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先驱报》 2015-2018年涉藏报道初探

2020-01-07 19:23郭倩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

摘要:意识形态研究一直是语篇分析中的热门话题,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思想意识形态。但是,随着全球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关环境的论述往往更具政治性。此外,作为各自政府的主要宣传工具,主流媒体将不可避免地向公众传达某些特定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会进一步影响读者的态度,观点和决定。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媒体和新西兰媒体报道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中国传媒;新西兰传媒;意识形态

在最近几十年来,国家的媒体逐渐体现出国家的意志,立足于国家切实利益报道信息,其更加具有政治性话语和经济性话语。分析话语基于跨学科和多维度,想要切实认识国家意志,则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一、基于定性分析的中国、新西兰传媒报道意识形态分析方法

意识形态与话语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不仅仅是在词汇方面有所体现,还在句法角度中有所体现。中国媒体报道以及新西兰报道中展开意识形态对比,相應的将会通过对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尤为广泛的报道模式展开研究,即新闻消息的来源以及新闻概念所存在的隐喻[1]。

一般而言,新闻记者善于使用某些话语策略来传播某些给定的态度,观点和决定。但是,在句法层面上专注于新闻来源和报道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具体而言,新闻来源指的是内容的来源。通常,新闻记者会以某种方式提供发言人的信息,以表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主要有三个提及新闻来源的方式:(1)具体来源; (2)半特定来源;(3)身份不明的来源。此外,根据Leech和Short的研究,两种报告模式是在新闻报道中非常普遍,它们是直接语音(DS)和间接语音(IS)。 DS和IS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旨在引用说话者陈述的形式和内容,而后者仅引用内容。对于记者来说,这是向公众传播意识形态的关键策略。由于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环境新闻报道中的隐喻表达来探究意识形态,因此传统隐喻和非常规隐喻在表达意识形态上都是平等的。传统话语分析倾向于采用费尔克拉夫三维分析工作的第一层次作为方法论,包括对不同类型动词的研究以及对情绪和情态的分析。但是,该研究坚持认为,概念隐喻是一种可以更好地揭示意图的隐喻,因为它涉及思维过程。首先,阅读所有环境新闻报道,以建立对含义的全面了解。然后确定环境新闻报道中的词汇单位。之后,确定上下文中每个词法单元的含义,即,不仅关注如何将其应用于新闻文本所激发的实体或关系,还关注于围绕词汇单位。相应地,必须确保在给定的上下文中每个词汇单元的含义更容易理解,理解并与身体紧密相关行动[2]。另外,如果词法单元在其他方面具有更现代的意义,情境要比给定情境中的情境更重要基本含义,但可以通过与之比较来理解。如果是,则将词汇单位标记为隐喻。

二、中国、新西兰传媒报道意识形态分析

尽管在中国和新西兰两个国家中,划分的意识形态界限是不清楚的,但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制度总是存在的显著的不同。在定性分析的概念与方法中,中国与新西兰对于意识形态以及其隐喻分析得时候,是存在差异的。就雾霾而言,从中国语料库以及新西兰语料库中提取相应的样本,可以看到在两个不同的语料库中,对于处理雾霾方面,两个语料库中所表现出来的意思是有所不同的。在中国媒体中认为雾霾或者是烟尘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是自然环境恶化而形成的产物。但是在新西兰媒体中却存在不同的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地之一。通过对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概念进行比对,可以将其简单的概括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隐喻模型。我国新闻媒体对雾霾的认知是来自于自然界中的健康杀手,而新西兰媒体中对雾霾的认知是中国是污染源之一,中国对环境破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政府机关部门以及中国格外重视雾霾问题的治理工作,也是最为敏锐的问题之一。《中国日报》以及《新华社》作为重要的宣传媒体,能够将政府部门与“雾霾”相抗争的决心宣传到位,甚至还呼吁社会公众参与到治理雾霾的活动之中。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得到两个结论。第一是在中国的新闻媒体报道中,普遍认为雾霾是健康杀手,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需要政府部门和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解决。第二是在新西兰媒体报道中,普遍认为雾霾的产生,中国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世界人民都是中国雾霾治理不善而的受害者[3]。

中国遭受了很多空气污染,中国媒体倾向于将霾/烟雾描述为破坏性,危险性和致命性。对于前者举两个例子,不健康的颗粒物被认为是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进一步导致中国广阔的污染地区。因此,中国新闻媒体报道将人们被描绘成无辜的受害者,他们受到空气污染的严重伤害。雾霾就像一个“杀手”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实际上,有报道说中国人民煤炭大量燃烧,这几乎等于全球能源结构的煤炭。新西兰媒体将中国描述为世界上最大的污染物排放国,导致空气污染。毫无疑问,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吨,居世界首位[4]。美国首都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吨,排名第二。尽管中国每年排放超过60亿吨的二氧化碳,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达到4吨。显而易见,西方国家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试图将责任移交给中国。因此,西方媒体使用“最坏”等最高级的形式也就不足为奇了。

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极化,不同国家之间的力量牵制便是尤为重要。国家媒体在报道问题的时候,更加立足于自身意志,体现本国思想,在对待问题的时候,更加注重政治性。国家媒体通过运用较为微妙的方式,将为国民灌输国家意志,体现国家精神,对观众的见解、态度以及评价等,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崔羽杭. 评价理论视角下新闻报道的积极话语分析——以《中国日报》对”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为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6):199-201.

[2]郭磊. 从新西兰恐袭案报道看一线记者融媒体意识能力建设[J]. 中国记者, 2019(04):123-124.

[3]谢许潭, 梁育民. 在”意识形态”与”公正话语”之间:论美国主流媒体对巴基斯坦的报道[J]. 南亚研究, 2018(04):63-92.

[4]谢妞. 新闻报道传播领域新媒体技术的影响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16):104-105.

作者简介:

郭倩(1978—),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国别体研究。

项目名称:《新西兰先驱报》2015-2018年涉藏报道初探

项目编号:10110/2030619023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
官方微博舆论引导方式探究
刍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及危害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