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晨
(郑州人民医院物价管理部,河南 郑州 4500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以皮肤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疾病,因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会影响大脑发育,因此临床对其应加以重视[1]。有研究证实,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一定的自愈性,如能对新生儿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病情防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我科为部分新生儿开展了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较为理想;现汇报如下。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10例。其中有男58例,女52例;足月儿92例,早产儿18例;体质量在2.35~4.85 kg,平均(3.35±0.40)kg;对比二组新生儿的资料数据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照组新生儿在院期间所接受的是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新生儿在院期间所接受的是综合预防性护理措施,如下:
健康宣教:为新生儿的家长做好健康知识宣教,主要是讲解新生儿的照护要点与注意事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形成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让家长对该病有个正确认知,也有助于其更好的照护新生儿。
预测评估:对新生儿的胎龄、体征、精神状态、生化指标等进行记录与分析,利用经皮但红素仪对新生儿进行监测,观察、分析经皮胆红素值得变化情况,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做好诊断与防治。
抚触与按摩护理:在新生儿出生24 h内,安排母婴接触进行母乳喂养,在每次喂养之后,护理人员可利用双手对新生儿的面部、胸部、腹部、背部、臀部以及四肢进行抚触按摩,1日2~3次,保持力度适中,有助于刺激神经,促进胎便排出。
早期药物预防:如发现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较高时,可酌情使用茵栀黄口服液、微生态制剂等进行预防,以免胆红素水平持续上升,加重病情。
光疗护理:对于体重较低或早产新生儿,可采取预防性光疗护理,提前将光疗强度与时间调整好,并要对患儿体温、不良反应进行密切监测,在此期间要主要保护小儿的眼睛、脐部与生殖器部位。
统计并对比二组新生儿的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分别予以t值和x2值来验证,当P<0.05时说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新生儿的首次排胎便时间为(2.8±0.4)h,快于参照组的(3.9±0.9h),实验组的首次排黄时间为(36.8±6.3)h,快于参照组的(50.6±7.6)h;经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为1.82%(1/55),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2.73%(7/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较高时,因新生儿期的血脑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全,胆红素极易透过血脑屏障,造成脑损害[3]。临床可以通过口服中药、人工通便等方式来对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治疗,但如能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我科主张为新生儿实施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预测评估、抚触与按摩护理、早期药物预防、光疗护理等方面,从多方面为患儿进行照顾与护理,以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可以在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表现的早期,及时予以诊断与防治,进而能够确保新生儿尽快、顺利出院。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儿的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时间均快于参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对比参照组更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凸显出了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开展效果。
由此可见,在新生儿科中开展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