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点下设的专业,也是典型的传统工科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金属结构材料方面的专业人才,其课程体系中既包括材料理论课程,典型的如材料科学基础,也包括大量工程技术课程,如热处理、表面处理、塑性加工、腐蚀与防护、铸造和焊接。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金属材料工程系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满足金属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全面革新课程内容,把最新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我们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加强实践课程的比重,贯彻导师制,坚持把课程思政引入专业课程,力争以更多样的培养手段提升教育内涵。下面,本人作为一名一线教学工作者,在做一个基本介绍后,就近5年来的教学教育工作谈谈体会,最后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本人共承担课程7门(部分和其他教师合上,部分只在个别学年承担),计有材料科学基础(二)、腐蚀与防护、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科学导论、金属基复合材料、计算材料学和硕士应用英语。其中前3门为本科必修课,随后2门为本科选修课,最后2门为硕士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讲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金属材料工程系各级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有了一定的掌握。除了课程,本人还负责担任15-19级金属材料工程共计24位学生的班导师以及指导了11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和每位学生有了更多的面对面接触,对当代大学生的优点及存在的缺点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最后,本人还担任了18级金属材料工程1班的班主任,通过管理班级事务,对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状况有了一些切实的了解。后面我会根据以上经验经历谈谈我的体会,并对此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和综合能力的建议。
根据5年来的教学经历,总结大多数学生的课程学习现状是:不预习、少复习、缺乏学习兴趣以及对高强度学习的耐受能力有限。在反复改进的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上好一门课的核心意义是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课程的总体知识结构体系,这个体系是枝干,具体的知识点是枝叶,只有成功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这个结构体系,才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而一定的理解是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的重要前提。
第二,每门课程的开始阶段是导论部分,这部分的内容有时看似平淡,但讲好了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强调的是,导论的内容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依然有用,如果能把具体知识点与导论常常呼应,易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的内在含义。
第三,针对学生的不预习和少复习,每次授课开始阶段的回顾和结束阶段的总结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整理以及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往往能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第四,重难点的讲授尤其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判断困难点的核心关隘在哪,再通过平实严谨的语言逐步分解问题,掰开了讲,做到循循善诱娓娓道来。
第五,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和学生互动,要时时关注他们的反馈。这里尤其要关注两类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好上课表现好的学生偶尔给予表扬鼓励就能极大地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后进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学习习惯尚存问题,学习积极性往往不佳,需要常常督促并观察有无改善。一般来讲,多次的劝导会逐渐产生一些良性作用。
第六,课堂气氛的营造和调节要贯穿始终,一成不变的授课节奏往往会使得学生昏昏欲睡,通过提问和讲述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学科发展现状及意义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授课效果。
最后,关于考核方法,经验表明,考核需要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努力才能得到高分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规律,也是对认真学习的学生最好的鼓励。
承担班导师、毕业设计导师和班主任期间,本人有了更多和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经过长期的交流,对当今大学生的特点总结为以下两点:学生个体有很大的差异性,他们有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学生有很多时代特征,他们处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他们使用大量网络语言,他们大多本征善良反感伪善,另一方面他们目光不够远大,知识面相对狭窄,有时具有过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做好以下几点尤其重要。首先,我们要尊重个体、了解个体和理解个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举例来说,18金属1班中有一位学生,大一入学伊始便对老师表现出极大的敌意,致使师生间的正常交流完全无法进行。后来通过多方了解(宿舍舍友和班里其他同学),得知这位学生在高中阶段因为学习压力和可能存在的教师教育方式不合理问题,变得完全无法信任老师,认为教师只会压迫学生一味地追求成绩,不会真正关心他的感受。在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班主任多次找这位学生谈心,创造机会让他多说说他的想法,他的爱好以及他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并且特别关注这位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在得知这位学生学习频频受挫后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这样坚持了一年后该学生开始逐渐信任班主任,也开始反思自己,明白了学习终究是为自己而学,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其次,教师要有威信,需要在道德上起到模范作用,需要以真善美来感染学生。大学生普遍涉世未深,对大学教师尤其是有着优秀学习履历的教师天然存在一种崇拜仰慕之感。教师的一言一行很多时候会不经意间受到学生特别的关注,教师良好的个人修养往往积极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甚至,很多学生毕业后对于大学的最深印象,很大程度也来自于自己的任课老师和导师。
再次,科研过程是将相对乏味的课本知识具体化的最有效方法。我院坚持的班导师带本科生做科研和毕业设计,实践表明这种制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学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树立了科研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明确了学习方向。这种制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需要继续坚持。
最后,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问题,鼓励和监督他们解决问题,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长期的坚持。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一定程度上只偏重成绩而缺乏素质教育,一些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前已对学习的本质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更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加之进入大学后缺乏监督,往往会在开始阶段就跟不上学习进度,造成大量挂科,等到明白学习是怎么回事时则为时晚矣。另一方面,当前大学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任务繁重,除了基本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科研、评项目和参与学校学院管理,以至于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关心和管理大学本科生。即使如此,我们在呼吁教育部门增加投入支持高校招聘更多专职辅导员的同时,还是要鼓励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带好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尽量多的学生学有所成,毕业后为祖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根据这些年来的教学教育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设想,其中部分已经付诸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1)特别关注大一新生的学习状况。大一是从高中向大学转变的关键阶段,很多学生往往因为应试教育的副作用而对学习缺乏兴趣,再加上进入大学后突然失去了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极易养成很多不良学习习惯,造成大量挂科,进而失去学习信心,最终影响毕业和进一步深造。因此,任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一定要下大力气督促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快培养出学习自信,形成良性循环。在大一阶段,高校可以适当减少一些非学习性的活动,一般的课外活动也要避免形式化,注重活动实际效果。
(2)注重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程度,培养专业感情。在大学生四年中,尤其是大一大二通识教育阶段,本专业老师要通过班导师制度加强和学生的联系,多开展一点科普讲座,带学生进实验室走走,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演示,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大学是很多人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也是人格培养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培养爱好,做到人格上的健全。要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走出宿舍,多参与校内外的活动,多互相交流,以便具备的一定的社交能力。
(4)实践已经证明了科研对本科生成长的重要性,我们要在坚持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效果。我们可以以更丰富的形式深化本科生科研的内涵,比如开展学术沙龙,期间请校内外优秀学者做科普讲座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或者让全系甚至全院学生展示科研成果以便互相学习。
根据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特点及个人近年来的教育教学经历,总结了本专业学生的一些普遍特点及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以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设想,其中特别强调了大学一年级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