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刘宁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物本管理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质是以人的能力为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种以人的能力为核心内容的管理新思路。如何在错综复杂急剧变革的当代社会培养一批杰出人才,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基于能力建设的辅导员核心素养组成要素分析。依据系统理论、能力理论、信息化理论等理论,坚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理,理清辅导员核心素质形成基础、核心素质形成机制和核心素质的内在关系,基于能力建设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及教育发展方向的辅导员核心素质结构模型,如“图1”。基于能力建设的辅导员核心素质的形成基础、形成机制和核心素质内在的相互作用下,其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
图1 辅导员核心素质结构模型设计思路
因此,基于能力建设的辅导员核心素养模型的组成要素应包括素养形成基础、素养形成机制和核心素养内在三个方面。
(二)明确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形成基础。从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都应该具有基本的职业素养。辅导员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为完成工作任务要求和完善职业生涯发展所具有的思想、意识、品质、知识、能力、态度等在经过不断重迭、积蓄、凝聚和集合后而形成的综合共同体。依据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和主要职责我们可以看出,辅导员职业素养涵盖面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了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和理想信念等要求,学历要求,事业心、责任感和心理素质的要求,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要求,职业能力和工作水平的要求,处事态度和为人原则的要求,以及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的要求等。
(三)确立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形成机制。辅导员职业素养形成机制是辅导员职业素养系统所具有的,促使着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作用和制约的形式和运动原理,其主要包括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辅导员职业素养形成的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中,构成一个完整的辅导员素养形成机制。在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保持系统正常运行及其各种功能的组合、联动和循环,使系统达到最优化,从而实现系统的良性运转。反之,如果偏离了任何一边,都难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四)引导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核心素质内在。辅导员的能力建设就是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工作,辅导员的能力体现在多个方面:较强的组织能力,辅导员在工作中需要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例如社会实践、班级年会、校园文化活动等这些都要求辅导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较准的相认能力,辅导员要做好管理工作,这必定离不开一支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作为助手,这就要求辅导员能够结合实际综合考察的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好的沟通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要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还要恰当地将学校教育等活动传达给学生,这就要求辅导员能够跟学生更好地沟通。
根据以上几点要求及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形成基础、形成机制和核心素质内在,形成了全方位、全周期的以能力建设为手段的辅导员职业素养模型,如“图2”。
图2 辅导员职业素养模型建设图
通过试点,对基于辅导员核心素养模型建设的辅导员队伍进行调查,得到的结论可以清晰地看出辅导员对“核心素质”有了清晰的认识。对辅导员职业的进入、发展、成熟、衰退从主观方面去划分,辅导员几乎都是在高校毕业生中直接选聘,处于职业生涯的初期,即职业进入和发展期。不论是舒伯的探索阶段理论还是廖泉文的输出阶段理论,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生涯选择都否定了辅导员这一职业,因为将其作为职业来讲,仅有很小的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辅导员核心素质,通过基于能力建设的辅导员核心素养建设在此阶段消除辅导员队伍的前途迷茫、流动性快的问题,增强从业信心,从根本上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进程。因此辅导员核心素养模型的建设是卓有成效和十分必要的。
虽然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合乎标准,但从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标准来看略显不足。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实践。除此之外,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水平有限,虽然涉猎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学习、思考和提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突破与创新,但在论文整体研究水平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