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怡丽
栀子花开,往年的6月,大学校园里常常充溢着喧闹与匆忙、兴奋与伤感。今年却不同以往,这里变得格外安静。受疫情影响,北方民族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季被完全改变——线上答辩、视频面试、拍云毕业照……许多人还没返校就“被毕业”了。即便有部分学生回到校园,但不足1个月的“最短毕业季”,只能算作一场向母校的仓促告别。对于北方民族大学2020届19个学院的4800余名本科毕业生而言,不管有没有“仪式感”,毕业都意味着一段美好时光的结束,也是另一场人生旅途的开始。
环境设计专业的侯邓梁大四上学期一直在实习工作,原本计划过完年之后就回到学校,进行毕业设计,一边做好毕业答辩一边制作简历,万万没想到所有的计划都被打乱。毕业设计和制作简历需要的一些资料和作品集都在学校的电脑里,很多东西没有办法在家完成,只能期待尽早返校。虽然学校放宽了答辩时间,“云答辩”也让他们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讲解PPT来完成,但很多企业招聘在6月底就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自己的简历却尚未完成,这让自己很焦虑。从长沙返校的他,也只在学校匆匆呆了不到2天,便又启程回长沙专心求职。
对于这个特殊的毕业季,侯邓梁总会不时生出惆怅与感慨,“原以为会有半年的时间跟同学从容告别,结果离开的时候还是冬天,再回来已经是夏天,好多同学都见不到,不知再见是什么时候了。大家每天都会在班级群进行互动,谈论最多的就是没有毕业典礼、没有聚会、没有合照”,遗憾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同学说,这些云毕业照看着看着就哭了。”
当然,也有同学不忍就这样草草告别学生时代。“当学校通知外省毕业生可申请返校时,我们立马提出申请,不想错过与母校告别的机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余雪薇和马思琪说道。疫情之下,对于返校的毕业生,学校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提前申请,进行审核筛选后再分批、错时返校。一些外省的毕业生也因此放弃了返校申请。
经过审核筛选,余雪薇和马思琪在6月初回到学校,在核酸检测呈阴性后,他们着手办理离校手续。对于不能回校的同学,校方会将毕业证学位证等证件材料依次邮寄到学生手中。
除了打包好自己的行李,余雪薇和马思琪还承担着帮助宿舍其他不能返校同学整理行李的重任。重新迈入校门的那一刻,心绪是复杂的,“眼睛立刻变得湿湿的,觉得太不容易了”,余雪薇说。这段短暂的返校时光,让他们总会生出恍惚的感觉:学校的环境没有改变,还是那样温暖而美丽,但偌大的校园只有毕业年级的学生,每天行走在校园,零零星星的路人让他们觉得这还是那个熟悉的校园吗?积压在心里的离愁别绪因此变得更加强烈。
对于未来的打算,余雪薇和马思琪也出奇一致:备战公考!马思琪坦言:“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拓宽就业渠道,各大企业也响应号召降低招聘门槛。然而,每一个岗位所面临的竞争者也就更多,压力也更大。”权衡之后,他们还是选择参加公考。返校之前,大量的时间他们都是在家复习,对于公考也是做足了准备。
往年这个时候,学校会掀起春夏校园招聘热潮,现在,学校却一片安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马伟阳说,绝大部分企业招聘从线下转为了线上,为了不让“一毕业就失业”的情况发生,他努力向一些企业网投简历,面对新的招聘模式,已参加过很多视频活动的马伟阳对“云面试”也是得心应手,但他还是更倾向于线下面试,“这样可以更直接了解公司环境,感受员工工作状态,来做出更好的选择”。
今年的校园里,除了部分返校的毕业生,还有一群特殊的群体——校招的志愿者,专门帮助不能返校的毕业生收拾打包邮寄行李,大三的李晴就是志愿者中的一员。当时学校招募本省学生志愿者时,在家中复习考研的李晴果断地报了名,在她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很多外省的学生不能返校,志愿者们和各学院老师一起对每一位毕业生的每一件物品通过视频确认是否需要打包。这些忙碌的身影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每个班的同学情谊,更是全体师生的浓厚感情。
面对毕业季,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刘老师表示,学生压力大,老师们的工作压力也不小,“要帮助学生做好择业工作,让学生们顺利就业”。不同于往年,今年的就业范围也多少受到了疫情影响,很多学生从往年到外省自由发展局限到在本地择业。地域限制、用工需求延缓都让毕业生甚至家人陷入焦虑。北方民族大学的“责任到人工作制”发动各学院老师将相关企业资源积极推送给需要的学生。除此之外,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还需要和家长不断地沟通,通过校、生、家三方联动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难。
站在畢业关口,或考研公考、或就业创业,每个毕业生都要做出自己最重要的人生选择。疫情暂时打乱了计划,但也给大家更充分的时间对职业规划进行思考。
随着疫情逐步散去,生活终将回归正轨。青春正好,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