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强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 郑州 450002)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于2020年3月2日发布了《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夏粮丰收是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始终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努力将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2019年,河南省粮食总产达669.54亿kg,单产达6 237 kg/hm2,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夏粮总产374.54亿kg,夏粮增产对全国夏粮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4.9%。河南省粮食产量已连续3 a超过650亿kg,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本省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向省外调出原粮和制成品粮食300亿kg,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时不等人。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春季农业生产高度重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明确提出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特别要重视抓好春季农业生产。2020年2月17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暨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要求各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恢复,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突出抓好麦田管理、蔬菜、畜牧生产、春季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2月26日,河南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三农”工作,会议强调要抓好农业重点工作,强化春季农田管理,促进畜牧业生产,保障“菜篮子”供应。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响应号召、主动作为,一手抓防控疫情,一手抓春季农业生产,河南省农业农村厅5个工作专班发挥好作用,在稳产保供中彰显责任担当。
高标准农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十二五”以来,河南省累计投入 960 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421.33万hm2,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4.5亿kg。没有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没有粮食的稳产增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的关键一招。2020年3月4日,河南省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暨已建重点设施普查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迅速掀起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潮。2020年,河南省既要完成2019年度结转的39.33万hm2建设任务,还要新建44万hm2高标准农田,打造一批建设标准不低于4.5万元/hm2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千方百计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严格时间要求、建设标准、管护措施、督导考评,确保2019年度结转项目3月底前主体工程大部分完工,4月底前全部完工。对2020年度新建项目,5月底前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11月底全部完工。同时,高质量开展已建项目重点设施普查整改工作,重点普查“十二五”以来已建高标准农田水利、电力、道路等设施的状况和管护措施,狠抓问题整改,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重点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河南省围绕“四优四化”持续发力,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多增加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发展优质专用小麦,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划分豫北强筋、豫中东强筋、豫南弱筋3个小麦生产区,推进优质专用小麦集中连片种植,实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实现优质优价。为推进整村、整乡、整县开展优质小麦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2017年,河南省整合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农业结构调整项目资金8 800万元,每县支持400万元,将示范县由8个扩大到22个,每个县建设不低于6 666.67 hm2的示范区。2018年,示范县扩大到40个。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产品竞争力强、品牌信誉度高的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大户和农民合作社。河南省在指导新型经营主体抓好单收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小农户的宣传引导,积极组织农机服务,搞好单收服务;对已签订的订单,继续加强跟踪落实,宣传引导订单企业和农民诚信履约;并督促帮助订单企业及早做好收购准备,确保及时开秤收购,以实现优质优价,充分调动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全省优质小麦基本实现产地经营规模化,66.67 hm2以上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区达2 265个,订单率达84%以上。2019年秋播,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90万hm2,占全省小麦种植总面积的15.8%。2020年,以优质强筋和优质弱筋小麦为重点,突出抓好40个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县建设,引导用粮企业与产地开展购销合作,开展订单生产,推进产销衔接,落实专种、专收、专储、专用,打造一批粮食产业示范链,力争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00万hm2,订单率稳定在85%以上,提高粮食生产竞争力。
农业农村部启动“奋战100天夺夏粮丰收行动”,做到“战疫情”和“抢农时”两不误。河南省广大“三农”工作者积极行动,勇于创新,为服务春耕生产助力加劲。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抓住当前春季田管的关键时期,科学运筹肥水,狠抓促弱转壮措施落实,全力夺取夏粮丰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12316平台等手段,组织专家通过空中课堂+微信群跟踪指导,开展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对疫情较轻地区,组织动员返乡农民及早开展田间管理;对疫情发生较重地区,组织专业合作社、植保服务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服务,解决生产管理难题。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8万家,其中家庭农场5万家,农民合作社超过18万家,入社农户近550万户,土地流转、土地托管面积分别达到263.07万、176.8万hm2;全省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发展到8.8万个,其中农机服务组织1.2万个、植保服务组织4 000多个,有力地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破解物资运输难,保障农资供应,河南省创新实施A、B通行证政策,面向省内涉农企业发放,确保了化肥、农药等重要生产资料的供应。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有效解决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生产用工难题。推出无接触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制定了农机、农资、农技等农事综合服务套餐,农户根据需要通过电话、微信和APP客户端预约下单,一部手机就可以做到买农资、用农机、问专家、看农田、备春耕。编写了《2020年春季主要农机化作业技术要点》,制订农机跨区作业预案,合理调剂调配机具,保障农机作业畅通。河南省2020年小麦种植面积达到570万hm2。立春以来,全省各地抢抓农时季节,加强麦田管理。当前全省小麦长势好于2019年,小麦苗情是近3 a来最好的一年,一二类苗比例达87.2%,比2019年增加1.8%,比常年增加4.1%。
确保夏粮丰收到手,防灾减灾不能有丝毫懈怠。为加强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信息资源共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省气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保障农业丰收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部门合作长效发展机制,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气象保障示范省建设。加强苗情、墒情、病虫草害和气象条件精密监测,充分利用农业气象观测网络、现代农业气象AI智能系统、卫星遥感监测和“蓝天卫士”,做好农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墒情监测监控;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实况监测,联合做好主要作物病虫草害气象等级预报,河南省已安排1亿元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9 600万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重点开展豫南小麦赤霉病、条锈病、草地贪夜蛾和东亚飞蝗防控,指导各地及早做好防范应对。面对疫情防控这场总体战,河南省各相关职能部门增强大局意识,主动工作,履职尽责。为保障小麦春季灌溉,河南省有29个大中型灌区开闸放水,其中大型灌区13个,累计引水2.7亿m3;各大中型引黄灌区密切关注黄河流量变化,优化配置水资源,全力满足冬小麦春灌用水。发改、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好扶持农业生产和企业复产复工的各项政策,及时下达涉农项目资金,2020年3月9日,河南省财政提前下达惠农补贴资金119.8亿元,支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春耕备耕,以保夏粮丰收。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做好春季农业生产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公安、交通部门确保物流畅通,农业生产资料能够在春季进场,农产品能够离地出村,将农资纳入绿色通道,由企业自行网上打印通行证,确保农资运输车辆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运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和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供销部门搞好农资市场供应,确保备足春耕农资。金融部门做好农业生产的金融服务工作。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好上级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中央提出的“六稳”任务落到实处。
河南省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2],促进农业资源优势向效益优势转变。河南是全国农产品加工大省,是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食品加工基地,速冻食品、方便食品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疫情防控期间,各类加工食品消费需求旺盛,既是医护人员及一线防疫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也是城乡居民米袋子、菜篮子中的重要商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复工复产,是当前河南省稳产保供的重要一环。随着河南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条政策落地,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有力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为保证企业及时复工复产,河南省优先恢复供应链,保障企业人员防护物资需求和水、电、油、气等生产条件供应,优先办理疫情防控应急运输通行证等措施,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为解决用工难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快工人返厂工作,对外地员工组织返岗包车“点对点、一站式”运送,确保职工安全有序返厂;就近打工人员,采用一人一证一码、持证通行的办法,保证企业员工的正常上下班。建立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组织农业农村、发改、工信、商务、供销等部门和县乡干部,下沉生产一线,实行“一对一”定点服务,帮助企业畅通供应链上下游的联系,协调解决农产品加工及农资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促进企业融资发展方面,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将国家专项再贷款和贴息政策落实到位,已有部分龙头企业与银行达成贷款协议,获得贷款14.5亿元,其中,农发行河南分行向益海嘉里、中粮集团等企业应急发放粮油购销、加工贷款2.1亿元,向万邦、牧原、金豆子等企业应急发放物流运输、畜牧、蔬菜等贷款3.2亿元。截至2020年3月12日,全省4 38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已复工2 925家,占比66.7%。1 558家保供重点龙头企业已复工1 440家,占比92.4%,复产率84.0%,产品销售率73.8%。为加快农业企业复工复产,河南省按照分区分级原则有序推进,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基本实现了主产区农产品产得出、运得走、不积压、不卖难,主销区农产品调得进、供得上、不脱销、不断档。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河南省牢牢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紧紧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不误农时踏踏实实做好春耕备耕,抓好农业生产,将为战胜疫情注入更充足的动力,也将用农业丰收为全面小康打下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