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凤
摘要:革新以来,越南形成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共性又有自身特色的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国内外学术界着重从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发展、重点内容、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师队伍建设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中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存在一定问题,梳理这一领域中国学界的研究现状并借鉴越南学界关于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经验,以探索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特征,促进中国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建设。
关键词:国内外学术界;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5-0156-05
在当前多元文化交融,不同社会思潮激荡的背景下,如何加强马列教育以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主义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是马列教育的主阵地,中越两国在高校马列教育建设中做出了相关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梳理学术界对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研究脉络与历史经验,探索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发展特色,可以为我国高校马列教育提供一定借鉴,使两国高校马列教育在互鉴互学中不断发展,以总结社会主义国家高校马列教育的共同规律,共同夯实“社会主义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一、研究的概况与成果
1.中国学者对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研究
中国学者对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研究集中在教育内容、教育制度、经验总结等几个方面,现将研究成果简述如下:
第一,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内容。2008年以后,越南对高校马列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胡志明思想和越南共产党革命路线共三门课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维度,贺争平介绍了越南高校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哲学和哲学历史的综合概述”与“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各项基本原理”。赵康太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在越南的经济革新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社会主义的教学重点是“越南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与“越南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问题”。在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本土化教育维度,胡斌武认为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突出胡志明思想,强调社会主义特色理论教育”。
第二,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制度。国内学者多从课程设置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三个层面研究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制度。在课程设置制度层面,第一、二学期安排“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第三学期开设“胡志明思想”课程,第四学期完成“越南共产党革命路线”课程。赵康太认为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程内容有较高的规范性与统一性,国家对具体内容的编撰起主导作用。在教学管理制度层面,黄东桂、陈立言、闫杰花三位学者在调研中关注到其考核方式的改革,他们了解到当前越南高校马列课程的考核方式已不仅仅局限于闭卷考试,形式更为多样化,“主要是由期中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60%)构成”,改革中不断强化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性。在教师队伍管理层面,胡斌武对越南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的保障制度进行了研究,“学校规定,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量仅为普通专业教师的1/3,而岗位津贴政策性地高出普通专业教师的54%”,以上数据说明越南政府尽力从制度层面保证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者的物质基础和教学质量。胡玲介绍每学年越南教育与培训部都会组织高校马列课教师培训,探讨科研课题,提高其理论水平,激发了教师科研热情。
第三,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经验与启示。研究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目的在于总结社会主义国家高校马列教育的规律,创新我国高校马列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中国学者主要观点如下:在教育方法维度,马彬彬提炼了越南经验的借鉴意义,提出应当将理论性与通俗化相结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观点。闫杰花认为越南高校马列教育“注重开发日常生活的教育资源,开展隐性教育”,其做法与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在教育内容维度,陈媛提出越南高校马列教材之间内容重复较少,这一特点使得教学效率与效果得到提高。部分中国学者关注到革新以来越南面临新思想的冲击,王叶林提出“应实现坚定信仰与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总结革新以来越南马列教育经验以期创新我国马列教育。
2.外国学者对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研究
美国关于越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与上世纪六十年代越战相关的内容;俄罗斯对越南历史和文学有较多研究;日本对越南也有较全面的研究,尤其是越南现状的研究;法国对越南的研究侧重于历史和文化。在越南高校马列教育领域,研究成果集中于越南学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关于越南高校马列教育教学和科研现状的成果如下,范光番在文章《理论思维革新的成就与越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中表明提升高校马列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当今越南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需创新授课方式将理论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另外,范玉英的《当今政治理论研究一现状和新方向》、陶氏玉明的《根据党的第十二次决定提高河内师范大学各门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段春水的《新时期越南对研究和教学各门政治理论课程的要求以及现状》等文章对越南国家统一以来,特别是革新以来马列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进行全方位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当前马列教育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厘清了马列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高校马列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方向。
第二,关于越南高校马列教育方法的研究成果:丁春理的文章《越南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现状与革新的方向》提出必须对越南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加快多媒体教学的推广,进一步加强教案的更新等。范玉英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教育的若干方法论问题》对比与总结了越南部分高校马列教育教学方法,还涉及中越高校马列教育方法的异同。另外,胡仲怀的《现今政治理论教学方法》、陈文房的《提高现今师范大学各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积极教学方法》、陈氏梅芳的《提高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实践性》等文章,指出教学方法对提升教育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越南学者介绍了课程改革后提出的积极教育方法,其将教学目标、内容与学生学习心理、教师教育心理相联系,有效应用新技术服务于课堂,融合多种积极因素以提高马列教育质量。
第三,关于越南高校马列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有:韦泰朗的《师范大学政治教师需作为全面教育改革的领导力量》、潘氏丽蓉的《大学和专科学校里政治理论讲师的作用》、丁氏垂乔的《通过各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运用胡志明思想中有关树人为先的观点培养师范大学生的人格》等文章分析了马列教师承担的不同角色,作为教育者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能;作为理论研究者推动越南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作为政治宣传者具有维护越南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越南学者普遍认为马列主义理论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承担意识形态教育的责任,尤其是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社会中呈现多种社会思潮纷繁激荡的局面,马列课教师需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与政治素质,并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以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纵观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关于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显现出些许不足。借鉴越南学者的研究经验,完善国内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国家高校马列教育的规律。
1.研究广度不断拓展,研究深度不足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逐渐增多,越南革新政策对高校马列教育的影响、中越高校马列教育比较、越南高校马列主义本土化课程等课题也进入更多中国学者的视野,这反映了国内学术界对越南马列教育的研究从概括性的宏观介绍到具体化的微观研究,这正是研究广度不断拓展的具体表现。但研究广度不断拓展的同时,研究内容仍然需要加深,如在对越南高校马列教育历史进程的梳理中,中国学者并未提炼出高校马列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专门性研究成果较少,制约了研究深度;越南学者对于越南高校马列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已积累一定成果,中國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在研究中仅泛泛涉及,研究深度不足。
2.学术论文多,研究专著少
从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来看,研究呈现出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研究成果类型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学术论文较多,系统研究的专著较少。论文与专著均有各自的学术价值,但因篇幅的限制,比较而言,专著的内容更加丰富,系统性与整体性更强,而论文不可避免地具有零散性与局部性。第二,学者们关于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研究领域具有不平衡性。我国国内学者对越南马列教育内容、制度等基础研究成果较多,而对教育效果的研究较少,目前没有学者研究高校马列教育对越南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以及越南大学生对高校马列课程的评价等相关问题。越南学者对越南马列教育方法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较多,对教育效果的分析亦不足,两国需在交流中突破教育效果的研究。第三,研究阶段不平衡,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革新以来高校马列教育的发展情况,而对革新以前的研究较少。事物的发展具有整体性,革新前的发展情况是革新以后发展情况的必要准备,将事物的发展阶段割裂,不仅不利于从整体上认识事物,而且不利于全面的把握其发展规律。
3.理论分析多,实践调研少
国内学术界现有成果多集中于理论层面的探讨,由于一手资料较难获得,研究中使用的材料不免相对陈旧,部分成果滞后于越南当前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越南马列教育内容的研究滞后于越南实际情况。在2008年后,越南高校马列课程进行了改革,而我国部分研究成果中仍然基于2008年前的教材开展研究,研究内容脱离当前越南实践,降低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第二,总结越南高校马列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时,不考虑我国高校开展马列教育的实际情况导致建议的可行性较低。部分研究没有经过实践调研即得出结论,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理论成果经不住实践检验,其价值有待商榷。第三,部分研究成果概念界定不清晰。如在研究的逻辑起点上,首先未明确界定清楚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研究范畴,未辩证地看待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与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整体与部分关系。有些成果中以越南政治宣传教育内容代替越南高校马列教育内容展开研究,混淆了两者的内涵与外延,甚至仅通过重新加工前人的理论成果而得出结论,与当前客观实际不相符。而越南学者关于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研究则呈现出重实践轻理论倾向,国内学术界应当整理翻译越南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以补充国内研究不足,推动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研究,促进两国在高校马列教育领域相互借鉴,探寻适用于我国高校马列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三、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基本概况,解析其成就与不足,借鉴越南学者的研究经验以推动国内学术界关于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研究,为创新我国高校马列教育内容与方法提供思路,也为未来研究提供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1.拓宽研究思路,加深研究深度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研究内容逐步丰富,但仍需要拓宽研究思路,加深研究深度,以突破传统模式。
第一,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中微观研究相对零散,宏观研究深度不足,可从以下角度进一步深入探索:首先,加强对宏观背景的关注度。高校马列教育研究需紧密联系当代越南革新和当代世界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仅局限于高校环境并不能整体把握其发展趋向,透彻分析大环境、大背景才能更好理解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发展现状。其次,丰富宏观研究主题。在深入研究教育内容、制度等之外还需进一步拓展研究主题,如对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挖掘,推动研究立体化发展,从多个角度观察与思考更有益于整体把握其结构、体系与发展趋向,是总结社会主义国家高校马列教育规律不可缺少的一环。
第二,将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同越南马列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相结合进行研究。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与越南马列主义理论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以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成果的不断创新为依托,而高校作为越南马列主义理论传播的主阵地,其是推动越南马列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与完善的重要力量。关注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在高校课堂中的转化,以及高校师生对越南马列主义理论的传播与推动作用,对深入研究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科学运用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
国内外学术界较多运用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研究中越高校马列教育及越南各高校马列教育的区别与联系,未来研究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加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横向比较是地理空间上的比较”,“纵向比较是时间顺序上的比较”。国内学术界大多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将中国与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现状进行比较,在纵向比较中,对我国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马列教育比较研究成果较多,但鲜有对越南马列教育进行纵向比较的文章,中越两国的马列教育具有密切联系,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因此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同时比较能更全面的反映其实际情况。另外,在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中均包括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同类比较,即比较两国同一时期高校马列教育共同方面而认识其差异性或者比较一国不同时期高校马列教育共同方面而认识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异类比较,即比较两国同一时期高校马列教育不同方面而认识其共同性或者比较一国不同时期高校马列教育不同方面而认识其各个发展阶段遵循的共同规律,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有益于拓宽研究思路和视野,以更好地认识两国马列教育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二,加强实证研究。首先,保证实证调研时间的充分,要突破短期蜻蜓点水式的走马观花,踏踏实实在越南进行至少3~6个月长期调研,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了解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实际情况,也才能更加深入了解越南高校马列教育这一研究对象的大背景、大舞台,也只有更深入地了解越南高校马列教育及与其相关联的背景等因素时,研究才能真正深入实际,联系实际,最终才能得出对研究对象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与判断。其次,要保证在实证调研中所选地域的广泛性与典型性。越南国土狭长,民族众多,风俗各异,各个地区高校马列教育各具特色,实证调研中高校样本的选择必须最大可能兼顾各地区,保证足够量的样本,体现实证研究的广泛性,保证实证研究的全面性,同时还要尽可能选择典型性的样本,体现越南不同区域高校马列教育的特色,进而反映出越南马列教育的全貌。
3.拓展收集一手文献资料的渠道,完善研究的基本文献
掌握一手文献是开展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国内学术界因一手文献的缺乏与语言障碍等困难难以深入推进研究工作,突破寻找一手文献的渠道,是推进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研究的关键点,可从以下角度进一步探索:
第一,从不同方面积累一手文献,应重视收集以下素材:首先,翻译不同版本的越南高校马列教材。国内尚未有翻译并公开出版的越南马列教材,教材是最基本的一手资料,教材中的内容往往结合了当时越南最新的马列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并反映了那一时期越南的社会风貌与思想动态。对教材的翻译不能仅关注其当前使用的版本,也应当重视对之前版本的翻译,纵向比较各版本教材以总结出后一版本与前一版本之不同,把握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特点与发展趋向。其次,整理并收集越南共产党历届党代会的重要文件,其与高校马列教材的补充完善有极大关联性,应注重分析历届党代会文件对同一时期教材编写的影响,在其中寻找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发展规律。再次,通过网络或越南在华留学生等渠道搜集越南教育與培训部每年关于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定原文,将文件整理归类。
第二,语言障碍是当前研究的最大阻碍之一,搭建语言学习与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研究的桥梁是推进该领域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步骤。就国内学术界研究现状而言,精通越南语的学者鲜有从事中越马列教育研究工作,而具有马列主义理论等学科背景的学者很少能够熟练掌握越南语,针对此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鼓励从事马列主义理论研究的学者主动学习越南语,特别是广西、云南、海南等地拥有先天优越的地缘基础,马列主义理论研究者主动跨越语言障碍是长期进行中越高校马列教育研究的重要途径。其二,组建优势互补的研究园队,吸纳对马列教育有兴趣的越南语专业师生、越南在华留学生与马列主义理论专业研究者共同组建研究团队,协调语言与专业研究的错位现象,利用各方优势协同推进中越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四、结语
自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我国学者日渐关注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开展情况,从少量论文的发表到多个越南研究中心的成立,再到大量课题的申请与研究成果的产出,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队伍日渐庞大,涉及学科日益众多,但在研究深度、时效性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借鉴越南学者关于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研究成果,提升中国学界在该领域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在中越高校马列教育比较中探索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共同规律,“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总体来说,国内外学术界对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从初步探索进入到正式开展时期,对现有研究成果梳理与分析,以期为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责任编辑:孙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