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娟 李四聪
[摘 要] 相关研究表明,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来自内源性的技术创新。运用系统分析视角,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人才创新、政策创新、经济环境等要素对民营经济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从企业规模、管理模式、生命周期、产业集中度等方面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差异性分析,并从融资环境、产业政策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提升民营经济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系统视角;民营经济;技术创新;政策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1.174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由粗放型步入集约型发展的新阶段。民营经济的发展动力将从投资扩张驱动为主转向技术创新驱动为主,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熊彼特学派的爱德温·曼斯菲尔德、莫尔顿·卡曼等人, 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并提出Utterback-Abernathy模型、Tushman-Rosenkopf、S曲线等多个著名的技术创新模型。文章借鉴现有研究理论,从系统角度分析民营经济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系统视角分析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系统视角下,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动态稳定的,是在一个大环境之下复杂的群体构成的社会体系。宏观层面来研究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是对技术系统、体制结构、管理系统和社会心理进行研究,进而实现价值目标。课题组结合2018年出版的OECD(奥斯陆手册)作为创新指标标准,并与企业的外部创新资源和内部创新驱动力进行联系,设计本次研究的问卷,问卷中分别对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参与研究的企业在各自领域中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选取的产业的成长路径、产业结构以及发展历史之中均具有各自特色,发放795份问卷并收到有效问卷408份。所有的数据进行SPSS软件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整理(数据分析参见另文),以期从系统视角下对民营经济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影响民营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人才创新、政策创新和经济环境。
1.1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技术中能够实现产品创新,就能够在宏观条件上为企业带来利润,支持企业更好的发展。
1.2 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是在现有的工艺路线上进行更新换代,这是维持市场必备的过程,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保留客户,确保企业能够长久地经营下去。
1.3 人才创新
人才创新是企业中人才的发展,从前期的招聘,到中期的培养,再到后期的人才传输技能,整个过程都需要切实地把握,这样才能够为企业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提供驱动力。
1.4 政策创新
政策创新是大环境之下的企业发展,全球经济、国家政策、当地政府等的宏观调控能够帮助企业在各方面拿到“绿卡”,这样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经济,得到技术创新的空间。
1.5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全球、全国大范围之下的宏观经济背景,以2020年来分析,因疫情的影响,除特殊的行业外,全球经济出现明显的萧条,这样的经济环境之下,非疫情相关企业不具备超额花费经济实现技术创新的实力。小型企业几乎面临倒闭风险,中型企业节俭开支似乎可以坚持克服难关,大型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也会适当宏观调控,避免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
2 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差异分析
研究表明,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多。文章拟从五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不同的民营企业规模、不同管理模式等方面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差异性分析。
2.1 企业规模
民营技术创新主要的影响因素中,人才因素占据重要的位置。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时,从业人数能力和企业的创新有一定的联系。不同规模,尤其是小企业之中,从业人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技术创新能力。但在大企业和中型企业之中,这种差异表现不够明显。这可能是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相对会更加侧重于使用原创性的产品进行创新,从而提升自己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但是小企业因各方面的因素,只能选择跟随大型企业或中型企业进行模仿。所谓“你吃肉我喝汤”,喝汤的人自然不会有更好的创新性。原创性产品的前期研发资金投入较大,人力物力较多,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相对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人才基础能够展开前期研发工作,小型企业的研发重点在模仿,原创性研发在经济和人才基础上承受不住。金融危机之后,现代经济环境相对非常复杂,融资环境相对困难,尤其是民营企业,在资金投入时表现出较多的问题。小型企业不具备引入高端人才的成本,大、中型企业在高端人才的获取中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整体的创新资源仍旧表现出不足。
2.2 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的差异,管理模式也会不同。从企业法律形态来看,有限责任公司在面对经济技术创新上有较好的竞争力,股份制公司的经济技术创新也占据一定市场,但是非公司制的民营企业在经济技术创新中相对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非公司制的企业在面对人才、融资或是工艺没有更加迫切的需求,对他们来说当下最重要的是如何提升营业额。但是股份制或有限公司制在管理模式上有自己的特点,管理模式的差异会对经济技术创新、营业额等方面有具体的目标。公司会从制定的目标中进行创新研究,且公司面对创新具有一定的基础,相对更加容易满足经济积极创新需求。
2.3 生命周期
企业的生命周期的差异,对企业的经济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影响。企业的生命周期的不同,在对待经济技术创新时会有不同的态度。创新和人才资源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促进的作用。企业在初创期一般是模式搭建,顺利度过生存期之后,已经积累一定的资源,成長有一定的经验,此时适当的提升人才资源,从人才管理和培养中提高技术创新,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这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严格思考的过程。民营企业之中工艺的创新是尤其重要的,很大程度上,工艺完成创新之后能够直接带动经济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2.4 产业集中度
产业的集中度对经济技术创新也有差异。不同的产业集中度,在面对融资环境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面对创新政策时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如在产业集中度比较高的制造行业之中,重组阶段相对较多,希望能够借助融资渠道,有更好的创新政策支持创新,帮助制造行业巩固行业地位,提高竞争优势。但是在一些集中度较散的商业零售行业中,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等因素,企业在创新经济技术时,可能考虑转行或调整技术,而不是从工艺上思考创新。
3 提升民营经济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3.1 营造良好的技术融资环境
融资环境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制造业之中的民营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最迫切的是希望拥有较好的融资环境,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资源实现技术上的创新,这样才能够帮助其占据市场。产品的创新意味着推动市场的进步,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产品创新就是企业生存的动力。融资环境能够推动企业的产品创新,帮助民营企业更好地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获得长久的生存。
3.2 扶持技术创新的产业政策
从政府的角度,在面对集中行业时可考虑适当从政策上辅助企业进行创新,从融资环境中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帮助,在人才政策、创新激励、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化。大型民营企业中面对工艺、产品、人才之间有较好的平衡,相对能够表现出更多的創新点,中型民营企业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小型民营企业的优势不够明显。对此可能需要从推动集群创新模式中思考如何提升,同时可尝试外援供给创新性,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融资条件可通过产业内的调整和政府机构联合确立,从多方面进行调整,扶持民营经济进行技术创新,帮助民营企业走向更好的未来。国家已经从“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中打开全球的大门,行业内和政府之间协商,给予企业实际上的帮助,带动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化。
3.3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华为、大疆等优秀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经验表明,民营企业应立足独立自主,从基础科学、工艺流程、产品创新等模式进行系统的技术创新,掌握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这样才能够夯实企业基础,提升企业竞争力。民营企业还需要准确定位发展周期,在初期和成长期不可操之过急,但是在成熟期必须要进入经济技术创新阶段,从资源、产业环境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升民营经济技术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占据市场,更好地推动行业发展,升级行业的创新模式。
4 结语
民营经济主体在面对技术创新时,由于产品因素、人才因素、工艺因素、政策因素和融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经济技术创新做出不同的反应。对此政府应该从外界融资环境中进行改善,并为企业创新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企业应立足独立自主,从基础科学、工艺流程、产品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创新或单点突破,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平. 技术创新理论模型的多维解读[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4) :17-21.
[2]李四聪. “经济新常态”下民营经济技术创新的机理与战略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2015(3):24-26
[3]张政, 孙博文. 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机制与实证研究——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创新子系统的视角[J].生态经济, 2018, 34(9):67-74.
[4]王静娴, 杨敏. 进口技术结构、知识流与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基于省级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 2019, 33(1):82-88.
[5]李子彪, 孙可远, 汪锦熙.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态势测度——基于河北省11市的实证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5(1):72-75.
[6]陈昭, 颜秋霞. 内源性技术创新和外源性技术获取对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系统GMM方法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 2018(3):15-18.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系统视角的民营经济技术创新的机理与测度研究”(项目编号:1989)。
[作者简介]邓小娟(1985—),女,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通讯作者:李四聪(1973—),男,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