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帆
(台州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浙江台州 318000)
艺术设计教育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通过艺术设计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艺术设计方法、设计技能的训练,培养具备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能够胜任艺术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形式[1]。 目前艺术设计教学多采用讲述式、问题导向式、个案及专题式等,John Chris 的《Design Method》一书中讲述的设计教育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设计教学法,重视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及设计目标的培养(见图1)。 传统的设计教学更多的侧重于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及设计目标,而忽略实践能力、创意创新及与市场的连接,部分地方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普存在与地方产业发展脱节的现象。 如中国的现代制造业在迅速崛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几乎冲击着所有经济领域和制造产业,在制造业经历了跨越性发展阶段并实现工业产值高速增长的同时,而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一直是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实践,高等设计教育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需求错位的状况非常严重[2],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到了工作单位根本动不了手,顶不了用,是常见的现象。
图1 设计流程图
设计教育业以创意、创新为核心,强调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适应产业发展,这就要求文化创意人才除了掌握必备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具备很强的创意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设计专业主要包括视觉艺术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漫设计等专业,课程设计应立足地方、研究地方,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和专业介绍》未调整之前,高校设计教育专业设置、授课体系及内容大都沿革国外艺术设计教学。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和专业介绍》增设工艺美术等专业,作为地方院校的设计专业应以此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将地方丰富的工艺美术资源和设计课程相结合,打破传统设计教学的单一性、趋同性,探索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特色化教学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教育相结合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通过与实践项目结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特色专业,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例如开设《浙江民间美术》《台州民间艺术》等地方民间艺术相关课程,并多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学术讲座”等活动。 使黄岩翻簧竹雕、临海黄沙狮子、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临海剪纸、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等台州传统民间艺术走进校园,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通过丰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课堂。 一方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开发新产品使传统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以台州工艺美术和设计相结合为例,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大量的田野调研、实际走访、观摩、资料收集,深入了解工艺、材料及文化特征的元素进行设计,注重创意、创新和设计感。 在这个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性,在实际调研中不同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收集资料结合专业知识,进行产品的创意创新研究。
实践和理论互相依托、相互促进,依托实践基地、工作室、创意设计中心等产学研平台,通过专题研究的形式将民间文化遗产通过现代设计重新诠释、演绎,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相结合,在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开发,开发产品或服务地域文化形成良性生态的产、学、研体系。 通过多方协作的产学研研究平台,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形成设计创意、文化创意产品及孵化设计企业,实现成果的转化。 通过产学研平台,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重视研究成果的社会性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
当前设计在各领域不断扩展,尤其是在国家倡导应用型本科建设大背景下,地方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探索特色化教学模式。 将地方文化课程和设计教学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发展,另外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意创新及实践能力。
以台州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为例,台州有着丰富的工艺美术资源(黄岩翻簧竹雕、临海黄沙狮子、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临海剪纸、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三门石窗、路桥灰雕等),台州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在台州历史上曾有辉煌的成就。 但现阶段由于产品创新能力差、人工成本高、观念陈旧等多种因素,台州工艺美术创意产业趋向萎缩。 将台州工艺美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充分了解台州丰富的工艺美术资源,通过设计实现产品的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对台州工艺美术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开设浙江民间美术、台州民间美术、地方设计研究等相关课程,以工艺美术专题的形式,将艺术设计与台州传统工艺美术相结合,进行创新设计。通过专题研究再开发设计,从题材、造型等表层形式的直接应用,到图形元素形、色、质等的间接应用,再到深层美学意蕴的台州民艺精神创意表达,为台州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创新提供可行性思路,实现高校设计教育与台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
传统是设计创新之源,也是创新的基础,没有传统就没有创新。 传统对于创新而言,既提供了创新的基础,又提供了创新蜕变的条件和参照。 传统意味着传承,创新是从传承中突显出来的[3]。 文化创意与教学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是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如临海紫阳街张秀娟剪纸博物馆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聘请临海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秀娟为兼职教授,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台州传统民艺精神的传承,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教师科研和学生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在《台州民间艺术》课程中将台州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运用3D 打印技术将二维的剪纸艺术图案设计成三维的灯具及装饰品。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生研究课题《台州剪纸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实际课题研究,将临海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新产品,更好的服务台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西方现代设计教育早在20 世纪初的包豪斯教育和20 世纪50-60 年代的乌姆尔设计学院重视设计教育、设计生产及市场的有机结合。 包豪斯教育在艺术与技术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学校采用工作坊教育,实行双轨制教学,培养艺术和技术兼备的新型人才。 包豪斯通过广泛地与企业进行合作,将教育与生产紧密地联系起来,打破了艺术、手工艺、建筑之间原有的隔阂,将其融合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教育模式与范例[4]。 乌姆尔设计学院与布朗公司合作,开创设计教育服务企业、服务产业的思想,设计是面向市场服务行业。 产学研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5]。 借助产学研研究平台,实现课堂教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使学生理论、实践与创新能力相结合。
设计专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脱离实践的“理论设计”或“模式设计”。 “重艺轻技”,尤其是严重缺乏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技术实践教育,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尽头,是导致中国设计教育落后于国际现代设计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6]。 通过构建产学研实践教学平台,能很好的弥补设计教育实践上的不足。 以创意设计中心为例,通过创意设计中心将学校教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通过政府扶持辅以各类创意政策和人才计划,为学生增加实践机会。 通过实践平台与企业对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形成了从创意概念到实践成果的转化。 如武汉“光谷模式”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高校,联合行业企业、高校等科研机构,以契约形式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组织,能够有效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 “光谷模式”助推创新发展思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联动[7]。 通过实际设计项目形成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系统的产、学、研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其次通过举办创意文化活动,为高校学生、设计工作者提供展示的舞台。 再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市民生活在城市中发现创意之美,调动高校、科研单位的力量,让设计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动力,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软实力的提升。
将项目实践作为教学内容和方式,目的是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程度与运用的能力。 实践操作强化学生思考的系统性,通过项目串联各项知识展开统筹思考,拓展思维,学会设计的系统性。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符号的转译至关重要,Barthes 引用Saussure 的符号理念,进而提出符号意义的分析,认为符号表达意义的过程,有两个层次:一为「指示义」:直接明白地表现事物表层的意义,是符号具与符号义间的直接关联,亦称作外延意义。 二为「暗示义」:当符号与符号使用者的感觉、文化价值观互动时,所被解读的深层意涵,称为内涵意义[8]。
以台州地域文化元素创新研究课题为例,通过搜集和走访考证相关的台州地域文化元素,经过文化选定—文化探讨分析—文化符号选取—符号类型转换—符号转译(见图2),将生活中文化符号和设计相结合并通过草图的呈现出来,探讨设计方案,最后文化符号和创意相结合,并通过电脑软件视觉呈现或三维实物的方式展现。
图2 文化符号转译
学生制作的装饰艺术灯具(见图3)为例,通过调研提取临海典型元素,将元素重新设计,运用多层卡纸裁剪、雕刻最后辅以灯光,制作出“紫阳印象”、“灵湖印象”、“东湖印象”系列装饰背景灯,此系列城市印象的装饰灯可以广泛的运用到空间环境中。根据不用空间制作不同的尺寸,可以作为家居环境的装饰灯具、城市博物馆、车站等公共空间环境装饰背景。
图3 装饰灯具
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科学性及社会性等特征。 德国包豪斯教育突出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向产业,熟悉材料、工艺及设计整体系统,提供有效的设计服务及社会责任感。 20 世纪50-60 年代的乌姆尔设计学院注重设计教育与产业的连接,对设计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设计是面向产业、面向市场的创意服务,现代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意思维及实践能力。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设计教育应立足于地方,服务产业,在教学上强调设计教育的创新及面向产业。 通过构建产学研平台,以实际项目为案例教学,强化创新创意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既要开设地方特色文化课程又要与时俱进、跨学科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事业,使设计教育、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及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