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金融态度研究与金融教育建议

2020-01-07 00:55徐赏胡耀王珂方海峰
时代金融 2020年35期
关键词:大学生

徐赏 胡耀 王珂 方海峰

摘要:态度决定一切,好的金融态度是正确参与金融活动的基础。有良好金融态度的大学生是未来金融市场稳定的基石,对其金融态度改善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文章以江苏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学生金融态度调查,研究不同大学生金融态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显示,专业、年级等因素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金融态度有重要的影响,高校应打好组合拳,联合金融机构对大学生加强金融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金融态度 金融教育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低门槛、低成本地参与金融市场成为常态,但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自2014年以来,因大量借贷产品进入校园,引发的高利贷、裸贷、暴力催收、P2P跑路等。在这种背景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态度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就其重要性而言,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消费主体和投资主体,是否具有良好的金融态度影响着金融的发展与稳定。另一方面就其特殊性而言,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鲜明的特点,大学生拥有一定的可支配资金但又未完全实现经济上的独立,缺乏社会经验、缺乏甄别过滤的能力,容易受朋辈群体影响,易产生攀比、消费欲望膨胀等不良现象,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以感性消费为主,易产生冲动性消费和盲目消费,金融风险意识淡薄。

近几年来,在中国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金融市场参与度提高,对大学生群体金融素养的研究渐渐成为中国学者关注的热点。在有限的研究当中,主要是对金融素养、金融知识的研究。事实上,金融素养包括金融态度、金融行为、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只研究金融素养过于笼统,无法详细反映问题。因此,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大学生的金融态度设定一个衡量基准,考察大学生的金融态度是否存在差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基于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大学生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掌握高校大学生金融态度情况对于现实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二,本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以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为代表,旨在提出改善大学生金融态度的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素养的定义及其衡量方法,对金融态度研究较少,现结合本文研究内容,将文献按如下方式进行梳理。

金融态度的定义方面,学术界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权威定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个人对计划、储蓄倾向和消费倾向的信念程度作为金融态度。Paluri,R. and Mehra,S.根据印度女性对金融产品的偏好情况反映其金融态度。刘丹,朱涛et al(2015)认为金融态度是指人们对金融产品、金融市场、日常金融行为等事务的态度。奕薇薇(2016)的研究中用金钱态度代替金融态度。

金融态度的测度方面。与金融态度定义一样,学术界没有对金融态度有针对性的衡量方式,不同学者对金融态度采用的衡量方法均有所不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核心问卷设计了三个尺度的态度问题:“我认为花钱比存钱更令人满意”“我倾向于活在当下,明天的事明日再说”“钱是用来花的”作为衡量个人金融态度的量表,测度金融态度。Funfgeld and Wang(2009)將焦虑、对金融问题的兴趣、决策风格、对预防性储蓄的需要和支出倾向作为金融态度的五个基本维度。刘丹,朱涛et al(2015)将金融态度分为金融意识、风险意识和消费态度,设计了三道题目,反映金融意识的“对待分期付款的态度”、刻画风险意识的“ 被催款时的心态”,以及捕捉消费态度的“对待使用信用卡超前消费的态度”。

由文献梳理可知,既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一是在研究视角上,已有的研究很少考虑城市发展水平对大学生金融态度是否有影响。二是在研究方法上,既有的研究缺乏从态度的本质出发,提出系统全面的金融态度的测度方法。三是研究内容上,已有的研究多用金钱态度或对金融产品的态度片面代表金融态度。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对江苏省8所样本院校的问卷调查,为设计大学生改善金融态度的方案提供现实基础。被调查的高校分布于江苏省不同地区,涵盖一线、二线和三四线城市。问卷第一部分涉及样本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通过金融态度不同方面的得分来衡量金融态度。共收集有效问卷389份,使用SPSS25.0来进行数据处理。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考察大学生金融态度是否存在差异,构造科学的金融态度衡量指标是其基础和关键。

本文的金融态度根据Baron、Byrne和Suls在1998年提出的态度ABC模型,从大学生对金融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维度构建衡量标准。其中认知按照从主观认知到客观认知,从理论认知到实践认知分为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自身认知、金融知识认知和市场实际认知;情感按照情感发展进程分为对一切与金融有关事物的信任情况、喜爱程度、收益风险偏好;行为倾向按照金融市场参与者参与金融活动的过程分为对一切与金融有关事物拥有的倾向、获取方式及结束方式。

根据态度研究人员提出的层级效应,文章认为大学生位于标准学习层级,态度的形成过程是由认知到情感再到行为,是一种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的态度,因此在本研究中态度的三元素相对重要性不同,认知比情感稍微重要,认知比行为倾向明显重要,情感比行为倾向稍微重要。根据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见表 1。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下:一致性指标CI=0.0193,一致性比例CR=0.0370,因为CR<0.10,所以该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利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求出态度三元素的权重如表 2,文章采取特征值法计算的权重来计算金融态度得分。

2.解释变量。性别,记为gender,男性=1,女性=0;专业,记为major,金融类=2,非金融类=1;年级,记为grade,大一=1,大二=2,大三=3,大四=4;城市水平,记为city,一线=3,二线=2,三四线=1。

(三)方法

本研究在衡量大学生金融态度时,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将非常不同意、不太同意、一般同意、比较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赋为1分、2分、3分、4分、5分。自身认知、金融知识认知和市场实际认知的得分平均值为认知得分;信任情况、喜爱程度、收益风险偏好的得分平均值为情感得分;拥有倾向、获取方式及结束方式的得分平均值为行为倾向得分;金融态度总分=0.6370认知+0.2583情感+0.1047行为倾向。

在进行金融态度影响因素分析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β0为截距变量,βi(i=1,2,3,4)表示待估计的回归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F为金融态度总分。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1.数据分布情况。(1)性别分布。本次抽样的男女比例略有差距,男生略多一点,共220人,占总受访者的56.56%,比女生比例多13.12%。(2)专业分布。金融类专业略多于非金融类专业,其中金融类共229人,占比58.87%。(3)年级分布。受访者的年级集中在本科一、二、三年级,人数达347人,占比89.20%。(4)城市分布。主要是位于三四线城市的高校,占比83.54%。

2.金融态度三元素得分情况。如表 4所示,全部被调查的大学生金融态度得分平均值为3.6284,最大值为4.87分,最小值为1.72分,表明被调查学生整体金融态度水平不是很高,且个体间存在差异。从具体各方面看,认知得分最高,平均值为3.8371,行为倾向得分最低,仅为2.9374,说明大学生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实际参与金融市场的意愿不强烈。

3.金融态度差异性分析。(1)女性的认知得分比男性高,男性的情感和行为倾向得分比女性高。这与社会学中有关性别差异的研究结论一致,即男性更豁达激进女性更细致保守。但总体来说男性和女性的金融态度总分差别不大。(2)金融类专业学生对金融市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得分均高于非金融类专业学生,说明金融态度受专业的影响较明显,进行相关金融教育具有必要性。(3)金融态度水平和年级相关。对于认知和行为倾向,随着年级的增加其得分都呈增加趋势;对于情感方面,大一到大三是呈增加趋势,但大四平均得分略低于大三。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特殊阶段,从大一到大三,随着对金融认知的增加,会越来越喜爱金融,情感会更加积极,但随着认知进一步的增加,态度会变得更谨慎,因此情感得分较大三有所降低,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变化过程。(4)认知方面二线城市的学生得分最高,情感上一线城市的学生得分最高,行为倾向上三四线城市的学生得分最高。就总分来说,处于不同城市水平的大学生金融态度得分差别不大。

(二)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金融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性别、专业、年级等因素对大学生金融态度的影响,根据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性别是分类变量,不能直接比较,采用哑变量赋值法;专业和年级是有序变量,可以表示等级的高低,如根据年级赋值1、2、3、4,数值越大表示所在年级越高。

利用SPSS25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 7,回归结果显示,在99%的显著性水平下,年级和专业与大学生金融态度得分显著相关,而性别、城市水平对金融态度得分的影响有限。

大学生的专业是影响金融态度得分的重要因素,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会更多地接触到金融相关事物,其金融态度更加正确,得分更高。

年级与大学生金融态度得分正相关,即随着年级增长,金融态度水平有所提高,表明随着年级增长,大学生心智更加成熟,看待金融事务的态度更正确。

性别和城市水平对大学生金融态度的影响有限,一方面,由于学校教育等使得男性女性都较为理性,从而消除了性别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接触的多为互联网金融产品,在网络发达的现状下,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被消除。

五、政策建议

(一)提高金融教育水平

对金融的认知会影响情感,情感又会影响行为倾向,从而构成一个学生的金融态度。因此应从源头抓起,即加强学生的金融认知。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专业对金融态度有正向影响,原因在于接受金融相关课程会提高大学生金融态度,为此高校应积极开设金融相关课程,不仅面向金融类学生,也要向非金融类学生开设一些基础金融课程,并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评,动态掌握学生的金融态度情况,根据测评结果更新学校课程。

(二)创新金融教育方式

除传统的金融教育课程外,高校可以举办一些金融知识竞赛、沙盘模拟比赛、金融事件话剧模拟表演等,以多种新颖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摆脱传统说教的枯燥无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联合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教育广度与深度

本研究的创新之一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高校的课程教育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而金融机构是实战层面,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将效用最大化,因此高校可积极与相关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允许高校定期组织学生深入金融机构工作场所参观,由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向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其运行机制;第二,达成相关的实习合作协议,让学生利用寒暑假等空闲时间在金融机构实习,尤其对于金融相关专业的同学来说,通过实习可以知道自身的興趣优势所在,在未来就业择业时目标更明确。

参考文献:

[1]徐明瑜.(2016).金融素养普查国际实践的比较研究,东南大学.

[2]刘丹,朱涛,李苏南.《大学生金融态度与金融行为研究—基于家庭教育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 2015(06),77-81.

[3]奕薇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90后”大学生金融态度与金融行为的教育探讨》[J].亚太教育 2016(14),298.

作者单位:徐赏、胡耀、王珂,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方海峰,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