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冷凝集素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

2020-01-08 13:20李晓蕾吴迪炯周郁鸿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凝集素血常规红细胞

李晓蕾 吴迪炯 魏 岳 李 朗 周郁鸿

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CAS)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一种类型,是因自身红细胞凝集及在寒冷环境下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以末梢微循环栓塞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在治疗上应注意保暖,积极治疗原发病,可使用血管扩张药物,部分患者使用苯丁酸氮芥及环磷酰胺后血清IgM 降低,病情缓解。而中医药治疗该病在增强疗效的同时,可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现就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CAS 合并AIHA 1 例,报道如下。

1 病案介绍

患者王某某,男,58 岁。因头晕、乏力3 年余,尿色深1 年余,发热1 周就诊。患者2014 年3 月无明显诱因下感头晕、乏力,遇冷有耳廓、鼻尖、手指发绀,但一经加温即消失。体检发现血红蛋白100g/L,未予特殊治疗。2016 年6 月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并伴有麻木感,出现酱油色尿,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门诊检査。血常规:白细胞5.1×109/L,血红蛋白96g/L,血小板278×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6.2%;肝肾功能:总胆红素44μmol/L,间接胆红素33μmol/L,余无异常;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直接阳性、抗C3 阳性;CD55/CD59 正常;冷凝集试验阳性,4℃效价高至1∶16000。诊断:冷凝集素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先后予泼尼松、阿赛松等治疗,疗效欠佳,乏力症状未能明显改善。2 个月后再次来我院,予泼尼松联合中药治疗,血红蛋白上升并维持在120g/L 左右。2017 年10 月8 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1℃,小便排出不畅,涩痛,就诊于其他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7.4×109/L,血红蛋白83g/L,血小板171×109/L;泌尿系B 超示前列腺增生伴结石,残余尿量增多。考虑前列腺炎,予异帕米星抗感染及止痛等对症治疗,并留置导尿,治疗后热度渐退,涩痛、排尿不畅等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白细胞5.4×109/L,血红蛋白64g/L,血小板227×109/L。患者为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至我院门诊就诊。

治疗经过:2017 年10 月16 日首诊:尿色淡红,伴面色苍白,神疲乏力,食少纳差,时有腰脊酸冷,四肢厥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我院化验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7%,血红蛋白63.0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41.80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80.0g/L,血小板272×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1.78%。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生化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8IU/L,直接胆红素11.9μmol/L,间接胆红素12.2μmol/L。血沉92mm/h。铁蛋白1310.3ng/mL。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特异性、C3)阳性,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冷凝集素试验阳性,4℃效价高至1∶1000。30℃时,在白蛋白或生理盐水内,凝集素效价仍增高。骨髓常规:红系增生,结合临床,提示骨髓反应性增生。腹部B 超:脾肿大,考虑肝血管瘤可能。西医诊断:冷凝集素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医诊断:尿血(肾气亏虚证)。患者因年近60 岁,肾气已衰,加之过劳耗气伤肾,摄血无权,故见血逸脉外,而见血尿,故见尿色淡红。肾气不足,日久肾阳受损,故可见腰背酸冷。阳气虚损不能温煦四肢,则四肢厥冷。血尿日久以致血虚,血虚则无以荣上,故见面色苍白。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则神疲乏力。久病致脾气受损,失于运化,故见食少纳差。舌淡系营血虚不能荣于舌。脉细弱乃气虚血衰,气虚血行无力,血虚脉道失充所致。四诊合参,诊为尿血,证属肾气亏虚、摄血无权;病因为肾气亏虚,病位在脾肾,病性为虚。治予补益肾气、固摄止血,兼健脾益气。方以无比山药丸加减:熟地18g,淮山药25g,山茱萸12g,怀牛膝15g,肉从蓉12g,巴戟天10g,菟丝子、茯苓各15g,淡附子、肉桂各5g,泽泻、杜仲各15g,赤石脂10g,补骨脂15g,仙鹤草30g,紫草15g,蒲黄10g。每天1 剂,水浓煎,早晚分服。西医以泼尼松15mg,每天1 次维持治疗。医嘱:注意保暖、避免受寒等。

2017 年11 月15 日复诊:服药1 个月后,尿色转淡黄,胃纳渐佳,面色渐荣,乏力症状较前明显改善,腰背酸冷之症有所好转。时值大寒时节,患者自诉仍有指端突发变白麻木现象且发作较前频繁,甚则大腿部等皮肤受冷后可突发变紫,温暖后可好转。舌质淡红薄白,脉细。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6.2×109/L,血红蛋白107g/L,血小板208×109/L。尿常规无殊。故治疗重在温通血脉,补益气血。方以当归四逆汤加减:黄芪30g,当归12g,通草5g,桂枝9g,北细辛3g,炙甘草6g,红枣15g,淡附子3g,干姜9g,茯苓、炒白术各12g,炒陈皮6g,六神曲20g,怀牛膝、丹参各15g。每天1 剂,水浓煎,早晚分服。西药继续予泼尼松15mg,每天1 次维持治疗。

2017 年11 月29 日三诊:自诉肢端厥冷发作次数稍减,恢复较前快,胃纳如前,二便调,故维服前方,改当归12g 为当归尾9g 并加木瓜12g 加强通络之功。嘱患者加强保暖,以防反复。

随诊,患者于2018 年1 月10 日来诊,尿液淡黄,但因外感风寒,治予葛根汤加减以解表散寒、宣肺利咽。嘱不必尽剂,表证得散即当复诊。服用5 剂后,寒邪驱散,表证得解,于2018 年1 月15 日来诊,尿液淡黄,自述精神较好,乏力之症不明显,但仍有腰酸冷痛之证,当温阳益肾、健脾益气调之,予右归丸合理中丸加减:淡附子6g,肉桂、干姜各9g,山药12g,山萸肉、黄丝子、巴戟天、盐杜仲各9g,枸杞子15g,白术、茯苓各9g,甘草6g,党参、黄芪各15g,当归5g,熟地、川芎各9g。每天1 剂,水浓煎,早晚分服。西药予泼尼松每周减量2.5mg 直至5mg,每天1次维持治疗。

予前方治疗3 个月后患者自述已无肢端厥冷之象,复査Coomb’s 试验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特异性、C3)阳性,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转阴,冷凝集试验1:32。故嘱患者暂停激素药物,改以补气养血为主口服中药调理,方以归脾汤加减:党参9g,白术12g,黄芪20g,茯苓15g,当归6g,远志筒9g,制首乌15g,陈皮6g,白芍9g。同时嘱患者避风寒,慎起居,节饮食,调情志,以求事半功倍。

随后6 个月内血象监测,血常规示血红蛋白在111~124g/L 之间波动,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正常,尿常规未出现血红蛋白尿。患者自觉诸症可,要求暂停中药,考虑患者依从性佳,能坚持门诊随诊,故应允。至今未出现明显溶血现象。

疾病转归:经治疗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轻度贫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部分转阴性,冷凝集效价正常(<1∶40)。参照第三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疗效评价属好转。

2 讨论

CAS 多为继发性,原发性少见,继发性患者多与淋巴增殖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有关[3]。冷凝集素主要为IgM 抗体,当温度较低时,该抗体可作用于自身的红细胞抗原而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而凝集的红细胞进一步阻塞末梢微循环而出现发绀、溶血。而当体表温度升高时,IgM 抗体与红细胞抗原发生可逆的分解,症状迅速消失[4]。典型临床表现为贫血及黄疸,在寒冷环境中表现为耳廓、鼻尖、面颊、手指足趾发绀至灰白,稍暖后即转红润,急性大量溶血时可有血红蛋白尿,脾脏可轻度肿大[5]。血清中可测得高滴度的冷凝集素,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骨髓呈红系增生象。根据病情不同表现,中医可归属于“尿血”“黄疸”“虚劳”“厥证”等范畴。中医病因可归纳为劳倦过度、外感寒邪、年迈体弱、久病成邪等因素,病机为各种病因导致阳气虚衰,复加寒邪侵袭,内外寒交加,阻滞气血,或气虚失固,或温煦失职,或湿从寒化,而致血尿、厥冷、虚黄之证,久病必致气虚血亏,呈头晕乏力、面色无华之象。该病治疗需突出主证,急性溶血期当以固摄止血为要,肢端发绀为主时则以温经通脉为纲,虚黄明显时必求升阳泻浊之法。此外,需注意该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缠绵且易反复,严重贫血时患者常需输血支持,长久以往,患者常伴铁蛋白升高,造成铁过载,此时患者往往出现颜面肤色变暗,舌色变暗。此象正合中医“久病则瘀”之说,所谓阳虚则寒凝,气虚无以行血,寒凝血滞则成瘀,故在中医治疗中,可随证加入活血之药以提高疗效。此案例中该患者急性溶血期遵循《血证论》中止血、消瘀、补血、宁血之治血四法,以补肾固摄为要,可谓标本兼施,疗效肯定,针对四末之厥,《伤寒论》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方以温补通脉为法,正如《金镜内台方议》中解释道:当归补血为君,芍药养营为臣,桂枝、细辛散寒温气为佐,大枣、甘草益中,通草通其脉道共为使,加用黄芪取气能生血之意,附子、干姜加强温阳之功,牛膝、丹参活血使补血而不滞。诸症缓解,唯稍稍留气血亏虚之象,则投以归脾汤补气养血以复其正,分期辨证,主次分明,是治疗之原则,唯有症证合一,法随证立,方能直达病所,效如所愿。

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尚有以下三点须加以注意:(1)养阴药物宜慎用、少用。该病目前西药主要为激素治疗,患者往往出现阴虚证,如舌红少津、面部潮红、少寐、脉细数等。据临床观察,投以养阴药后,患者常出现腹胀、便溏等证。究其原委,实因该病之本是气虚血败之故,投以养阴药不利于脾气的恢复,故治疗当以温阳健脾益气为主。若需养阴则宜选清补之品,如百合、石斛之类。同时,激素药物可逐步撤除。(2)慢性型患者不宜投用水牛角、蛇舌草、黄芩等药物。这些药物虽曾认为对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但对于慢性,尤其是脾肾阳虚型患者,则效果欠佳,反会更伤患者阳气。(3)该病常见血栓性静脉炎、下肢慢性溃疡等并发症,治疗时须加注意。倘若临床表现以并发症为突出时,治疗当按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治并发症。对于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有热毒、虚寒之别。热毒者,治拟清热解毒,祛瘀止痛。虚寒者,治拟温用通脉散寒。方用阳和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对于下肢慢性溃疡,如局部有感染、焮红漫肿者,治以清热解毒利湿。如局部无明显感染,仅表现为溃疡面经久难敛者,治疗宜内服与外治同用。内服宜益气活血为主,外敷可用白玉膏。如局部同时用红外线灯照射,更助养血活血之功,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凝集素血常规红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大型真菌凝集素的结构、糖特异性以及其在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鱼类凝集素概述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凝集素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物技术应用进展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猪附红细胞体研究进展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