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与适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对偶范畴

2020-01-07 08:15周政龙徐志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辩证关系适应

周政龙 徐志远

摘要:需要与适应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对偶范畴。必须科学理解需要与适应的含义,正确认识和处理需要与适应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研究需要与适应这对重要对偶范畴的价值,为丰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内涵、拓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视阈、加快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需要;适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偶范畴;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5-0066-04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存在的性质和状态不同,可分为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和关系范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范畴主要有对应范畴、联结范畴和综合范畴。其中,对应范畴通常称为成对范畴或对偶范畴。对偶范畴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是数目众多的一种范畴群。”除了思想与行为、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主导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创新等对偶范畴。本文拟对需要与适应这个重要对偶范畴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需要与适应的含义

关于需要与适应的含义,可以从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两个层面进行理解。从哲学层面上讲,“需要是需要人(包括个体、群体、阶级和社会)为维持自身的延续和发展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各种要求。”马克思认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逻辑起点,又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性范畴,同时也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论证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独特视角”从价值哲学角度讲,需要本质上是有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互动的过程,本身蕴含着“适应”之义。从哲学层面讲,适应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及与外部各要素处于和谐、平衡、协调的状态;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生存”的角度定义“适应”;现代综合进化论用“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来定义“适应”;生物学用“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合的现象”来定义生物的适应。人类的需要是一种适应性的需要而非单向性和摄取性的需要也即人是需要的输入者和输出者的统一体。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创造人主要指人及人的需要对环境的适应,人创造环境主要指人及人的需要对环境的改造,因此,需要是适应的缘起,没有需要就无需适应,没有需要,适应就是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适应是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的辩证的适应,而非盲目趋同和感性附和,是在否定旧的、过时的、落后的需要的基础上的高层次的“需要性适应”,新的“需要性适应”是为了更高级的“适应性需要”,“需要一适应演进逻辑”如图1。

由图1可知:从A需要到N适应是一个依次递增、辩证扬弃、优化配置和升华跃迁的过程,A需要是逻辑始点和实践根源,N适应是逻辑终点和理想愿景,每一次适应是对特定需要的超越,孕育着崭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和适应。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层面上讲,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组织和个体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考虑而产生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其价值的认同和趋同现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按照需要主体可分为:国家需要、政党需要、社会需要、组织需要和个体需要;按照需要期限可分为:长期需要、中期需要和短期需要;按照需要的性质可分为合理需要和不合理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根据自身或外界的情况变化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各因素进行干预,以确保实现预期教育效果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按照适应性质可分为积极适应(主动适应)和消极适应(被动适应);按照适应目的可分为破坏性适应(负适应)、生存型适应(平衡适应)和发展型适应(正适应);按照适应主体可分为主体性适应(主体适应客体)和客体性适应(客体适应主体)。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需要与适应的辩证关系

需要与适应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层面上,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不能孤立的存在,两者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具体来说,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处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1.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力

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需要的满足力和吸引力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力是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价值确证和逻辑认同。在数字化生存环境、智媒化交流环境、多元化价值标准、多样化利益诉求和异态化思想形式势域下,要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力:一是要实现科学化。遵循人的需要发展的规律,积极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高对教育对象的合理需要的满足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教育对象及需要的科学性。二是要坚持理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理性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原则,不冲动、不凭感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每个人的需要会因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差异而呈现多样性。教育者应全面分析教育对象需要背后的真实动机和现实困惑。如精准分析恶性透支消费背后的真实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三是要彰顯人本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人的生活,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和贴近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的有效路径和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应尽可能坚持“四化”原则(个性化、科学化、生活化、合理化);四是要增强实效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化是指教育对象的精神素养、心智状态及行为标准达到教育者的预期教育目的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力是在教育者充分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理性引导教育对象的需要、有效调适教育对象的需要和主动发展教育对象的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理性适应能力,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化的关键。如基于学生自尊心和成本考虑,运用AI技术开展仿真心理辅导与咨询。

猜你喜欢
辩证关系适应
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中一些辩证关系的处理
语言学习与不同语境的辩证关系
让故事化解孩子们的爱恨情仇
科技期刊转型期编辑的适应与发展
劳动价值与制度价值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与设计艺术之间的辩证关系
科学技术与田径的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