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教学探究
——以人物专题写作为例

2020-01-08 15:06:00何睿晖
课外语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写作技巧群文母亲

何睿晖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翠园东晓中学,广东 深圳 518019)

应如何开展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笔者在实践中尝试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1+X”的群文阅读,引导学生“读写结合”研究学习,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从而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是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帮助学生达到的基本素养。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做到“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万字”,在阅读方面要做到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且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写作方面要“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存在学生不爱阅读、更不愿意写作的瓶颈。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当今快节奏生活下,初中生喜欢借助网络等方式进行碎片化阅读,能静下心来阅读的时间和人数极大地减少了,导致注意力缺失和阅读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是初中生基本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社会关注较少,缺乏思考,没有多少可以表达的内容,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我。因此,初中生写作情感抒发千篇一律、内容较为集中,普遍存在“假、大、空”的现象。

基于学生实际水平与应达到能力之间的矛盾,笔者尝试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开展“群文阅读”探究学习,以“读写结合”的优化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纵观各文献,“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和学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学习和思辨过程。叶圣陶说:“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二者皆运用思考之事,皆有关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之事,故而相通。”同时,古语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与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群文阅读指导下的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全方位地阅读,学生能够开阔自己的文学视野,增强对于情感的感知能力,并在阅读过程中累积丰富的写作素材,学习成熟且优秀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有效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效果,提升语文教学品质,补充和重建初中语文课堂。

二、问题的解决措施

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是由语言的“输入”(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输出”(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群文阅读”指导下的“读写结合”有效帮助学生完成良好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学习过程。下面以笔者在教八年级的朱自清《背影》和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两篇写父母亲情文章时组织学生研讨学习人物专题的读写训练为例,探讨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精读课文,打开情感大门

教材中的课文是经得起推敲的经典佳作,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体会文字背后的深情,品味文字的魅力。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全文紧密围绕母亲“勤劳的一生”这一线索回忆母亲的经历,赞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朱自清《背影》以“背影”组织材料,充分表达了父亲不善言辞但默默关爱儿子的深情。具体赏析《回忆我的母亲》刻画的事件,笔者采用朗读、事件删减与详略调整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朱德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在赏析《背影》“望父买橘”的段落时,笔者采用删除修饰语的方法比较阅读,同时引导学生在听觉(朗读)、视觉(视频与阅读)等多方位阅读与思考中深深体验作者的深情和文本的语言美,进而联想到自己时时处处都受到父母、长辈的照顾和关爱,其中无不蕴含着让人感动的情感与细节,只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而激发学生想要创作的喜悦。

(二)回忆知识,构建写作体系

教材采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四大板块的方式进行编写,《回忆我的母亲》和《背影》分在八年级上册的两个单元,这册教材除了这两篇写人物的课文,还有《藤野先生》《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三篇课文以及“人物小传”的写作指导。学生在七年级学习过《荷叶·母亲》《台阶》等写人的课文以及“写人要抓住特点”“写出人物的精神”“抓住细节”“选材”等写作指导。因此,在研读《回忆我的母亲》和《背影》时,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刻画人物的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梳理出每篇课文学到的写作技巧。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后全班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细节等方面融合出较为典型的人物写作技巧,构建人物专题写作体系。这样,学生自己探索与整理,既拓宽了认知视野,培养了发散与整合的思辨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有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对比阅读,理清读写关系

在开启学生观察亲情、品读亲情的大门后,教师适时引入一些同体裁的文章。关于母亲的文章,以《我的母亲》为题目的选用胡适、老舍、邹韬奋三人的文章,还有学生较为熟悉的作者的文章,例如张洁《母亲的厨房》、张晓风《母亲的羽衣》、丁立梅《如果可以这样爱你》、肖复兴《窗前的母亲》。关于父亲的文章,选用舒乙《父子情》、成键《指尖上的父爱》和龙应台《目送》。文章在选用时要注意实际教学班级的情况,难度层次不等的数篇典型文章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要注意选取素材的系统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学习质量。

在熟读课文和梳理出人物写作技巧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积累、阅读经验与群文的众多文本碰撞对话,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文章中不同场景中的故事,抓住故事中的细节,在赏析中促进写作。例如有小组读到张晓风《母亲的羽衣》中“哪一个母亲不是仙女变的……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换上了人间的粗布……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时,情不自禁地感谢母亲,诉说自己终于明白忙碌的母亲也曾经美丽。有小组读到肖复兴《窗前的母亲》,“窗前”既是母亲活动的场所,也是文章的线索,首尾呼应。反复研读专题下的各篇文章,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动力十足。这样有明确训练目标的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渲染了读写新高度。

(四)多种方法,由句到篇落实

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是巩固写作技巧最好的方法。

摘抄积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以圈点批注、随笔鉴赏等形式记录自己的阅读素材与思考,同时对于可以模仿与借鉴的语言、素材等进行读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随堂微写作。王荣生教授说微写作是一种“规模小,容量少,主题单纯,目标清晰, 针对性强,有操作性的微型写作课程”,简言之就是根据特定的表达需要,以一段简短的文字来描绘事物、阐述思想、抒发情感的微型作文。将微写作引入群文阅读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对于选材,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父母的形象,用一百字概括最想写的事情。对于语言,可以让学生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对父母的感谢,也可以让学生用细节描写的方式写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一个眼神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帮助学生及时、高效地表达情感和掌握写作技巧。

仿写。仿写不是单纯地替换原文的人物或事件,而是要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写作风格等,再模仿这类文学特征进行写作训练。这不仅可以降低写作指导的难度,也能够借助仿写将阅读学习推向更深处,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信心。仿写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词句的模仿,比如对文中经典句子的仿写,或者是某些修辞手法的仿写;也可以选择仿写范文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

独立成文。循序渐进的读写结合训练之后,随着学生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指导学生紧密融和阅读的文体和主题将自己的收获进行写作,独立成文。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所学习的表达技巧和理论知识,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体验,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自身对亲情的真情实感。

互评互改。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学生个人、学习小组、教师,多层面地互评互改,帮助学生作文提高层次。

(五)综合评价,提升写作水平

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就是为学生构建一个读写结合成果的分享平台。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开展读书报告会,学生可以在报告会上交流自己的写作心得体会,可以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等。这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读写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完善和丰富学生读写的内容。再者,把学生的作文整理印刷成班级阅读刊物,传阅、分享更能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三、结语

初中,是学生养成良好语感和奠定文学基础的重要时期。开展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师生可以在整合阅读资源的基础上深化读写训练,有效发挥阅读和写作两者的优势,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语文学习乐趣,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写作技巧群文母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群文活动
大众文艺(2018年19期)2018-10-19 09:27:44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51
给母亲的信
英语学习(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中外医疗(2015年14期)2015-01-23 05:00:52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