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技术流程探讨

2020-01-07 14:01梁丽莎罗彤琳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2期

梁丽莎 罗彤琳

【摘  要】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战略,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则是落实上述战略的重要举措。对划定工作流程开展探讨研究,对划定流程提出优化建议,提高划定效率及准确性,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及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流程;优化探讨

引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需要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稻谷、小麦等口粮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国民口粮绝对安全,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战略。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是落实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也是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发挥各地农业优势的重要部署,也是保护农业资源环境的重大举措。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是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前置工作,如何划好、划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推进。基于中山市的划定工作开展流程,对划定工作开展技术流程的优化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区位概况

1.1区位条件

中山市辖区面积约为1800平方公里,坐落于广东省的中南部,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具体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中山市北侧为广州市和佛山市,对应为南沙区和顺德区,西面是江门市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面是珠海市,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距离广州市区约86公里,离澳门约65公里。

1.2地形地貌

中山市位于华南褶皱束的粤中坳陷的北段,地壳变动频繁。中山市地形以平原为主,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体地势中部高亢,四周平坦。中山市地貌由大陆架隆起的低山、丘陵、台地和珠江口的冲积平原、海滩组成。中山市土壤主要以赤红壤、水稻土、基水地还有广泛分布的滨海盐渍沼泽土及滨海沙土。

1.3气候特征

中山市全市辖区均在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太阳辐射能量丰富,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月平均气温最低在1月,最高在7月。由于中山市西南为南海,夏季时季风会带来大量水汽,成为了降水的主要来源,特别是中山整体地势中部高亢,四周平坦,部分迎风坡形成降雨,也是主要降水原因。近年来,影响中山市的灾害性天气主要为台风和暴雨,另外低温、霜冻、低温阴雨、干旱和雷暴等天气在近十年也会低频率发生。

2.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方法

2.1技术方法及步骤

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和最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成果为基础,通过叠加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资料、行政区划等矢量数据,通过对比最新的遥感影像等的内业判读工作,采用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合省厅“两区”划定工作办公室下发的预图层,确定“两区”地块的初始地块,并对地块进行唯一代码的预编码,制作出含带了脱密影像信息的“两区”划定工作底图。

基于上述工作底图,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成果、高标准基本农田等成果和土地整治规划等规划资料,综合考虑各相关部门和镇村意见,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初步划定范围;通过使用本司的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管理系统和土地测绘管理系统开展实地勘查工作。實地踏勘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核实、认定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实地情况,采集点状、线状田间工程,并对地块进行面积量算,形成唯一编码的片块。(2)制作分布图,形成公告公示材料。(3)在公告公示基础上,勘误修正,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数据库。(4)编制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成果,设立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志牌。

2.2划定流程的优化建议

(1)深入开展摸底调查,成立小组、摸清家底。市政府政府组织农业农业局牵头,会同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等部门深入开展调查,摸清各镇村连片水田和种植水稻、耕地面积分布情况,摸清自身家底情况,对完成上级下达粮食生产功能区任务起到支撑作用。

(2)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解指标、明细工作。根据中山市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城乡建设等相关规划资料,按照省厅下达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制定中山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实施方案,细化划定任务,分解指标,明确各实施步骤的具体工作要求和部门、镇村等职责,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了一个指引性的纲领。

(3)规范开展划定工作,系统辅助、优化外业。根据部、省相关技术指南、规程文件,市农业农村局会同技术单位,组织底图涉及的镇、村开展宣传动员会,组织相关培训,积极推进工作高效完成。通过前期的摸查,组织有效的培训,在征求部门意见、走访镇村后,形成外业核查底图,并采用土地测绘管理系统有序开展外业核查工作。外业核查工作包括了标注地块耕地质量等级、耕作作物类型,查询承包经营主体和土地流转情况,以及标明现场路沟渠等灌排运输工程条件等相关信息。其中,工程信息的采集采用了高标准农田管理系统,通过管理系统变排查为核查,明确范围内具体工程坐落位置。完成外业核查后,制作相关公告公示材料,经历15个工作日公告公示期,资料需由市政府、各镇政府、村委三级确认。

(4)上图入库及数据库建设,上图入库,精细化管理。依托外业核查成果、公告公示材料等数据,结合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管理系统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建档立卡、登记造册,把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块具体落实到图上,并根据农田实际情况核定修正,及时“上图入库”。将基础资料、图件、表册和文本成果等成果经质量检查合格后,整合入库,建立含有空间信息数据和非空间信息数据的“两区”数据库。

(5)统一标识设立,公告公式、展示成果。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成果确定,设立统一规范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标志牌,标示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位置、面积、耕地质量等级、管护责任人、管护片块和地块数量、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管护标志牌的设立需要设置在功能区地块内或边缘上,应为道路通达,无树草遮挡处,标志牌应采用砖石混凝土或铁钢等材质做成外体,采用烤瓷、户外广告灯布等不易脱落、掉色、损坏等材质制作展示内容。

(6)确切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实施、加快建设。市镇村三级两两签订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责任书、落实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及管护责任人,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管护责任,内容包括了粮食生产功能区涉及范围、面积、耕地质量等别等信息,也包含了权力和义务、奖励与惩罚等内容。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下一步的后续管理维护形成行政保障,也是下一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提供前置条件。

3.结论

由本级政府组织农业农业局作为牵头单位,在镇政府、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等部门配合的支持下,在部、省有关文件、规程指导下,中山市顺利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在划定工作中,严格遵循规定的技术流程,作为本省唯二的不设区(县)的地级市之一,中山市探索出一条市镇联动、有效快速的划定工作技术流程,优化划定工作,为下一步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薛建强. 中山地区水文特性分析[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3):324—325.

[2] 张合成 陈章全 韩巍 杜海涛.浙江省和上海市 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情况调查[J]. 农村工作通讯,2016,(16):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