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2020-01-08 09:44文_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机活力特色

文_ 梁 波

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如何理解这句话?如何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永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能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科学阐释和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中获得新的生长点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指的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科学地反映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特点,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下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呈现,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创新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谱写社会主义新篇章的科学指引。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100年,也是中国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不断付出艰辛探索并作出创新性贡献的100年,是科学社会主义扎根中华大地,紧扣时代进步的脉搏,密切关注民族发展命运的100年。建党近百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面继承中实现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和高度统一,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和对中国现实状况的实践创新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

在中国,蓬勃发展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不是停滞的,也不是孤立的,两种形态在本质上是并存共生的,在互相促进的历程中持续激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主要是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解答时代课题的实践创新中发展;在批判继承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不断实行科技创新中发展;在不断战胜各种敌对思潮以及内部错误倾向中发展。两种形态的创新性发展就其性质和意义来说,不是表现在个别的或一般的问题上,而是表现在一系列基本问题上;不是通常的理论和实践的“修修补补”,而是历史性的综合创新;不是单纯的理论观点的量的增加和延伸,而是一种理论体系的质的突破与飞跃。

从实践上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但是三者都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成功开辟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发展的根本遵循。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不断激发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无限活力。在不断践行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解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丰硕成果,成功探索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怎样富民强国的客观规律。

实践证明,只有顺应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基础、广大人民意愿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建立在富有活力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才是人类始终不渝追求的美好制度。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获得了新的生长点,在贯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过程中形成的道路、理论、制度,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旗帜作用,是我们开拓前行、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坚强支撑。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获得了新的生长点,在贯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过程中形成的道路、理论、制度,是我们开拓前行、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坚强支撑

二、科学社会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基本遵循

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伟大的理论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其丰厚的思想财富。在继承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遗产的同时,并没有将其作为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理所应当地认为凭借这份宝贵的思想财富就可以使自己一劳永逸,而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始终坚持既不丢“老祖宗”又要讲“新话”的原则,在不断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中,结合新的实际勇于修正自己,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现代化实践中焕发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真理光芒。

社会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构建公平正义的新型社会制度的崇高使命,科学社会主义以寻求人类解放的现实途径与创造能够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作为奋斗目标,整个科学体系都是围绕着人类利益为根本宗旨的,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凭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手段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在此过程中探寻和把握人类社会的规律性,实现其设定的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科学遵循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为依据来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摒弃了单纯注重经济发展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从而避免了因放任市场发展而付出的巨大社会代价,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保证了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科学社会主义具有能够经受住历史挑战与实践考验的科学本质,同时具有结合实际变化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开放本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的是不断开拓创新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能够破解实践难题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持续迸发生机与活力的科学社会主义。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重视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避免犯用个别理论去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错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增强改革的政治定力,明确基本立场,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前沿,通过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破解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展现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造力,这是永葆科学社会主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相统一。现代化作为一个革命性的社会发展过程,往往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发展态势,呈现出某种规律性的发展特征,并且使得不同国家发展的依存度日益提高。中国现代化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分析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既重视社会历史规律的特殊性,也重视历史主体的自觉创造作用,强调在社会生产力推动下历史发展的“多线性”。中国现代化发展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通过历史特殊展现了一般原则,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展现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规律,同时,坚持用中国鲜活的伟大实践塑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风貌。中国共产党人以丰硕的独创性成果成功开拓了崭新的现代化路径,以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不断增强的国家治理能力向世人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创新成果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共同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以社会生产力为发展基础的基本观点和以人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在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全面继承和运用中赋予了科学社会主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共产党将人民性作为检验政党与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密切关注人民的现实利益,坚持人民事无小事的原则,坚持发展成果的惠及全民性,把共享发展理念成功纳入民生领域,使其既是民生建设的目标,也是所要坚持的行动准则。党在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低水平的生产力无法造就高水平的社会,而单纯生产力的提高并不能带来社会质量的提升。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要以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为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的前提,以此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来优化社会结构和协调社会利益,以此为公平正义的实现创设重要的制度基础。

关键在于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决定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实践相统一的具体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生机与活力的实践性根源在于时代背景、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实践要求的变化。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依据现实情况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完成了源头与活水之间的创造性统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成功结合,关键在于把握好二者的结合点,也就是要切实回应实践对理论的需要,不断关注社会新变化,有效解决民众新需求。在带领人民群众突破艰难险阻的历程中,党始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导向,自觉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来回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且注重将实践经验适时地转化为新的科学理论,用以推动解决今后改革中可能遇到的新的实践难题,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性的充分体现与核心要义。

紧密结合时代主题的演变和主要问题的破解来确定发展重点。关于世界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准确认识,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确定了革命时期的时代主题后,才得以明确以谋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重点任务。与此相对应,在那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理论上科学解释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并正确完成相应的历史任务。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就体现在国与民富强的实现过程中。在当代中国,要描画科学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绚丽图卷,必须秉持改革创新的新思维,紧密关注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局势,始终坚持守正出新的新理念,科学应对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新挑战。

三、科学社会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世界意义

美好的社会制度和和平有序的世界秩序既是国际社会成员和平共存的现实条件,也是人类社会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尽管冲突与战争不断,但人们谋划美好社会制度,创造和平世界秩序的憧憬和探索从未停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始终将自身的发展命运同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的发展进步兼顾了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共通性和互鉴性。中国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亚洲投资银行等方式,向世界彰显了泱泱大国的智慧与气度,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各国之间经济交往和合作不断加强的推动下,各国的政治和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和密切,为世界范围内文明成果的共享提供了现实可能。当今世界一方面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强,另一方面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思潮也在某些欧美发达国家出现。2020年世界又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威胁下,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日趋严峻,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立足中国国情与放眼世界结合起来,以整体性思维来认识世界并且用互助共赢的方式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保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劲的发展活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是居于世界这一宏大的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大国,与世界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互助共赢的关系日益紧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构建世界新格局,通过把自身发展和世界繁荣紧密相连,打造平等普惠的增长模式,积极与世界各国、各地建立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中国已经深深融入世界体系之中,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方略中,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加公平合理的合作平台,为全人类提供更多普惠的公共产品,贡献更加新颖的发展思路,为推进全球共治、变革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思路与中国方案,为世界的和平进步注入了中国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紧跟世界发展潮流与中国发展特征的改革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建立的合乎中国实际与发展需求、充分保障全体人民权益的制度模式上。中国共产党结合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条件,带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正日益展现给世界人民。事实充分证明,社会主义中国以自身独特的制度优势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的新发展,同时对于推进人类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繁荣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猜你喜欢
生机活力特色
让阳台焕发生机
特色种植促增收
活力
生机暗涌
贫困渔村焕发新生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活力青春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