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期刊编辑工作的传承与创新

2020-01-08 09:42:12夏玮泽黄艳刚汤钧涵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期刊数字化

夏玮泽,黄艳刚,汤钧涵

(军事信息通信学术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010)

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多元化传播模式广泛普及,更加快速、便捷、高效的新媒体时代加速到来。新型技术手段对传统期刊的编辑出版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在新形式下,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坚持编辑出版工作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继承和发扬传统期刊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扩大传统期刊的特色优势,同时实现自身的创新转型和技能的提升,在新媒体环境下提质增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摆在所有传统期刊的编辑出版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现实性问题。

一、新媒体与传统纸媒的区别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汲取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新媒体多样化的存在形式,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更多方面的知识和更多角度的信息。新媒体作为一种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产生的新型媒体,具备以下优势:一是数字化。包括阅读对象的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数字化、营销购买方式的数字化。二是互动化。读者与作者之间可以做直接的、双向的沟通交流,不需要再通过编辑人员传达。三是便携化。人们现在生活中常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Kindle等电子设备都具备便携化的特点。新媒体并不是传统媒体与电子科学技术的简单融合,而是全新的媒体形态,它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阅读习惯、学习习惯。可以说,传统的编辑出版行业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因新媒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新媒体的不足。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讲道:“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式的知识”。人民日报也多次提到:“对碎片化的阅读要保持高度清醒”。在数字化带来的信息大爆炸时代,大量的虚假的、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相比之下,传统纸媒具备了很多方面的优势。一是党性观念强。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报刊期刊,歌颂社会主义,引导价值观成长,传播社会正能量,吹奏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二是传统纸媒内容质量高。因为传统纸媒的编辑人员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能够认真、负责、细致地处理每一份论文和稿件,通过长期的学习积累,知识涉猎广、事态感知度高、形势敏感性强,具备非常强的甄别作品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三是权威性强。相较融媒体,传统的纸媒拥有更加完整的、成体系的、真实可靠的信息渠道,具有更强的公信力。在学术类期刊中体现的更加明显,一流的学术期刊,已经成为该领域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高地,引领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传统的期刊编辑出版人员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媒介由传统的纸媒逐步转变为电子化、音视频化等多种新媒介,出版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老化的期刊编辑出版机制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工作流程繁杂、资源配置得不到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广泛性对传统的编辑出版方式带来巨大考验。首先,在传统期刊的编辑工作中,编辑人员进行约稿和组稿主要通过人工电话方式进行,效率低、周期长、投稿渠道少等是约稿机制落后的重要表现。相比现在更多的借助网络媒体发布信息征文征稿,更加迅速、高效、多渠道与作者和读者进行联系。其次,传统期刊的编辑人员往往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作者沟通稿件的相应问题,相比使用大数据联络,作者只需登陆期刊的官方网站便可以看到自己稿件的处理流程和结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最后,传统期刊的稿件外审周期长,这就延长了期刊的出版周期。相比利用互联网平台,创建期刊审稿系统,使审稿流程更加便捷,从而缩短审稿周期。

二是极大考验传统期刊的编辑人员技术应用能力素养。“期刊媒体融合涉及纸媒与互联网、移动终端、数字媒体、微媒体等多形态媒体的融合”。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期刊的编辑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最为明显的就是编辑人员不懂技术应用,懂技术应用的人员又不懂编辑出版。因此要想实现媒体融合,传统期刊的编辑人员需要跨越屏障,全方面掌握新媒体技术,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

三是过度的市场化造成传统的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在选择上的被动性。读者浅阅读倾向与传统期刊的编辑人员价值观追求的矛盾日益加大,传统的编辑出版过程应提升品牌意识,为受众提供更加专业化、高质量的文字信息。通过品牌的打造和质量的提升,让读者更加信赖和推崇,从而带动读者回归传统的阅读模式。

三、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期刊编辑能力的提升

新媒体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期刊的编辑工作不再限于对原有的文稿进行修改、校对和排版等工作,而需要全方位地参与到期刊的选题、加工、策划、推广以及与读者互动等工作中去,有些信息还是以图像、音视频等数字化资源立体呈现。因此,传统期刊的编辑人员应当重点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选题的能力。选题是编辑出版工作的起点阶段,也是影响期刊质量的重要因素。一个出色的选题必须经过编辑人员对各类信息的掌控收集和整理分析,在现代化的信息时代,编辑出版人员需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通过当下的热门网站、论坛、微博大拿等,全面地了解行业内的前沿信息、学术动向和最新的科研成果,针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以及读者关注的现实问题进行选题,并发掘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内容;充分利用行业论坛和读者之家,关注读者的反馈和建议,建立好的双向沟通机制。

二是现代化编辑能力。新媒体环境下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利用新媒体数字化手段对稿件进行多层次、多维度开发和转化,例如借助和使用相应的图文编辑软件、公式计算软件、音频和视频剪辑软件等各种形式的制作加工软件。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软件应用能力,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三是资源整合能力。擅于利用各类互联网社交平台等数字化手段,整合行业内的专家人群,构建期刊的学术社群,一方面便于推送、转发期刊的有关信息,另一方面便于联络专家、作者以及读者组织学术活动。传统的期刊可以整合资源,与新媒体热门平台合作,创新出版发行的模式,充分发挥数字阅读的优势。通过采购方式或电子期刊的订阅模式与当当网、亚马逊、得到APP等平台合作,将传统的营销方式和运营模式转变为数据库营销模式,不断探索创新期刊出版的发行机制,发挥出数据条件优势。

四是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打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办刊状态,实现充分协作,资源共享共建。通过及时紧密的交流和协作,发现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这个话题往往就是期刊一个很好的选题,在此互动过程中也会迸发出创新的灵感、挖掘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因此传统期刊的编辑出版人员应尽快顺应时代发展的思维方式,接受全新的办刊理念。

四、结语

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深入融合,是未来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媒体在各方面展现出的优势不言而喻,给传统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期刊的编辑出版人员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的作风,发扬特色优势,顺应时代要求,在坚持中有所转变。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增强社会责任感,意识到传统的纸媒对于大众阅读以及整个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性,把准时代与市场结合的脉搏,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多元的阅读服务。二是要始终坚持其内容质量高标准,宣传正确积极的信息,做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社会价值观的主流方做出积极、正向的指引。三是要勇于革新自我,创新理念生产体系,在学习中提升自己,在实践中探索转型,面向读者,打造学术期刊品牌,坚持以质量为先,深入融合新媒体带来的数字化期刊生存格局,共创我国期刊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期刊数字化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02
期刊问答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新闻传播(2018年4期)2018-12-07 01:09:16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