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旺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毫沁营村宜盛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肠梗阻为普外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腹部手术、肠道肿瘤或肠道先天性粘连等因素,临床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停止排气或排便、恶心呕吐以及腹痛腹胀[1],如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很有可能危及生命。相关资料显示,由术后引起肠梗阻的发病率约占肠梗阻发病原因的10%左右[2],本次研究,对我院54例肠梗阻患者分别实施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皆在探讨对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现阐述如下。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54例,经确诊后,均诊断为肠梗阻。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对照组27例患者中男13例,女14例;年龄45~81岁,平均(63±1.4)岁;实验组27例患者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46~80岁,平均(63±1.5)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开展临床研究。
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方法,术前采取对患者腹腔冲洗准备,术中做好对肠道保护的措施,术后及时给予抗生素、补液等治疗。实验组给予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为:①术前准备:告知患者禁食,并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处理,同时,给予患者全肠外营养支持与药物治疗。②在患者锁骨下静脉处放置静脉置管,纠正酸碱平稳和电解质紊乱,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③观察患者肠功能情况,恢复后给予地塞米松(生产厂家: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02484)注射治疗一周;给予生长抑素静脉注射治疗;如患者伴有肠蠕动功能差情况,应给予消化道动力药物对症治疗。
1.3.1 观察两组间治疗有效率
治疗有效率评判标准:以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经影像学检查病灶去除为显效;以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经影像学检查病灶好转90%以上为有效;以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手术情况
包括肠梗阻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
将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核实无误后将其输入SPSS 14.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治疗有效率)应用n(%)描述,组间经x2检验,计量资料(年龄、手术指标)应用(±s)描述,组间经t检验,差异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78%,而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则高达96.3%,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27例患者中,患者肠梗阻临床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10.47±3.54)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78±3.49)d;实验组27例患者中,患者肠梗阻临床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7.33±2.71)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29±2.31)d,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后,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发现,在对肠梗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容易增加患者发生炎症的几率,同时,由于创伤引起纤维蛋白原渗出的发生比较大,从而引发局部凝固,加重肠表面粘连。长时间的手术也会导致肠内发生气液存积,使患者发生腹胀以及其他并发症,影响预后效果。而非手术治疗通过对电解质以及酸碱紊乱进行纠正,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抑制分泌过多的消化液,使患者在治疗中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效果,促进了患者康复速度。
综合以上分析,临床上,在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首先考虑实施非手术治疗方法,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从而促进康复,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此方法具有临床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