量,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防控,最大程度上切断传播源和传播途径,从而对松材线虫病进行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