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
[摘 要] “学徒制”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用于传授某一个行业或某种职业技能的主要教育途径,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已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学徒训练制作为一种传统教育活动形式,不仅可说是一种具有技术性的传承教育方式,而且尤其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学徒制的快速衰落、存续与快速发展过程既是世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我国职业技术高等教育教学形式的一种现实变化需求,也是我国职业技术高等教育不断自我创新反思的必然结果。现代学徒制教育是对中国传统学徒制的一种继承与创新发展,主要强调在真实工作中和场景生活中的学习经验性和学习实践活动。高职院校汽车技术运用专业技术管理专业结合在校企业与深度教育融合的国际背景下从“收徒—学艺—出师”三个主要环节,通过探索项目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师徒式的综合师生关系、开放性的综合学习活动环境、交替式的综合学习活动方式、小型化的课程组织教学形式、全方位的综合学习活动内容等人才培养教学方式,探索与创新实践了一套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中国现代学徒制。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208-02
现代学徒制教育是将培训学校职业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企业职工技能强化培训制度紧密结合的一种相对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它旨在要求职业学校和培训企业共同担当承担企业培养高、中、低素质基层劳动者和技能型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是基于产和职与教的一种深度有机融合。要真正充分发挥好将现代职业学徒学员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引导作用与促进效果,则必然需要职业学校和教育企业根据科学技术管理技能专业人才不同成长发展规律和不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通过共同组织招收在校学生或企业员工、共同组织研制学校教学管理标准、共同组织承担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共同组织实施教学考核综合评价等,实行职业全方位教学一体化协同育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可见,现代学徒制教育是我国加快推进高职技术院校内涵式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加快推进我国高职院校改革创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加快建设中国教学风格、一流教学水准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企业所需适用型专业人才
企业人才用人、学校职业育人这种基本分离的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我国企业的人才用人发展需求,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用工育人与高等学校专业育人之间应建立统一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标准,应共同研究建立逐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和教学标准,并共同研究建设基于企业工作实践内容的相关专业课程和基于岗位典型企业工作实践过程的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开发基于企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内容,融入现代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标准的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专业教材,这样才能够真正使职业学校用人教育与现代企业人才用人需求结合真正落到实处。
(二)解决企业用工与学校教育脱节问题
企业直接到一所学校招聘优秀学生,从表面上我们看起来是因为企业直接节约了很多用人岗位成本,但是从实质上却是企业直接招来的优秀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胜任一个企业主要岗位的用人需求。企业必须重新组织设计好对员工的内训培养和企业培训时间计划,其培养成本和培训时间费用会大幅度增加我们企业的整个生产运营管理成本。探索大学校企双方协同推进育人成本机制,解决国有企业与校用人双方成本问题是支持现代体育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用成本机制原则来合理明确大学校企用人双方工作职责、分工,推进大学校企紧密交流合作、协同推进育人、成本合理分担、统筹合理利用体育教学资源等,促进企业建立国有企业与高等学校双方协同推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成本长效机制。
(三)有利于企业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
企业员工的稳定性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从当前企业用工情况看,无论加工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其员工的流动性都非常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分析原因,一是企业本身的吸引力不强,二是员工的水平不高但职业期望值过高,校企共育是建立稳定员工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现代学徒制教育有利于逐步提升地方高职教育院校主动招生服务整个地方国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综合能力,实现“四个打通”,即彻底打通地方高职院校教育培训体系和地方劳动上岗就业培训体系双向互动这一渠道,打通地方高素质专业技术工程技能专业人才培养和职业成长这一通道,打通地方高职教育院校主动招生与中小企业用人单位主动招工招聘一体化发展路径,打通高职学校专业技术技能领军专业人才和中小企业能工巧匠等专兼职技术师资人才双向培养这一关节,全面提高地方高职教育院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综合能力与服务水平。
二、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原则
(一)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利益共享
学校教师要坚持敢于创新,打破原有的学校人事教学体制管理束缚,积极探索尽快建立由高职专科院校专职数学教师和中小企业能工巧匠联袂担任教学师傅、实施“双导师”课程教学的合理运行和绩效保障机制。要高度重视工作制度体系建设,通过各方签订高校学生与联合企业、学校与联合企业、学生与联合学校的工作合同,形成高职高专院校和中小企业用人单位联合招生考试招工培训一體化、联合学校培养学生一站式、联合学校育人培训一体化的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各方职责共同承担。此外,还要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发展职业规划的工作针对性,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核心业务能力,确保“招得到、学得好、出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彻底解决好招生学校、企业协同发展的三个瓶颈,实现学生利益充分共享。
(二)坚持政府主导,校企主体,多方协同
现代学徒制已经涉及地方政府部门、高职高等院校、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公益团体等方方面面。高职“各院校领导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体作用,把做好现代教育学徒学员制作业作为推进立身育德立学树身育人、促进青年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有力行动抓手,有科学规划,分工有步骤,可长期持续地深入推进该项教育工作。笔者在其所在职业学校在探索建设省级重点示范性普通高职专科院校的实践过程中,依托房地产业开发园区、企业、学校的优势资源,系统研究建构“政府主导、行業指导、校企双主体、多方齐参与”的现代专业队伍建设运行机制,探索设计出“区园企校共发展”的一套现代学徒制专业运行机制。
三、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
(一)推行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
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将是否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作为衡量学徒能否达到技能要求的标准。在我国,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是目前职业资格证书的五个等级,这些证书只用于衡量中国劳动者的资历。应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我国推行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将其上升到国家资格的层次,让证书的实用性提高,使证书的含金量增加。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鼓励越来越多的有志向的年轻人投身职业教育,推动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实施“工学结合”交替式的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现代学徒制启动前期,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学校的专业派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本地区某企业的产品设计、制作、销售与售后维修进行调研,对典型工作岗位与相关技术技能要求、资质要求和各岗位所包含典型工作任务有所了解。然后与企业的工程师、技术员和师傅一起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定本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的规格、核心课程等,共同制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现在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在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强的理论外,还要具备扎实的职业实践能力,熟悉企业相对应工作岗位工作过程的知识。因此,提升专业教师职业实践能力是中职学校加强自身内部建设的首要任务,专业教师各方面素质高了,他们培养的技能人才才会是高素质的。所以,学校应该积极建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下企业实践或参与省市级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加强实践技能。从企业导师队伍中邀请那些具有较强授课能力的工程师和技术员走进学校,走进中职学校课堂担任实训实操课的教师。中职学校可派学校一名实训指导教师担任他们的教学助手,一方面辅助教学,一方面学习。此外,也可以面向社会各界招聘各专业人才,让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企业工程师进入中职学校充实教师队伍,有效提升中职教师“双师型”队伍的含金量。
综上所述,我国在中等职业学校层面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在现代学徒制实施推进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国家层面的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建设对现代学徒制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企业本身生产和技术升级改造,在技能人才需求旺盛之际,积极与企业联系发展合作关系,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从整体上提高国家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春.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51).
[2]伊逊智,邓新治,贾九荣,等.“校厂一体、二元合一”中职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5):10-15.
[3]武智,曹必文,傅伟.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25):21-23.
[4]张志.以良好的校内运行机制推进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45-49.
[5]高玉芝,王国权.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基础上的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5,25(6).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