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淮安市委组织部采取实地走访、统计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就“加强新时代淮安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并针对目前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
从乡村振兴需要来看村书记队伍的地位,
必须高度重视、持续加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关键是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
攻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这个薄弱点,必须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近年来,淮安市深入实施农村党建“七个一”工程,大力培育乡村振兴“五型”头雁,组织开展“对接融合、聚焦富民”活动,构建农合组织党建“三转双融”机制,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成果巩固拓展阶段,少数的村党组织还比较薄弱,突出表现为村书记引领发展能力弱化、农村干部担当精神淡化,必须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切实增强“造血”功能。
筑牢谱写崛起江淮田园版农村篇章这个支撑点,必须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近年来,淮安市通过设立书记论坛互动学、学历教育提升学、实践锻炼针对学“三大课堂”,开展“百名镇街书记进学院”“万名支书进党校”等专题培训,推动基层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增长才干。然而新时代农村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重,不少村书记推动工作依然是老办法,迫切需要大规模轮训“吃套餐”与菜单式培训“点餐吃”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思想、观念、能力、担当与时俱进。
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这个关键点,必须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近年来,淮安市深入开展违纪违法失信村干部、村干部近姻亲属关系、党员信教等专项排查与处置,清理一批不合格村干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对农村基层党建外部环境复杂、挑战严峻的形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高度警惕,坚决把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阻挡在外。
从三组数据来看村书记队伍的质态,
必须透过现象、科学分析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淮安市村书记队伍的整体结构趋于优化,但从调研掌握的数据来看,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年龄结构呈陡坡形。全市村书记平均年龄49.9岁,45岁以下仅占25%,35岁以下占4.5%,特别是一些相对偏远的县区村书记队伍年龄结构不够合理。知识结构呈橄榄形。全市村书记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1.6%,大专学历占40.2%,高中、中专学历占38.5%,初中及以下学历占9.7%。虽然大专以上学历接近一半,但是人口多、区域大的县区村书记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任职年限结构呈倒三角形。担任村书记三年及以下占63.13%,村书记任职年限低,威望还不够高,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经验相对不足。
从望闻问切“四字经”来看村书记
队伍建设的痛点,必须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望:看痛点。江苏省委组织部在调研中发现,村书记队伍建设存在“体制外”的人干“体制内”的活的角色定位之痛,想干的干不了、能干的不愿干的选人用人之痛,人已进入新时代、思想和能力还停留在过去时的能力提升之痛,“手中没把米、唤鸡都不灵”的资源整合之痛,“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的减压减负之痛,经济上没“盼头”、政治上没“奔头”、退职后没“靠头”的保障激励之痛,身在基层脱离基层、身为群众脱离群众的作风转变之痛。这“七痛”病在要害处、痛在骨子里,在淮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迫切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闻:听难处。村书记现在收入不算高,责任重,压力大,概括起来,有“四难”:一是工作难开展。受年龄、文化程度影响,一些村书记自身素质能力不强,加之农村工作复杂,导致一些工作不能按时高质量完成。二是精力难集中。有的村书记工作任务繁重,导致难以集中精力谋划发展。三是人员难调配。部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较为明显,呈现老年人多年轻人少、低学历多高学历少、外出多留村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导致村书记源头不足、“青黄不接”。四是资源难统筹。由于缺乏对资源的统筹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问:询病因。综合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情况,村书记普遍反映有“三盼”:一盼身份认同。村书记处在一个亦官亦农、非官非农的尴尬身份领域,使得村书记在岗位上缺乏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二盼价值认同。村书记的待遇报酬与农村基层任务重、压力大的工作状态相比,整体工资报酬还是偏低。三盼政治认同。村书记岗位具有特殊性,大多因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晋升受阻。
切:理脉络。经过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痛点、村干部工作中的难处分析,有四个“不相适应”:一是地位重要与实际薄弱不相适应。不能简单地把村级组织视为单纯的自治单元,要放在国家治理架构的基础单元来对待,不能简单地把村书记视为单纯的农民,要当成赋予了行政管理职能的角色来看待。二是工作非常辛苦与待遇差强人意不相适应。很多村书记抱怨说:“谈工作、布置任务时,说你是干部;谈报酬、落实待遇时,说你是农民。”这种反差让村干部产生了鸡肋心态、糊口观念,常常“腰杆挺不起来、心神定不下来”。三是挑战不断增大与素质能力不强不相适应。一些村书记推动工作还是“老三样”“三板斧”。特别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村书记难以肩负重任。四是上级高度重视与基层认识偏差不相适应。《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农村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是由于部分基层组织政治站位不高、政治功能不强,出现了重视上的“温差”,推进上的“落差”,传导上的“压差”。
从雁阵飞行启示来看村书记队伍建设,
必须育好头雁、示范引领
把村书记比作领头雁,希望能够具备大雁团结、奉献、协作的精神,以“阵雁排空”勇往直前的态势,带领群众飞向乡村振兴的美好彼岸。
培育优秀村书记要既重高度又具宽度。要紧紧围绕“五个振兴”的迫切需要,大力实施村干部岗位管理专职化、能力素养专业化建设工程,打造一支“五强五带”型村书记:一是政治意识强,能带好队伍。加强党建示范点建设,发挥农村党支部主体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二是担当作为强,能带来希望。树立“岗位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意识,当好具体执行者和“操盘手”,推动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精准落地、开花结果。三是致富本领强,能带领发展。大力推进村书记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立足自身优势,科学谋划本村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提升发展水平、增加集体收入、促进群众增收。四是治理能力强,能带来和谐。要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讲得通大道理、讲得好小道理,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及早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各类隐患提前消除在萌芽状态。五是作风纪律强,能带头实干。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常态化加强政治体检,树好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培育优秀村书记要既练内力又靠外力。逐步实现村干部队伍规范化向专职化转变。一是员额化管理给名分。推行员额制选配管理,建立村干部任职资格证书制度,以縣为单位,依据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每个村一般配备5—7名村干部,2021年前实现100%入额管理,大力推进村书记、主任“一肩挑”,能挑必挑、应挑尽挑。二是专业化培训给平台。依托淮上村居书记论坛、乡村振兴学院,常态化选派优秀村书记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到市县涉农部门跟班学习,办好村干部学历教育本科班、大专班,不断在实践中磨砺、在实战中成长,实现学历阅历、能力动力系统提升。三是系统化赋能给动力。着眼提高组织化程度,在中心村、产业链、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发展型党组织,发挥好乡村振兴学院、党员专家顾问团作用,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增收20条”路径,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18万+”扶持计划,稳步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标准,激发乡村振兴组织动能。四是多元化激励给待遇。通过提高基本报酬、加大考核激励、探索岗位年金、办理社会保险、设立关爱资金等多种方式,整体提高报酬待遇;开展从优秀村书记中选拔镇领导班子成员、招聘事业单位人员试点,增强岗位“磁力”,推动从“冷门”到“热门”。
培育优秀村书记要既增质量又减负担。着重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减负与增效的关系。最大限度地缩减村书记开会频率,避免没有实质性意义的“观光式”调研,全面清理规范面向基层创建示范活动及村(社区)办公场所“牌子乱象”,让他们把更多精力用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二是考核与留痕的关系。通过制定规范考核程序,优化考核指标,把对村级考核的得分点更多聚到取得成效上,透过表面留痕看清工作内在质效,切实把村干部从材料台账中解放出来。三是实干与忙碌的关系。制定村干部岗位职责和村级事务准入两张清单,教育引导村书记认真履行职责,以工作目标倒推工作实施,做到精准干事、高效成事。四是落地与落实的关系。各级提供给农村的公共服务和资金项目,要以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办、好人让基层党员干部做,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五是严管与厚爱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严格执行村干部任职联审工作规定,严格把好“入口关”。同时要把严管和厚爱结合起来,形成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