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的建筑类大学生个性化人才培养研究

2020-01-08 13:21王文静许念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竞赛项目管理个性化

王文静 许念勇

([1]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淄博 255049;[2]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3)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化、多元化成为时代的需求。社会需要个性鲜明的多元化人才,高校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要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1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

什么是个性?个性是一个人的独特性,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受不同环境影响而表现出的外在和内在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很显然,个性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是多元的,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教育学理解为,“个性”是个体由于外界以及教育环境的不同,使个人在思想、气质、能力、性格、理想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差异性特质。对于任何个体说来,差异性都是客观存在的,恰恰是这种个体差异性蕴含着发散思维、灵性思维、创意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个性化发展,即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看自己适合干什么就去干什么,着力往自己擅长的方面去发展,体系自己独特的价值,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1.1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涵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00”后,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而所谓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就是发现和尊重大学生个体在智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即要因材施教。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创新的能力,逐步培养个人价值判断及社会认知。

1.2 高校教学忽视大学生个性化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沿袭了应试教育模式,采用的是整齐划一、生生同标、卷面考评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大学生个性化的客观存在,缺失了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造就了一批死读书,读死书的大学毕业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个人价值的实现。

2 学科竞赛对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作用

学科竞赛是指由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学术团体组织举办的与学科专业紧密相关的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的学科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加强专业认同感,对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学科竞赛提倡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以致用,其中既包括理论部分也包括实践部分。在竞赛中学生可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充分展示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彰显自己的个性。建筑类专业大学生的学科竞赛种类很多,如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大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全国高等院校项目管理大赛等。

2.1 提升专业技能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产品信息建模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图学类课程最高级别的国家级赛事,被誉为“图学界的奥林匹克”。该大赛分机械类、建筑类、道桥类和水利类四个类别,其中建筑类赛项面向的是所有建筑类专业的全体学生。只要学生具备建筑制图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即可参加比赛。该大赛可提高学生的成图技术和产品信息建模的实践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制图能力等“个性”表现比较强的学生可专注于此类赛事。

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大赛和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是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主办,面向全国建筑类高校的大型竞赛类活动。这类竞赛都是基于BIM的,首先要熟悉BIM建模,再进行BIM应用。BIM应用又包含工程管理类、土建施工类以及虚实一体综合模拟类。不同的类别,侧重点不同。工程管理类侧重于招标文件的编制,要熟悉建筑、安装工程计量计价;土建施工类侧重于土建施工模型的创建、施工工艺的模拟及施工组织应用与管理;虚实一体综合模拟类侧重于建筑工程岗位从业技能仿真模拟。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赛项。

全国高等院校项目管理大赛是由华罗庚教授创立的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旗下的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roject ManagementResearch Committee,即“PMRC”)负责组织实施的、面向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全国性项目管理学科创新性竞赛。大赛由理论知识竞赛和软件模拟竞赛两个环节构成。理论知识竞赛重点考察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软件模拟竞赛通过项目管理实战模拟,重点考察选手项目管理知识的实践应用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志于在项目管理领域发挥特长的学生可参加此类竞赛,可锻炼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

以上这些国家级别的大赛都有助于提高建筑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不同“个性”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赛事,促进个性化发展。

2.2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想法奇特,具有良好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适应新环境能力强。越来越多的在校生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展现自己的“个性”。其中不乏有些想自己创业的学生。而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指导的各类竞赛,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竞赛,为想创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类竞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像“共享单车”的创新创业项目就是“互联网+”竞赛的成果,大家有目共睹。

2.3 加强专业认同感,正确认知个性化发展

建筑类的学科竞赛很多都是国家级的,这为高校间加强交流,学习借鉴提供了平台,也为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在竞赛过程中院校间可进行横向交流,同学们通过竞赛也加深了对本专业的认识,树立了专业自信,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为自身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自我思维和锻炼的机会,实现了不同层次学生对个性化发展的正确认知和自我追求。

3 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途径

3.1 树立培养个性化人才的理念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的认识到: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各色人才,而不是流水生产线上的标准配件。因此,要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校必须要转变培养人才的方式,采取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多样化人才的教育管理理念。

3.2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创新本科教学模式,为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

建筑类学科竞赛是高校建筑专业教材知识的迁移和变通,以竞赛为契机,使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竞赛活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学科竞赛不仅可以帮助建筑类专业老师基于学科竞赛转变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在竞赛中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

3.3 以竞赛为平台,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开拓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外部空间

任何大学都有其局限性,未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高校应积极加强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而参加学科竞赛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通过竞赛平台,各高校间可进行横向交流,学生间也进行交流,学习经验,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为自己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更广阔的外部空间。

4 结论

学科竞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意识,在竞赛过程中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够有效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不断总结竞赛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不断反思,不断激励,不断成长,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竞赛项目管理个性化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我看竞赛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