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

2020-01-07 08:24梁巧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8期
关键词:误区策略

梁巧莹

【摘要】关注小学语文教育问题,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拓展教学。笔者有多年的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经验,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从课堂教学拓展的定义、误区、策略等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对文本的认知表达,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刻感悟,若把教学课堂比喻为正在行走的船,那么,有效的语文拓展延伸无疑是那股提速的东风。

【关键词】有效拓展延伸;整合教学资源;策略;误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通过优秀的中国文化的感染、熏陶,整体把握;把语文的学习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联合运用,让学生在不同的方法和阅读领域中相互渗透、整合,开阔阅读视野,学习效率得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需要拓展,课文的内容是单一的、局限的,加宽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有效的延伸,从而提升语文综合学习的能力。在一节语文课中,有效的拓展往往容易突破重难点,达到目标,解除学生的疑惑,成为这节课的亮点。

一、语文课堂教学拓展的定义

课堂教学拓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文本特点、教学目标、学生素质、教师风格,在语文课堂中适时、适量、适度、适情地引入文本背景及有关资料,可以是影像、图片,可以是音乐、文字等,建构开放且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促进感悟,达成目标。”“课内阅读要与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丰富的信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在读书中领悟文化内涵。”小学语文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极有限的,但教材也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给学生留出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后,学生阅读热情积极了,学习能力提高了,这样,语文的学习能力会超越文本、超越课堂。语文的课堂拓展是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突破课文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深度、有宽度的延伸。

二、语文课堂拓展存在的常见误区

在一节语文课中,有效恰当的拓展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会成为这节课的中心生命线。那么,是否所有的拓展都是有效的呢?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拓展的背后存在着许多误区,于是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拓展已成为现今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值得重点探讨的问题。笔者发现,存在以下误区:

1.游离于文本。游离文本的拓展是无效的。文本是我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课外的学习资源要立足于课内,它是课内资源开发的补充和深化。笔者听过一节公开课《乌塔》,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乌塔对这次长途旅程安排之周,准备之久,具有独立生活在意识。而反之亦是教师在课堂结束的拓展是让学生介绍大中国的名胜供乌塔游玩,这就大大脱离了文本,无视本课的教学目标,即使前面的课程如何精彩,这个拓展绝对是败笔。

2.拓展淡化了语文。拓展不能没有语文味。让语文姓“語”才是教学之本,不能把语文上成思品课、科学课、历史课。

3.拓展追求形式。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拓展华而不实,只流连于形式,或太依赖迷信现代媒体手段,不重视学生的个性阅读。

4.不符合课堂实际。有些教师觉得每堂课须有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拓展延伸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环,但并非必须存在,在合理编排教材内容时,拓展理应为教学重难点服务。

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的策略

语文教材在编写时留有开放空间和弹性。我们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进行选择材料,开发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笔者在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拓展,进行了一些实践尝试,也结合一些听过的有名同行的课例,得到一些经验启发,总结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的策略。

(一)围绕教学目标拓展

课堂的拓展延伸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拓展延伸的设置,必须遵循教材的总目标,本单元的主题目标,应紧紧围绕课堂内容,瞄准教学目标而展开延伸。一节优秀课,在备课时,要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理性的全面思考,熟悉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我们课堂上的延伸拓展必须紧扣教学目标。

(二)为突破课文的重难点而拓展

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常有一些课文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写,如《凡卡》《詹天佑》,有一些课文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如萧红的《祖父的园子》,还有大部分的古诗,都会涉及到它的创作背景。对于这些富有特色的文章,学生很难理解文本的重难点,如果我们能适时适当地补充有关的资料,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水到渠成。笔者在教学《詹天佑》时,第三段详细写了修筑京张铁路困难重重,“勘测线路”“开凿隧道”“人字形线路的设计”。这是我们中国人第一条修筑的铁路,要让学生理解詹天佑的艰辛,我把问题再掘深层:詹天佑遇到这些困难仅仅是这些吗?我收集大量资料,进行筛选:“慈禧太后宁愿斥巨资修建颐和园,也不愿为修铁路投资。当时的英国汇丰银行拥有当时京张铁路经费的掌控,当工程进入第二阶段时,汇丰银行受人唆摆,拖付费用,为的是拖误工程进度。而清朝的皇室也故意刁难,詹天佑只好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与詹天佑并肩工作的工友,受到多方的迫害,有的不幸牺牲;有的为了荣华富贵,放弃筑路;更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心爱的女儿被害身亡,女婿被挟持。多方的压迫,让詹天佑心力交瘁,深感困难重重。”当读到这些补充资料,学生们更深刻理解到詹天佑的困难,体会到修筑铁路的艰辛和困难,更容易突破重难点。课后我反思到,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詹天佑的资料,当然学生可能会在网上查找到大量的资料,让他们从中筛选材料、分析、截取,从而获取有用的信息,长期做这样的锻炼,学生处理材料的能力会有大大的提高,会更有利于课堂的整合。

(三)为升华人物情感而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植根于现实,面对世界,面对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源于生活,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是来自真实事件并感人至深的文章。如六年级课文《老人与海鸥》这一课是来自真实的故事,如何让学生更能感悟到老人吴庆恒与海鸥之间那份的感人至深的情意,我在学习三个“褪色”时,补充了老人吴庆恒的生前的资料,伴随着忧伤的音乐,读着老人每天徒步进城喂海鸥,自己的一半工资给海鸥买食物,甚至他的遗产也是六个准备为海鸥做饼干用的鸡蛋。读到这,学生震惊了,课室沉默了。从学生的眼神中流露出对老人的敬佩和怜悯。接着我问学生,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们的情感被激发,说出真情实感、感人脏腑之言。这是学生珍贵的自我感受、深层的理解,我们要珍视。

(四)抓准时机拓展

所谓“时机”,就是最适合拓展文本的时间点。最佳的时间点是学生产生疑惑的时间点,最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时间点,最有利于学生思考的时间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安排,使文本教学有效可行。以常规的介绍主人公及写作背景为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军神》,我比较了两份教学设计,第一份是在授课伊始对刘伯承将军进行介绍,如刘将军的生平、战功等。第二份教学设计是在第三部分品读文本的时候,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来体会人物内心。刘伯承在没有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完成手术,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来体会刘伯承将军钢板一样的意志。书上的句子是这样的,“这么重的伤势”,是怎样的伤势?书上没有正面的描写,此刻,正是补充刘伯承将军的资料的好时机,是怎样重的伤势?是被谁打伤的?是在哪场战争中受伤的?在阅读音频及文字资料后,知道刘将军的严重伤势,对后面感悟重难点特别有帮助。 在教学环节中,巧妙地补充重要资料,增加课文的宽度,会使学生有柳暗花明之感 。

(五)在文本空白处拓展延伸,想象续编故事,让美好继续

有些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文章结束了,但思绪仍飘扬着,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机会来了,我们启发学生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想和创造,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统编版教材的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胡萝卜先生常为自己的长胡子发愁,不知不觉他的长胡子被人剪下派上了许多用场。文章的结尾是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句反复出现的话使故事不断延续,学生的想象不停歇,后面的故事把精彩延续下去。学生在延伸过程中积极去探索,脑洞大开,思维的空间得到扩张,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记得听过一节名师的公开课《难忘的八个字》,这个课文是我们教过的版本里面没有的,当时这位上课的老师把课文印发给学生,文末是这样一句话: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_______________!”笔者当时也纳闷,课文还不是完整的课文,难道原来课文就是这样空白的吗?课堂上,教师提问:文中的老师对“我”说了八个字,就是最后空白的横线上的位置,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同学们,猜想一下是哪八个字?很多学生发言,五花八门的答案,最后一个学生说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儿。”全场来观摩的教师都发出赞叹的声音,纷纷给这个回答的小男生竖起大拇指。这八个字给文中的小女孩温暖和爱,也给身为观课者的我震撼,原来教师是可以对教材进行留白加工。后来笔者才知道是授课教师故意把这八个字留空,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

(六)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教材分别是精读和略读课文,其中的阅读链接可作为有效的文本阅读补充,加大学生阅读量及范围,有效链接课内外阅读,如,从节选课文拓展到读整篇文章或者整本书(五年级的《人物描写一组》,里面节选了三篇名家作品,可推广到读整本书);从本篇课文扩展到作者的其他作品(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有关鲁迅的作品,拓展到其他的作品);从课文中所写的某个人物拓展到阅读相关作品(如,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拓展到《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其它故事);从课文扩展到同类的文章(如课文是说明文,拓展到同类的说明文);从课文的某个事件、某种细节拓展到同样事件的作品(如,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放风筝的事件拓展到其他作家放风筝的文章);从课文的某种写法拓展到其它也用这种写法作品(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点面结合的写法),从课文的内容到别的作家写的同内容作品(如,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拓展到朱自清和乔治桑的同样写威尼斯的作品)。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名家名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名著的热情与兴趣,进行有效课外拓展。如,学完五年级人教版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甚至是某句话、某个字也可以拓展到其他相关作品。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本就是一个发光圈,正向外发射出万道光芒,照耀着学生阅读的道路。

我们的课文,可视为语言学习的一个载体,是提升自身语文能力的一个阶梯,成功的教师不仅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更要在课堂结束时能带着其他更精彩的问题去课外探究,一堂课结束并不是结束,是新的阅讀的开始,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全面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总之,教师要多思考,多对文本进行发掘,选择更好的、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真正掌握目标和重难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建礼.润物无声,有教无痕——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121/13/6801819_166172361.shtml.

[3]许建海.初中语文课堂拓展阅读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

[4]祖翠华.对课文巧拓展,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04-02.

[5]庄洁.教学如剪枝:减少是为了增多——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拓展的有效拓展[J].语文学刊,2013-7-3.

猜你喜欢
误区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