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凡 李娅萍
武汉市翠微中学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灵活运用新技术,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教学创新,以“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为原则,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重点,结合学校“启发潜能”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学校向纵深发展,努力向“追寻未来学校,激活无限潜能”的目标迈进。
完善基础设施,构筑未来学习环境
加快推进學校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是提升学校品质的基础,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保障。三年来,学校围绕“刚需优先,特色先行”的建设策略,从改善网络环境、构建智慧平台、提升信息化配置、打造未来教室、丰富在线资源等5个方面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数据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学习环境。
改造校园网络,升级网络带宽,保障网络安全,推进网络智能化改造,着力打造一个物联网智慧生态园、一间高规格的校园电视台和一间微格教室。
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打造智慧校园平台。一场考试结束,通过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几分钟就能把考试结果统计出来,教师可以直观看到班级及个人的全部成绩分析,随时调取高频错题及拓展资源,进行针对性的讲评。
提升普通教室信息化配置,实现所有教师移动终端配备达到师机比1:1;优化多媒体教室建设,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升级计算机教室终端,优化教室实践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建设比特实验室、物理数字化实验室等特色教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打造未来教室,构建智慧空间,创造不一样的课堂,促进学生创新发展;搭建未来工程师创客坊、OM创客室、物联网创客室等创客空间,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推动“教师书吧”资源平台建设工程,开发了一批精品微课程,丰富了学校在线学习资源。搭建电子书包平台,开展电子书包试点,积极打造移动数字化学堂。
构建学校启能课程体系,为学生搭建广阔的物理与虚拟空间,加强线上线下资源建设,为学生营造时时处处可学习的氛围。
创新学习方式,助推学生自主发展
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提升了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和便捷性,也便于老师及时反馈,精准诊断,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
“信息技术支撑教学改革”。推进智慧教育,逻辑起点在课堂,主要的应用阵地也在课堂,最终则要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语文课上,通过校园电视台进行阅读课的直播分享;数学课使用平板电脑教学,通过大数据应用,让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变得有的放矢;英语的“双师课堂”,学生能连线万里之外的英国外教,外教与学校英语教师联合授课。
通过信息技术支撑,选择合适的载体,提升学生的信息力、思维力、综合学习能力等素养,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初衷之一。
学校利用信息化技术探索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探讨,寻找相关问题的解答方法,在共同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学校从2016年起尝试开设项目课程,每周1个多小时的项目学习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目前,全校开展“头脑奥林匹克”、物联网、北斗导航等23个项目课程。
学校几年来努力探索以数字化学习环境为支撑,以项目学习为抓手,推进教学与学习方式创新,通过项目学习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中锻炼自己的沟通、决策与协调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探究相关学科知识,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提升自己的信息力、生活力、创造力。
营造学习氛围,打造物联生态环境
2017年,学校建成了武汉市初中首个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场”。占地约300平方米的“智慧农场”,由全封闭玻璃花房和水景池两大部分组成,里面安装了多种传感器、监控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和控制农场内的温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度等。
通过校园植物生态系统建设,利用科技手段,打造校园创客基地,为师生提供“生态教育、科技教育、创客教育、环保教育”相结合的大课堂。让学生通过生态教育,体验自然之美,认识生物种类、特性和多样性;通过动手种植,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劳动成果和科技应用,培养科研意识和创客精神;了解生态环保常识,增强观察、认识、改善环境的能力,提升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智慧农场”日常管理和维护,熟悉物联网等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工程和技术的兴趣与爱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一草一木参与教育”“一景一物引导教育”,校园环境真正达到趣味性、生态性、科普性和科技性的统一,校园成为富有凝聚力、责任感、进取心、创客精神的环境场所。
学校大力建设室内生态创客区。创客教学从物联网电子积木动手搭建微型智慧生态概念模型,到熟悉可使用小型智慧生态仿真教学系统,再到管理大型的智慧生态园三个层次进行。智慧生态园的管理、控制、展示即利用云端管理平台实现远程对生态园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PM2.5含量等数据的监测;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与云端管理平台互联进行远程控制;通过显示系统对生态园数据进行展示和分析。创客动手操作、训练即学生利用物联网电子积木搭建微型概念智慧生态模型,动手操控小型智慧生态仿真系统,也可以自己制作植物的各种标本。
“智慧农场”建成后,学校围绕物联网技术和生物学科两条线开设了物联网认知与智能家居搭建、植物生长过程观察、水科技环保、植物的无土栽培等选修课。几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学校的经验在全省数字校园推进会上进行交流,省教育厅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指导智慧校园工作,先后接纳了广西、陕西、浙江、深圳、广东等地教育同仁来校进行信息化校园建设的交流。学校曾先后获得湖北省现代教育先进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武汉市教育云试点学校、武汉市信息化先进单位,武汉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武汉市首批智慧星级校园等荣誉称号。
这些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技术能够推动与促进学校的课堂改革。这条探索之路虽然艰辛,但每每看到师生在探索之路上获得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了!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