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7岁的廖全本老人,是一位有44年党龄的老党员。整个村庄的蝶变在这位老人家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临青林古镇桐树堰小区商业街的三层小楼有140平米,典雅而现代;装饰一新的温馨客厅,一应俱全的家电家具。在客厅欧式吊灯柔和的灯光下,廖全本一边陷入回忆,一边打开了话匣子:
我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过了大半辈子,记忆中我们家有三个阶段的變化:记得改革开放前,除了种地没有其他经济收入,那时我们家经常缺粮,吃饭温饱都成问题;本世纪初,开始搞库区移民,我在政策的支持下开始网箱养鱼, 一年有近10万元的收入,但要供养一家人的生活和2个子女上学,日子还是过得很紧张;2014年,村里的古镇项目开始建设以后,日子才开始好起来。
我们家原本有十几亩田地、山林,2014年青林古镇项目落地本村。在征地拆迁中,我们家拿到征地拆迁补偿款100多万元,除了买这套还建房之外,我还买了一辆代步车。如今,儿女都在外地落户生活,我和老伴虽说年纪大了,也还能在家门口务工——主要负责小区里一段商业街的卫生保洁工作,每年能有个2万多元的收入。
村里能发展这样好都是依托于项目,所以对项目引进和发展我们是全心全意支持。在宜昌特警训练基地项目引进中,有些群众反映移民承包地遗留问题。作为老党员,我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主动和他们沟通交流、反复做工作,化解了村民的怨气,为项目征地的顺利落地贡献了一份力量。
国家政策好,老来更享福。但是我们也不能等着吃政策,也要靠自身努力奋斗。
(口述:青林寺村村民廖全本,记录:本刊全媒体记者张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