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莹 韩勇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种艺术,也是华夏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诞生于1964年的山东省济南市德兴街小学,已经走过56年风雨历程。漫步校园,学生书法作品香飘四壁,书苑翰墨相映成趣。如何将书法特色与学校整体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在把校园文化建设成学校特色课程的体验式阵地的相关工作中,我们做了以下有效的尝试。
巧设:校园文化与学校特色水乳相融。
文化是教育的灵魂,也是育人的主渠道。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深处。”“真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考,能建设的人。” 学校秉承“唯真”教育办学宗旨,根据本土特色研发的书法楹联课程,正是基于“唯真教育”理念,践行“追求真理做真人”校训,培养“立真志向、求真知识、获真能力、树真品格学生”的最好诠释。
“文笔合璧,联墨溢香”是学校书法楹联特色课程联墨双修的教育梦想。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承,最终归宿一定是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走向学生的成长。
在学校大厅,依托书法特色,我们用“笔、墨、纸、砚”这四个传统书法艺术元素点亮各个楼层,阐述精神内涵。汉字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我们将汉字的笔画拆解,雕刻作为背景墙面,与展示校风校训的内涵文字的雕刻方柱交相辉映,在对汉字“横平竖直、方正规矩”的触摸中更好感受理念。
楼梯及走廊中,我们从“唯真”办学理念以及书法教育特色中,提取“唯、真、翰、墨”四个关键字进行展示。空白处放置学生心愿卡,表达对生活及未来的热切期盼,与“唯”字的笃信内涵呼应;学生风采照片展现真实自我,与“真”的内涵相辅相成;硬笔书法展示将书法特色进一步拓展;傳统书法特色展示与传统文化教育巧妙衔接。整体文化建设氛围与学校理念、特色形影相随,和谐统一,既形成一贯,又彰显了学校独特的文化魅力。
多年来,学校书法、楹联特色教育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相得益彰:书法笔触的校标、精致典雅的主题文化墙、“笔墨纸砚”楼道专题文化、书法回形图案的装饰、古色古香的班牌、仿古实物书写案几……每一地每一处,浓郁的墨香文化总能扑面而来。感受书法魅力,让儒雅成为一种习惯;感悟传统文化,将自信的种子播撒在全体师生的心田。
实用:校园文化与课程体验相辅相成。
如何让校园文化建设从墙面走下来,根植于学生心田,从而成为他们脚踏实地、真实做人的深厚积淀?学校于2008年面向一至六年级的所有班级,开设书法课程、楹联课程,并成立传统文化课程研发小组,规范课程管理,完善评价体系,以“楹联文化”为载体,以“毛笔书写”为工具,逐渐把校园文化建设成学校特色课程的实践阵地。
我们尝试把主题展示区建设成为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阵地。“一字天地”是学生随手选取、临写字帖的区域,临摹的过程也是他们感受“字如其人,字正其心”书法魅力的过程;“方寸之间”是学生展示篆刻印章的体验区域,镌刻、欣赏的过程,也是他们在印章中展现书法技能的过程;“楹联艺术”是学生展示各类楹联作品的区域,书写、张贴的过程,也是他们联墨双修、张扬个性的过程。
我们尝试将走廊活动角建设成为学生体验童年乐趣的阵地。“静心书吧”是学生自我管理的读书体验区域,从好书推荐,到诚信借阅,再到读书跟帖,为学生搭建自主读书的乐园;“案几书写”是学校开辟的书写体验的阵地,各种毛笔摆放在青石板案几上,信手而写,为学生提供展示书法才艺的舞台;“益智小角”是学生体验各种益智玩具的场所,九连环、魔方、七巧板,为学生建设玩中学、学中玩、享受快乐童年的幸福天地。
经过不懈探索,学校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被山东省书协任命为“山东省王羲之书法特色学校”“山东教育书法示范学校”,被国家、省、市三级楹联协会任命为“楹联教育基地”。在弘扬传承学校特色的同时,我们希望让文化陪伴学生成长,让书法浸润童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德兴街小学)
责任编辑: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