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杨 亮,孙 洁
(上海市静安区妇幼保健所,上海 200072)
产后缺乳又称为“乳汁不足”,是指在哺乳期内产妇乳汁较少或全无,始见于《诸病源候论》[1]。母乳为婴儿提供天然的营养,能预防多种疾病如婴儿感染、过敏和肥胖得等。据报道,大约有30%产妇或多或少存在缺乳问题,为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善产妇身心健康,这一问题急需解决。以下将就产后缺乳的原因、产生机制和中医保健手段逐一介绍。
西医研究表明,产后缺乳可能与乳房刺激不足、哺乳姿势不正确和情绪紧张等有关。中医研究发现泌乳是在津液、冲任、气血、经络和脏腑之间相互协调所致的现象[2]。产后缺乳是由于脉络空虚、气滞郁结或气血亏损所致,且泌乳量与各脏腑气血功能不足相关[3]。随着二孩政策推出,剖宫产率持续上升,产妇早期切口疼痛、加上体位受限等情况,部分产妇出现泌乳延迟。产妇从分娩到身体恢复需要2个月左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面临各种心理压力[4]。在这一时期尽量需要避免用药,目前普遍采用母婴同室、早吸吮等护理措施,但部分产妇依然未能及时按需哺乳。所以,如果能及时采取有效的中医保健措施来促进乳汁分泌,对加快产妇身心健康的恢复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
乳房及其穴位按摩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保健手段。一般在操作过程中,先用温毛巾对乳房进行热敷5分钟左右,然后对乳房进行按摩10~20分钟。 除此之外,还可配合穴位按摩,如少泽、膻中、肩井、曲池、合谷穴等。耳穴埋豆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简易方法,每天3~5次,每次只需进行1~2分钟,体感以耳廓发热为宜[3]。乳房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催乳素分泌,增强乳腺管收缩,使初乳分泌的时间得以提前。通过刺激穴位还可以疏通经络,从而使乳房胀痛减轻且可减少其乳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5]。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源于《黄帝内经》的五音学说,有研究表明通过选择中医五行音乐疗法之“角调式音乐”,可达到疏肝理气、舒畅情志和乳汁顺畅的功效[6]。音乐疗法操作过程简单,如在安静无打扰的房间内,可根据产妇意愿采用手机播放器播放,每日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一周为一个疗程。该疗法在家庭或住院时均可进行,没有毒副作用,产妇比较易于接受[6]。但五行音乐目前依然没有统一和规范的治疗方法,其催乳机理有待待进一步的探索。
中医理论研究表明,产妇在产后恢复状况与体质有很大相关性,同时受到七情六欲和饮食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中医体质辩证护理[4]。首先,产妇的体质类型分为气郁体质、血瘀体质、平和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等类型;其次,根据不同体质进行饮食护理、起居调摄和情志护理等,如平和体质的产妇产后不宜吃过饱或过少;血瘀体质的患者要适当进食一些活血疏肝解郁的食物,如萝卜[4]。此外,建议护理人员可使用以情制情法、疏泄法等方式对产妇进行情志调理,根据具体情况,逐渐达到“适其志意”的护理要求[7]。目的是为了帮助产妇调整心态,尽快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蒙菲等报道,体质辩证可减少心理和生理因素对泌乳带来的潜在影响,同时明确缺乳原因后,可更好地防治产后缺乳等其他产后疾病[4]。
吴慧萍报道,中医情志联合按摩护理应用于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后,可改善其不良心理及乳房胀痛程度,促进泌乳量增加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2]。王芳报道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方式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产后开始泌乳的时间,改善和提高患者的平均泌乳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8]。揭建长等提出,综合运用体质辨识、饮食起居、食疗药膳、情志调摄等中医药保健手段,通过参与孕产妇系统管理为产妇开展产后中医指导以改善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9]。
我国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等文件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妇女保健服务中作用。姚继兵报道,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孕产妇中医保健服务模式可起到降低孕期疾病发生,改善产后乳汁不足,提高母乳喂养率等效果[10]。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保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亟需提升,这些是可能改善产妇身心健康的关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