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的策略,建议教师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时段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提出问题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137-02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关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而对学生是否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够重视,导致部分学生只会埋头做题,缺乏对问题真正的思考,更不会自己提出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当务之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在教学之前提问
在数学课堂中,敢于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那些有主见或者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正式授课前要善于为学生搭建平台,便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导提问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了解较少或者缺少生活经验的支撑时,他们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提出问题,这时教师要创设相关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如在教学“面积”时,在学生对“面积”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拓展情境:“大家已经初步了解面积的知识,现在有12根小棒,你会用这些小棒来研究哪些问题?”在此情境下,有学生说:“我想知道由12根小棒能围成哪些图形?围成的图形中,面积最大的是多少?面积最小的是多少?”有学生说:“我想知道当把它们围成一个长方形时,长方形的周长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如此一来,极易触发学生新的思考,促使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二)罗列清单提前预学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常常会采取“预学”的形式引领学生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学”中把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中进行交流与解惑。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在课前可先让学生预学,并把自己的问题以清单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教师针对学生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在教师创设的预学目标引领下,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①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②百分数的符号为什么用“%”表示呢?③为什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是用百分数表示而不用分数呢?相比于分数,百分数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吗?……
这样设计预学清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提出问题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释疑过程中提高学习品质。
二、在教学中间提问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随着一个问题得以解决,也随时会有新问题的产生,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一)在观察比较中提出问题
在学习数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各种问题,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要鼓励学生主动观察、比较,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如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理解除法的算法、算理是本課教学的难点,对学生来说,“除法算式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它的每一步具体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等都是学生迫切想要弄明白的问题。以“48÷2”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用竖式进行计算,一边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4的下面要写一个‘4,‘8的下面还要写一个‘8呢?48÷2不是等于24吗?为什么竖式的最下面要写上0呢?”针对学生的新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借助分小棒的过程理解除法竖式里的两个“4”、两个“8”和1个“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是统领整个课堂的核心问题,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
(二)在操作探究中提出问题
探究学习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数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顺应学生的探究需求适时对教学方法、策略进行调整,进而让学生能够全面看待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在《观察物体》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教师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探究学习,然后在学生观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大屏幕把观察物体的记录方法展示给学生。(如图1)
学生在观察后提出问题:“这里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从左面进行观察呢?”这样引领学生在探究操作中发现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进而在互动学习中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真正将数学学习引向深入。
三、在教学之后提问
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得怎么样,对所学内容是不是真正理解了”等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即将结束时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把自己心中的疑惑说出来,让学习过程持续发酵。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提问时机,更好地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在课堂小结后提问
在学习某一部分内容后,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完全消化、吸收与理解,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困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些困惑进行提问,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拓展课“9宫格”这部分内容时,学生经过自行摸索探究,填出了一些9宫格,发现了“九宫格中间一格都是数字5,角上都是双数,边上都是单数”的特点,还发现了九宫格中上下两行、左右两行可以互换等特点。(如图2)
之后教师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提问:“这个中间一格里必须填数字5吗?还可以填写其他数字吗?”有学生问:“九宫格里四个角的数字必须写双数吗?为什么?”还有学生问:“为什么必须以和是15进行填写?”……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再就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如此一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气呵成,真正实现了数学学习的“持续发生”。
(二)在课堂总结后提问
在日常教学中,在课堂总结时大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换一种课堂总结的方式,如“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你们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或者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样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查漏补缺,为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堂总结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看法,有学生提问:“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以后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也有学生提问:“是不是不论三角形的大小,只要是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还有学生提问:“三角形有内角和,是不是也有外角和呢?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呢?”这样一来,一个问题的终结正好是另一个新问题的产生,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还可以把学生引入探索未知领域的思想境界。
总之,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给学生留足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并能根据需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乐学善思,逐步从敢于提出问题走向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其数学核心素养就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作者简介:李永芬(1980—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目前主要研究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