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红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水务局,甘肃 定西 743300)
自1998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来,我国水利方面彻底结束了无法可依的状况,随后,又以《水法》为依据,出台了《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现行的法律法规仍不能全面地涵盖水利的所有方面,未能形成健全、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政策监督机制。这就无法对我国水利的管理与发展给予良好的法律保障。
但是,由于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营维护与管理面广、战线长、涉及点多、情况复杂,对水利管理的实施提出了严峻地考验。另外,地方政府由于财政收入有限,无法在水利管理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从而导致农村水利管理的机制落后,水利设施也无法得到及时地维护而出现老化严重的现象,无法充分地发挥防洪抗旱的功能。
我国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而且大部分的水资源都分布在南方,而具有大部分农田分布的北方农村,则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缺乏的现象,尤其是在旱季时,还会出现无法保障生活用水的现象。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经济得到了广泛地发展,但是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工业污水的随意排放和生活用水的逐年增加,都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状况。
首先,应对农村地区的排灌工程进行全面地整顿与改造,提高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有效地改善农田水利的灌溉条件。同时,水利部门还应对农村地区现存的陈旧及废弃的水利工程或灌溉沟渠等进行有效地修复,在减少建设投资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密集的灌溉网络。其次,相关水利部门还应对辖区内的各类水利工程进行系统地统筹和整合,一方面能保证所有的水利工程都得到有效地利用,同时也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以免出现交叉、重复、无序的水利建设。
首先,应明确农村水利的管理主体。在农村地区存在着多样化的水利工程,由于以往在管理方面主体不明确,从而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应根据水利工程的性质制定明确的管理主体,确保有人管理、有人维护、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在省、市、县、乡等各级政府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使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责任进行有效地细化分解,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另一方面,政府还应通过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明晰,积极鼓励农民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水利会”等管理模式的建立,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的自主管理工作中,使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民的自主决策、和谐建设及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地良性运行。其次,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一方面,政府水利部门应注重加大对小微型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及管理的资金投入,通过资金补助或以奖代补的方式,为乡镇、村组划拨相应的水利工程养护经费。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的专项养护基金,用于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与维护,提高水利工程的利用效能。
首先,应积极地进行农村水权制度的改革。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其所有权属于国家所用,但是为了促进水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的合理配置与运用,国家应对水权进行积极地改革,通过完善水权制度的建立,通过认购水权、转让水权等方式,来实现水权所有权与使用权的适当分离,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维护。其次,还应积极建立水资源的保护制度。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使我国的水资源也受得了严重的污染,使人们的可利用水资源进一步地减少。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水资源的保护制度并严格地实行污染管理制度,通过要求水污染企业安装水资源净化设备、严禁污水随意排放等相关措施,来减少农业、工业、生活对水资源的污染,保证我国水资源的净化。最后,水利部门还应根据当地水资源的分布与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统筹计划,并通过水库、储水设备的构建,来将降雨高峰与农田用水高峰进行科学地整合,使当地的农业生产在可利用水资源的合理运用中得到良好地发展。
水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一直存在着一定的缺口,一方面,政府部门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加大农田技术改革的力度,因地制宜地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另一方面,在农村农业生产过程中,政府水利部门还应通过对当地水资源、农田资源的统筹规划,积极地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制定相应的节水灌溉计划及灌溉技术的选择,使当地农业生产在水资源的科学、合理运用中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强。由此可见,在农村地区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不仅能实现我国水资源的节约化运用及管理,同时更能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农村水利的发展是保证农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这就需要相关的水利部门应充分重视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加强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农村水利的管理力度、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来促进农村水利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