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聪聪
(浙江省浦江县潘宅中心幼儿园 浙江金华 322200)
幼儿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精准地控制和引导学习者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反馈及反思等活动措施,在有计划、有步骤的目标强化活动过程中,实现精准教学背景下的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接下来以精准教学背景下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对象,探讨在精准教学背景下幼儿科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在进行教学活动前,我们首先应精准定位课堂教学目标,帮助克服教学中的难点[2],幼儿教学活动不能是单纯的游戏活动,也不能像小学一样开展模式化的课程学习过程。幼儿的教学活动应当是建立在以特定的活动目标为基础上的,以适合幼儿的兴趣特征和学习规律的方式为依托的、生动活泼、趣味十足的学习形式。幼儿的学习活动既要根据活动的要求和目标,也要具有灵活性、游戏性等特征。在幼儿园科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指南》的要求与园本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在创造性地资源结合利用的过程中,实现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结合幼儿熟悉的园本资源,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参与兴趣的基础上,利用精准的研究对象,引导幼儿展开反复的观察和实践,在精准观察体验中,实现幼儿的精准学习效果。
例如,在对幼儿园的科学种植园的观察活动中,孩子们来到种植园看到果树上挂着的丰收的果子非常感兴趣,果树上的果实,高挂在枝头,小朋友们一眼就能看到果实的样子;在观察过程中,他们发现同一种果实颜色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青色的,即使是同一种树上的果实也表现出不同的颜色特征;有的果实在枝头,有的果实接在茎叶上,如茄子、西红柿;还有的果实老师明明告诉大家已经成熟了,但是小朋友们却看不到,这些果实去哪里了呢?小朋友们看到一些藤蔓爬的到处都是,在藤蔓上找也很难找到果实呀!突然有小朋友看到地上一角露出点点红色,顺着小朋友的眼睛,几个小朋友也发现了这个地方和其他地方的不同,小朋友们经过讨论,几人合力用小手去轻挖地面,红色的区域越来越大,不大会儿,一小片红薯就出现在了孩子们的眼前。接下来,他们用自己的小手,将观察到的果实挂果的样子用绘图的形式、拍照的形式保存下来。老师通过观察孩子们的作品,分析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的内容。孩子们将自己收获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用图片表达果实收获时的状态,幼儿能对果实的生长位置准确地表述出来,用形象的方法记录下来。通过观察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流畅度及语言交流过程中的流畅性和准确度,展开对幼儿学习效果的精准分析,在有效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展开有的放矢的科学活动的设计。
大班阶段的幼儿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简单的问题分析能力,能在成人的指导下展开科学的探究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幼儿的能力拓展,为幼儿提供精准的科学预设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和机会,让幼儿在精准预设的基础上,达到精准生成的效果。
例如,在“有趣的水”的科学活动中,准备水、红墨水、黑墨水、蓝墨水、各色颜料、各种容器、毛笔、纸等材料。倾听《水》儿歌,“清清水,我问你,你的家,在哪里?你的衣,有几件?你的味,可好吃?我的家,在四海,我的衣,有三件,寒冰热都是我,温度一变我也变……”,孩子们已经认识过水的形态,知道常温下的水有液态流动的特征,这次我们一起来探索水和其他元素的融合,能够发生哪些奇妙的变化,每一组发放一种颜色原料,引导幼儿在一种颜色的基础上产生交换颜料、互助合作的意识,不同的颜色融合,能够变化出新的色彩,教师利用幼儿不经意的“错误”,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观察和发现不同颜色间的融合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幼儿科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利用动手操作实践,让幼儿在科学活动过程中能够根据科学活动的特点和说明来科学地动手和实施,在精准的科学活动组合的基础上,展开对科学活动的积极探究和实践。利用精准的幼儿科学实验开展科学活动,让幼儿在直观、感性的学习活动实践中形成对科学活动生动而形象的认识体验,在对学习对象科学组织分类的过程中,实现幼儿在科学领域的积极发展。
例如,在“物体的沉与浮”的科学活动中,准备好科学实验的材料,水槽、乒乓球、空瓶子、钥匙、橡皮泥、树叶、塑料管、铅笔、石头、圆珠笔、磁铁、纸条等材料,结合科学实验手册,每做一种实验,孩子们就用上下箭头表示物体的浮沉,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有的物体总是会漂浮在水面上,有的则会沉入水底。在具体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展开对物体的浮沉的科学分类,并对浮沉的物质特征展开归类。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孩子们跟着老师的引领,能够认识到实心的、较重的物质容易沉到水底,而空心的、较轻的物质容易上浮在水面……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精准分类,精准总结,逐渐培养起科学思维。
总之,精准教学背景下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还可充分借鉴和利用大数据、网络平台、社区平台等,以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课堂内容的个性化,有效地提升课程内容的吸引力[3],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展开精准预设与生成、展开精准的分析和教研,在精准设计、精准对照、精准活动的基础上,展开有效的科学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