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机电专业英语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机电系英才班为例

2020-01-08 05:05邹伟琦
湖北农机化 2020年5期
关键词:英才工匠思政

邹伟琦 邱 萍 曾 贞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36)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及寄予的殷切希望。我们也需要更新自己的认识,无论教授什么学科,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我们都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勇挑责任,为课程思政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即寻求各科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汇于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

可见,课程思政建设的起点在于寻找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只要教师用心发掘,每门课程都可以找到能够与教学内容自然融合的思政元素,再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发挥思政的育人作用。

2 解析机电专业英语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是专为本院机电系订单班“广西汽车集团现代学徒制工匠英才班”(以下简称“英才班”)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总计40个课时。尽管课时量少,教学任务重,但我们仍然积极探索适合融入课程的思政元素。

2.1 企业文化的熏陶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3]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政工作的重要支撑。[4]

英才班学生就业目标十分明确,他们就是广西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广汽集团”)的准员工。因此,提前让他们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显然既重要也很有必要。教师可指点学生阅读广汽集团班长、段长应知应会知识手册(英文版)中的“企业文化篇”部分,了解公司1958年至今的发展历程,感受企业一代又一代员工的奋斗精神,让学生获得境界上的开拓、追求上的升华。同时,教师可从中选取一些充满正能量的句子让学生学习和翻译,如:

To be the best company in mini and small car industry in China and a strong competitor globally.(成为微小型汽车领域国内领先、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

In 2011,SGMW became an enterprise who has the most patents for invention in Guangxi. In 2016,it became one of National IPR Demonstration Enterprises.(2011年,SGMW已成为广西拥有发明专利最多的企业,2016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Baojun Base is a PV and future NEV production base that follows world class construction standard which drives industrial clusters upgrading and transforming.(宝骏基地是公司乘用车及新能源车生产及研发基地,建设标准属世界一流,带动公司及产业链集群升级转型。)

通过了解公司的奋斗史和解读企业文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广汽集团“艰苦创业,自强不息”(Perseverance with a Pioneering Spirit)的企业精神,可以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对公司的敬畏感和身为准公司员工的自豪感及荣誉感,从而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树立远大目标,为3年内的学习生涯做好学业规划目标。

2.2 “工匠精神”的熏陶

我国政府在2015年提出了“工匠精神”的概念,作为提升工业水平的措施之一,以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公认的工匠精神内涵是:以完美、精确、专注、耐心和坚持不懈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5]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的核心与集中体现,是职业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6]作为“工匠英才班”的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而更要从生动鲜活的先进人物事迹中去感受和领会。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徐存善主编的《机电专业英语》)里Unit24的阅读材料即为“National Craftsmen”(大国工匠),分别介绍了制造火箭“心脏”的高凤林、钢铁行业的博士工匠庞辉勇、LNG船舶焊接的多面手张东伟、铁路工业的无敌钳工宁允展以及深海钳工专家管延安。教师可将英才班学生(约25~30人)分成五个小组,指定每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英文阅读材料自学一位工匠的先进事迹,然后将所了解到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英文版PPT,课堂上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作简明扼要的英文解说。教师鼓励学生对解说进行个性化设计,如用第一人称介绍“大国工匠”,将自己揣摩的人物心路历程娓娓道来,或者在解说的过程中安排同组同学配合一些情景表演或肢体表演。通过妙趣横生的活动,让学生仿佛体验了一把国之工匠的别样人生,从而获得人格上的熏陶和心灵上的滋养。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大国工匠中有些先进人物的学历并不高,但凭借扎实的努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终成为某一领域的翘楚。学生在了解这些事迹后可以克服自卑感,增强从业自信心,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坚定把自己打造成“工匠英才”的信念。

2.3 自我成长的唤醒

本院英才班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是300多分,他们的英语学习基础大多数比较薄弱,但是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唤醒他们的内心,培养他们自我认知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非常重要。本课程包含“英文求职面试”这部分内容。随着我国推行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广西汽车集团的海外业务不断拓展,据公司人事部人员反映:公司希望毕业生在涉外工作中能用英语进行熟练的交流,直接充当公司与国外客户的桥梁。英语技能将成为英才班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获得晋升的阶梯。“英文面试”也将是英才班学生未来真实面临的挑战。英文有句谚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充分的准备不仅在于语言上的积累和面试技巧的掌握,更在于求学时期品格上的自我塑造。安妮·弗兰克在她那部著名的《安妮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个性的最终塑造者是他们自己那双手。”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唤起学生的自我塑造意识,指引他们成长为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学习“英文求职面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前通过线上和线下简要介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和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路,使学生们明确学习好英语的重要性,并介绍本院的两大办学特色——国际化和民族化,让学生对学校有一定的了解,并让学生根据入校时开展的心理测试内容,设置如下一些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Would you please describe your typical schoolday?(能否描述一下你学校生活的典型一天?)

What is your greatest achievement?(你所获得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Can you work well under pressure?(你能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很好地工作或学习吗?)

What would your classmates say about you?(你的同学是如何评价你的?)

Do you like working with other people or working alone?(你喜欢团队合作还是个人单干?)

以上既是求职面试时面试官有可能会问到的问题,也是暗藏“玄机”的棘手问题。把这些问题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作书面回答。它们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审视:我应该如何规划好每一天的时间?我做过哪些令自己骄傲的事?我有哪些优缺点?我可以承受多大的压力?我是否具备合作精神?在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后,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求职面试的情景对话表演,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通过求职面试的教学环节的思政元素的渗透,唤醒学生自我塑造自我提高的意识,助力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4 让微习惯成就未来

机电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涵盖工程材料、机械零件、简单电路、PLC编程、自动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等,同时还涉及英文求职面试等实用性内容。其特点是专业性强,有专门的术语、缩略语和特定的表达方式。显然,与基础英语相比,机电专业英语的学习难度更大。而本课程仅有40个课时,要把学生培养成企业青睐的具备较高英语技能的专业人才,更是难度颇大。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微习惯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微习惯就是行为人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被称作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7]我们都知道,好习惯不能直接获得,也不可能马上建立起来。而微习惯由于其微乎其微,简单易行,不会让人感到难以坚持继而产生愧疚和挫败感,微习惯的养成符合哲学中的量变到质变的哲学原理。我们先将学生在高中学过的哲学常识中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进行简要地解释,使学生在意识深处与教师达成共识,然后强调“知易行难”,让学生明确有了真理性的认知还需要有扎实的行动。我们要求学生每天抽时间(或多或少均可,重点是每天)通过各种途径自学专业英语,可以是一个或一组单词,或一个句子,或某个相关背景知识等等,将所学到的东西以每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是布置给学生的一项大作业,并纳入本课程的过程性考核项目中。此项大作业旨在督促学生养成每天抽时间自学专业英语的微习惯,学会将所学知识整理成笔记;使学生重视专业英语学习一点一滴的积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里收获更多的学习果实;通过长期坚持专业英语学习,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积累及拓展;让学生从微不足道、不痛不痒的小改变开始,从被动到自觉,从量变到质变,逐渐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和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 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程思政”已然成为高校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大家都有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热情,但也因此容易引起盲目跟风。笔者认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还需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3.1 本末倒置

在专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仍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思政应当以恰当的方式渗透进入课程教学,应注意掌握渗透的深度和渗透的数量。专业课教师切忌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为了课程思政而生硬地植入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满堂灌,越俎代庖把专业课上成思政课。

3.2 单一乏味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勤于善于发掘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找准契合点,将不同的思政元素如思想道德、法律、哲学、政治学等渗入到不同的教学章节中,充分发挥全面育人的作用,避免单一的思政元素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引起学生的厌烦,导致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3.3 严肃说教

著名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师在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上,将思政元素嵌入课程教学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态度要和颜悦色,嵌入要自然,要注意与时俱进,让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获得感和代入感,避免生搬硬套或严肃说教,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4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没有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更好。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修养,时刻为学生做表率。同时,教师要努力钻研教学,深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并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环节设计,各自履行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职责。教师还要注意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事件,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与时俱进,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另外,专业课教师需要虚心向思政课教师求教,携手共建课程思政,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体系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猜你喜欢
英才工匠思政
诚聘英才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苏州:最高礼遇献给天下英才
思政课“需求侧”
沈阳体育学院诚邀天下英才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