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的存活和传播特点及在耳鼻咽喉科诊区防护的意义

2020-01-08 12:16孙娜黄昱章如新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飞沫气溶胶存活

孙娜 黄昱 章如新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 200040)

自2019年12月底以来,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并在国内外扩散。当前,全球范围内COVID-19确诊病例超过11万人,造成超过4 000人死亡。在3月9日的记者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宣布COVID-19疫情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征。我们应当积极应对,加以控制。本文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存活时间、传播特点及COVID-19防护综述如下。

1 2019-nCoV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分析

2019-nCoV也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为β冠状病毒属的一种RNA病毒,其与2003年暴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的基因组同源性超过85%[1]。2019-nCoV引发的COVID-19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长[2],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3]。

病毒的传染性和播散能力取决于它离开宿主后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在空气中,病毒常寄生在比它们大数倍的气溶胶颗粒而生存,较少以单体形式存在。病毒依附于气溶胶或飞沫等颗粒介质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和稳定性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环境气候对病毒存活的影响。主要是温度、湿度、日照和大气污染物。通常环境温度或气温越高,病毒越难存活。56 ℃ 30 min即可使病毒全部灭活,在室温25 ℃左右时,病毒很快会丧失传染性。SARS和流感具有在冬季流行、春夏之交消亡的规律。这种季节性特征对应的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相对湿度对生物气溶胶存活的影响不像温度那样有规律,湿度对病毒等生物气溶胶存活时间的影响仍然没有定论。有研究[4]表明,在气溶胶状态下,H1N1流感病毒可存活超过1 h并可能保持感染能力;呼吸道上皮细胞可能脱落并成为病毒离开人体的载体,为病毒保持活性提供条件;流感病毒在各种相对湿度范围内的气溶胶中均保持高度稳定并具有传染性。还有研究[5]表明,流感病毒颗粒在过饱和水汽中有利于长成感染性强的大小。经气管吸入的冷空气,会降低气管内温度,水汽冷凝在气溶胶或飞沫核上,成为适合深入下呼吸道的条件,增大了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当环境湿度增高,吸入的潮湿空气也会使飞沫核长大,水分有利于病毒生存。但是增大的病毒气溶胶粒径也使病毒气溶胶迅速沉降在物体表面和地面,传播距离缩小。干燥空气不利于病毒存活但有利于病毒气溶胶在空气中飘浮,其传播距离更长,增加了感染率。另外,日照强度越大,气溶胶的微生物存活率越低。

2)不同环境下病毒存活时间。2019-nCoV在不同环境下存活时间是不同的。新近研究[6]表明,2019-nCoV在温度21~23 ℃、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在空气气溶胶中存活时间为3 h,中位半衰期为2.7 h。而病毒在物体表面比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更长,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也不同。如在同样温度、湿度下,在铜表面存活最长4 h,在纸质材料表面可存活24 h,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则可存活48~72 h。该研究还发现,2019-nCoV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与SARS-CoV相当。2019-nCoV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和物体接触传播得到证实。

3)不同气溶胶粒径的传播距离。根据气溶胶的粒径空气动力学特征,病毒气溶胶颗粒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是不同的。气溶胶颗粒的传播时间与粒径大小相关,粒径越小在空气中播散时间越长。病毒气溶胶粒径<100 nm,停留时间可达60 h之久。而含有2019-nCoV的气溶胶粒径多在微米的范围,在空气中可以悬浮的时间应该是比较长久的。气溶胶中的冠状病毒有蛋白质膜壳的保护,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保持活性。若是被人吸入体内,就有可能导致感染。

4)病毒在上呼吸道的存留。鼻咽喉作为呼吸道的门户,是人体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COVID-19患者的核酸检测样本采样中,鼻、咽拭子是最常用的采样方法。鼻及咽拭子样本的病毒核酸检出率与病毒感染进程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早期,病毒通常在鼻咽部高表达,到病程进一步发展,出现肺炎等症状时,病毒则集中在下呼吸道表达。以甲型流感为例,一般在发病24~72 h内,病毒在鼻咽部的浓度最高,然后呈下降趋势[7]。最近一项研究在COVID-19患者病毒采样中发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最高,而采集来自鼻咽部样本的平均病毒载量,仅在少数样本中出现较高的水平[8]。尽管2019-nCoV在上呼吸道存留的研究尚不多,但不可忽视2019-nCoV随呼吸进入上呼吸道并存留及致病中的作用。

2 2019-nCoV的传播特点

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加深了对2019-nCoV的认识。目前公认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3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明确指出,2019-nCoV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应注意粪便及尿液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7]。COVID-19具有传播性强、潜伏期长,从而更难防控的特点[2]。医务人员的高密度集中暴发感染及国际邮轮的大量COVID-19聚集性暴发感染,表明除了飞沫和接触传播之外,2019-nCoV确实存在气溶胶传播途径,必须高度关注。新近的一起乘坐公共交通引发13人感染的聚集性疫情案例证实了在密闭环境下2019-nCoV气溶胶传播的重要作用[9]。该研究[9]发现,2019-nCoV传播能力较强,在密闭空调车厢内传播距离最远可达4.5 m,病毒至少在30 min内可飘浮在空气中并导致感染。有研究[6]表明,2019-nCoV的传播与SARS-CoV的超级传播事件类似,是与其气溶胶传播和物体接触传播有关。物体接触传播与气溶胶的空气传播是密不可分的,沉降后的病毒如果仍然存活则可能受到扰动而再悬浮造成二次传播。

3 耳鼻咽喉科诊区的防护

医院是2019-nCoV传播的高危区,据报道国内已有超过3 000例医务人员感染。这些案例凸显了医疗环境中对于2019-nCoV进入和传播防范的重要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呼吸、说话、咳嗽、打喷嚏、呕吐等活动,其呼出气流中包含大量携带病原体的飞沫和气溶胶,可导致易感人群的感染,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方式。众多疾病案例表明,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是在密闭或半密闭的室内环境暴发,尤其是医院环境。在诊疗中,我们应当注意防范气溶胶传播和物体表面的接触传播,这对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重视室内空气消毒和通风,严防气溶胶传播。由于耳鼻咽喉科诊疗的特殊性,在诊疗专科检查过程中,可能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来自患者上呼吸道的黏膜及分泌物,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空气传播均可发生,尤其是气溶胶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要从严掌握等级防护要求。耳鼻咽喉科门诊诊疗推荐采用二级防护,急诊采用三级防护,内镜操作人员及清洗、消毒工作人均应采取三级防护。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对每位接诊患者先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再诊治专科疾病,一人一诊室,发现可疑病例立即传报。保持诊室良好通风,做好空气紫外线消毒和物体表面及地面的消毒。诊疗场所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照射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 min。

对于容易产生气溶胶传播的专科诊疗需要格外注意防护。医务人员在检查每位患者前、后均进行手消毒。检查中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引起患者恶心、干呕、咳嗽等咽部反射,如需表面麻醉则予以充分麻醉后再操作。尽量避免使用负压吸引,避免过多刺激鼻、咽、喉腔道引起气溶胶和飞沫播散。诊疗结束后的半小时内应注意防范可持续存在的气溶胶传播。

2)建立物体表面病毒存活期的观念,加强诊疗区物体表面消毒。加强对室内地面、桌面、墙面以及诊疗台器械盒等物体表面的消毒,用有效含氯消毒液每天擦拭消毒2次以上。诊疗台上的器械盒呈常闭状态,仅在使用时打开。

3)加强手卫生,正确佩戴口罩和护目镜。根据气溶胶传播特点,医院针对飞沫和气溶胶传播的防控措施包括:一方面,通过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避免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和呼出的气体被近距离直接吸入;另一方面,勤洗手,做好手卫生。洗手可以避免由于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后接触污染手,手再接触眼、口、鼻等部位而导致感染。也可以佩戴防护手套,特殊情况下还应穿着防护服。医用外科口罩、防护面罩、手套、护目镜的使用可以阻挡大多数飞沫。有研究[10]证明,N95型口罩可以有效阻挡气溶胶中99.7%的腺病毒、流感病毒以及99.3%的PM2.5细颗粒物。但是也有研究[11]表明,在超声波洁牙后30 min,诊室空气内仍有气溶胶存在。在适宜的湿度下,H1N1流感病毒可在气溶胶中存活1 h。所以,在操作结束,医护人员摘掉防护用品后,仍有被感染的风险,应注意空气消毒以避免感染。为了防止病毒在口、鼻存留的可能,可以在诊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洗鼻及漱口。这对清除口、鼻可能存留的病毒不失为简便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当前COVID-19疫情正席卷全球,传染性极强。2019-nCoV在环境中生存时间长,在诊疗中要特别注意避免气溶胶传播和物体表面的接触传播。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耳鼻咽喉科医疗正在逐步有序地开展。我们在医疗中应加强防护不放松,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猜你喜欢
飞沫气溶胶存活
基于飞机观测的四川盆地9月气溶胶粒子谱分析
船舶飞沫结冰研究综述
基于CALIPSO数据的沿海区域气溶胶光学特性时空特征
面对面呼吸飞沫传播和防护的流体力学初步分析
基于CALIPSO 资料的东亚地区气溶胶 垂直分布特征分析
我们咳嗽时,飞沫中的细菌能传播多远?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