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核心素养 培育家国情怀
——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

2020-01-08 15:33王诗卉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认同感家国情怀

王诗卉

(佳木斯市第五中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0)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体现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素养教育,应是历史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归宿。而历史学科在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所承载的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把家国情怀教育落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简要概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并对教学策略提出了建议。

一、“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三观处于形成时期,对他们进行何种情感培养,就会在其今后的人生中形成何种观念。现在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对国家认同感不足。因此,教师急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1]

(一)国家认同感不足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上处于正在发展,还不够完善的阶段。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具有英雄情结,在认知上难免走向片面化和表面化。社会上的某些负能量容易对学生造成影响,他们的内心还没有形成稳固的家国观念,对国家的认识不足,对国家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也亟需提升。教师在教学中,曾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当提到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问题时,提到国家有需要,个人可以做出一点牺牲和贡献。有个学生说:“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移民去国外,不在中国待了。”我瞬间感觉到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确实不够,他们并不懂有国才有家的道理,不懂国富才能民强的道理。由于课堂有限,我简单的把这个道理告诉了学生,并让他们回忆近代被欺负的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又如,当笔者提到了电影《战狼2》时,学生对家国观念已似懂非懂,内心知道了有国才有家这句话的内涵。课堂上,笔者尽可能教学生一些正能量,家国观的知识,让他们对国家有一份热爱,对祖国有一份热忱。

(二)积极情感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与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强调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而不是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教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承担者,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一名“用人格做背景”的教师。特别是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课堂,教师在课堂中的观念、品格等,都会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内心和观念,会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积极的情绪对初中生会有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历史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经常传递积极的正能量,传递家国情怀,学生自然而然会对国家产生根深蒂固的认同感,对学生三观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培养“家国情怀”的方法和途径

(一)确立情感立意,渗透国家情怀

把家国情怀落实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采用契合学生情感和认知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情感为桥梁,确立课堂的核心立意;把家国情怀悄然渗透于课堂中,唤起学生对课堂中凝聚的家国情怀的体悟、认同与共鸣。例如,教师在教学“辛亥革命”一课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教学立意确立为“孙中山的救国梦”,即色彩斑斓的救国梦、面向现实的救国梦、走向实践的救国梦、获得成功的救国梦。以此,为教学立意,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孙中山先生为革命,为国家奔走的理想和情怀。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渗透爱国情感和家国观念,有利于培养家国情怀。[2]

(二)创造历史情境,体悟“家国情怀”

教师创造历史情境,可以把学生置于历史情境中,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中,自然而然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历史情境的创设途径很多。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和视频唤醒学生的感官,把他们带入情境;运用故事,营造历史场景,让学生融入历史情境;运用问题铺设,刺激学生思维,唤起他们的探究意识,从而创造历史情境。

教师在教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课时,为了能引导学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可以在不同环节设置以下问题:1.台湾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位于地图的哪个方位?2.这里分别是哪些民族的生活聚居区?3.历史上各朝为管辖台湾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设置什么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置说明什么?4.他们为何要加强对台湾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管辖?5.为什么清朝对台湾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个地区运用不同的管辖措施?说明什么问题?6.今天的台湾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局势如何?我们面对这种局势应该持什么态度?教师围绕台湾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个边疆地区,分别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沿革等方面设置问题,以期从这三个维度引领学生树立国家主权意识,领略古代王朝在维护国家统一、处理民族关系上的策略和贡献,以古鉴今,推动学生思维。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学生自然而然走进解决台湾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历史情境中,从他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分布,到回溯历史上解决台湾、西藏和新疆问题的策略,并结合当今时事,由小及大,鉴古知今,带领学生进入家国情境中,感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同感,渗透家国情怀。[3]

(三)升华课堂小结,回归“家国情怀”

学习历史是为了鉴古知今。我们应以史为鉴,俯视当下,仰望将来,立足现实,品悟历史。因此,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进行恰当的情感升华,适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教师在教学“辛亥革命”一课时,可以在课堂小结环节把孙中山的辛亥梦与当今的中国梦相联系,让学生畅谈自己心中的辛亥梦,与导入部分首尾呼应,进而对中国梦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教学承担着情感教育的使命,家国情怀更是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和归宿。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渗透和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把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备适合终身发展的品格,是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承担的使命和担当。

猜你喜欢
认同感家国情怀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家国情怀(组诗)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