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生金
摘 要:在我国文学史中,边塞诗占有重要地位,它大都是以边塞地区军民日常生活和自然风景为题材的诗。边塞诗的兴盛是由于大西北的地域特殊性,西域所具有的一切都是独具特色的,如绮丽壮阔的边塞风光、独特的人文情怀、边塞战事以及绚丽的少数民族文化等,它们都是进行创作边塞诗时可以选用的素材,边塞诗经常是以边塞地区军民日常生活和自然风景为题材。就此而言,以初中所含边塞诗为依据,从三个角度进行研究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边塞诗教学中古今对照策略,这三个角度为异域风光的对照教学、人物特点的对照教学与家国情怀的对照教学。
关键词:边塞诗;古今对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6-0183-02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frontier poem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Most of them focus on the daily life and natural scenery of the army and the people in the border areas.The prosperity of frontier poetry is due to the regional particularity of Northwest China.Everything in the western regions is unique,such as the magnificent frontier scenery,the unique humanistic feelings,the frontier war and the gorgeous minority culture.They are all the materials that can be selected when writing frontier poems.Frontier poems are often based on the daily life and natural scenery of the army and the people in the border areas 。 In this regard,based on the frontier poetry contained in junior high school,this paper studies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omparison strategies in the teaching of frontier fortress poetry in northwest minority area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namely,the comparative teaching of exotic scenery,the comparative teaching of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mparative teaching of home feelings.
【Keywords】Frontier poetry;Ancient and modern contrast;Teaching
长久以来边塞诗教学都是依照传统的“串讲串问”这种教学模式在进行授课,这使得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课堂质量未能得到显著的提高,課堂未能呈现积极的氛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边塞诗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性得不到充分展现。本人认为应将边塞诗所展示的边塞风光、人物特点与家国情怀、写作手法等与地域特色进行深入联系,丰富教学内容,使边塞诗教学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为实现以上教学方法,教师需主动打破历史的隔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选择合适的方法缩小学生日常生活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差距,让学生不会认为历史事件与自己毫无关系。那样更加不利于学生对于边塞诗的学习,所以,当务之急是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于边塞诗不再抱有“听听而已”的想法。研究发现,最有效且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为“古今对照”。以下对于“古今对照”的教学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1.边塞风光方面的对照教学
大西北有着绮丽壮阔的边塞风光广袤无边、雄奇壮美,边塞的一切景致风光,都被诗人十分生动地描绘出来,成就了一篇篇传播于世的边塞诗。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使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了异常严峻的边塞气候;王昌龄在《从军行(七)》中使用“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生动地描述了大漠风光;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使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了广袤无边的西北大漠。现今大部分初中生通常会选择辅导书进行学习和理解文言文诗词,先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进而疏通文言文诗词,就此而言,学生只是从词意角度出发将文言文诗词转换为了现代语音,未能了解到文言文诗词隐藏的含义。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学和文化两个角度进一步去了解其隐藏的含义。如果让学生回忆家乡的风光及地域特征,然后再使其对照诗词中的描绘,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去理解“胡天八月即飞雪”、“大漠孤烟直”等诗词的内在含义。
2.人物特点方面的对照教学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具有豪迈奔放的特点,其歌颂的对象一般为保卫国家的将士,从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中描绘的少年英雄,到范仲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描绘的年末英雄。诗人在进行描述人物活动的同时,也对人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心描绘。将士们有的英姿飒爽、有的壮志难酬。
西北地域人们的整体风格是雄壮的、爽朗的,散发着一股阳刚之气,这与西北地域独特的文化有着极大的关系,边塞诗中的人物在次环境下成长必然会被西北的强悍、豪迈同化,使其保卫国家的愿望更加强烈。边塞英雄数不胜数,人们对英雄的崇拜之情从不会随着历史的更替而消失,因此在进行边塞诗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英雄人物角度出发,与边塞诗中人物特点进行关联,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边塞诗的内在含义。
3.写作手法方面的对照教学
对于边塞诗的题目解答方法,无非是“找意向—析手法—悟情感”三部分,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但常见的不外乎是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练动词等。
王昌龄的《出塞》在边塞诗中当属于代表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明月之前着“秦”字,雄关之前着“汉”字,从而使读者把明月下的边关同秦汉时期戍守边关以及与胡人发生的一系列可歌可泣威武雄壮的历史时间与人物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关”和“月”这个广阔的空间与“秦”“漢”这绵远的时间融汇交织在一起,既拓展了诗歌的时空范围,也给了读者创造更为广阔的想象余地。三四句写诗人面对雄关,思古慨今,感情激荡,只要朝廷用人得当,昭贤使能,有能直捣龙城的卫青,使匈奴闻风丧胆的飞将军李广,就还会有秦汉那样巩固的边防。“不叫胡人度阴山”是诗人衷心的愿望,坚定的誓言,洋溢着坚固的边防,保卫国家的豪迈激情。这是典型的炼字手法的运用,能让我们在读到诗歌时在脑海中自动浮现出“紧张备战,势如破竹”的将士戍边图,再者,李白的边塞诗歌《塞下曲》中写到“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随”和“报”两个字都用得极好,鼓声是进军的信号,所以“随战宵眠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说法好的多,因为只有“抱”字才能显现出备战是枕戈代旦的紧张情况。这便是利用了练动词的手法,练字不单是练声、练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与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就是真正的画龙点睛之笔。
4.家国情怀方面的对照教学
在古代边塞诗中家国情怀、思乡之情是最常见的两大形式,在诗中常常出现因征兵或贬谪而离开内地去往边疆的人,他们身处异乡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家乡、思念家人。同在边塞他们的感慨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由于从军守护边境或贬官远调,诗中人物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想与家人团聚,另一方面又想保卫国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荒无人烟、环境恶劣的空间中,或联系现实生活中也在远洋北漂的学生想象父母亲人不在身边,使学生进行感悟,这样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让学生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同时也能切身体会到那种不舍却又不甘的心情。
边塞诗在唐代极为流行,其题材种类众多且内容包罗万象。在历代诗人所作诗词中,提起边塞,我们不由得想起一个地方“凉州”,唐代的众多大家都留下过描写这个地方的诗词,王之涣的《凉州词》其中借景抒情,用雄伟又悲凉的景色描写了戍边将士的怀乡之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所以极力渲染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废沮丧的消沉。
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建功立业的祈愿与其不惜为国捐躯的豪迈气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都是诗人忠贞爱国的真实描述。教师在进行教书育人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与核心素质,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青少年,使学生自觉履行公民责任义务、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在未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在进行边塞诗教学时,教师需进行深入地讲解,使所传授的知识与思想都可以深入学生的脑海。
总而言之,在进行边塞诗歌的相关教学时,教师若选用古今对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更好地理解诗中意境和情怀的同时,也能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的养分以及引起学生对当今社会现象的思考。不少同学存在“将军梦”,在学习了边塞诗过后学生更能深入了解古代将士的生活,从而引发学生对于古典文化的探索,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所以说,在边塞诗教学中采用古今对照的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舒瑶,温景祥.边塞诗中的现实与想象—浅析唐诗百话中关于边塞诗的解读[J].语文月刊,2019(10):76-78
[2]柴兆平.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06):43
[3]付子林.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探索[J].学周刊,20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