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芳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生本教育理念下前置德育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浙江绍兴鲁迅中学为例,从制度、文化、平台三方面阐述了设计和实施前置德育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生本教育理念;前置德育;实践
很多德育管理者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无论自己怎么管理,但总是收不到预期效果,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成因就是德育上只“管”不“理”、只“教”不“育”,核心问题是忽略了学生个体成长的主体性。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前置德育的研究意义
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当学生在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尝试去体验和感悟,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生本理念,要求教师关注为学生设计的德育,重视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
前置德育是指德育管理者通过提前设置一些德育载体,让学生先行尝试性体验和学习。前置德育不是教条式说教和严格的制度管约,是学生自我建构的愉悦、成功的德育体验。前置德育以人为本,重在引领,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激发出每个学生为集体做贡献的潜能,促使人和集体和谐发展。前置德育的目标是创建具榜样、同化功能,激励和约束功能的优秀的集体,集体成员(包含教师和学生)心理上相互认同、理解信任、情感融洽、富有同理心。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前置德育的实践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研究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前置德育的活动设计和实施策略,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感悟真善美的形成过程,能正确评价自我价值,形成对集体的积极体验。
1.制度引领,规范先行
学校管理应以人为本,实施柔性管理。前置德育应贯穿在学生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如学生手册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指南。学生手册的编写应契合学生需求,通过阅读能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解决实际问题。浙江绍兴鲁迅中学学生手册包含以下内容:学校历史、校长寄语、知名校友介绍、学联组织、社团活动、校园生活指南等,内容接地气,对学生有吸引力。新生始业教育,举行“知我鲁中,爱我鲁中,为我鲁中”校史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加对校园文化认同感,快速融入校园生活。
同样,由学生会发起,全校各班讨论通过的《鲁迅中学学生十大文明准则》规范了学生的行为,《鲁迅中学学生仪容仪表》规范学生在校穿着,《鲁中学子自修质量八大规范》引领学生提高自修学习效率。此三项规范在每个教室显要位置张贴,引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并适时更新。学生耳濡目染,教师教育有据可依。前置德育对学生的行为成长具有引领作用,管理者只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常规管理落到实处。
2.“立人”思想,文化浸染
以鲁迅“立人”教育思想引领实施前置德育,形成了“鲁味”十足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主要活动如下:
鲁迅课本剧会演。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先生作品,倾情投入。在剧目主旨的挖掘上颇有深度:“不是说药可以治病的吗”的呐喊反复回荡,振聋发聩。这种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多维度发现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汉字听写大赛。比赛素材主要从鲁迅作品中选取。场上不仅是参赛同学在书写,更凝聚了整个班级的同心勠力。古老的象形文字记载着五千年华夏文明,鲁中学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探寻蕴藏于汉字中的古典文化。
祭鲁仪式。“民族魂,魂牵民族而化剑为笔,笔落惊风雨;中华梁,梁撑中华而溶心做刃,任出佑中华”……铿锵有力的诵读声在鲁迅广场上空回响。全体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肃立在鲁迅像前,共同缅怀先生。祭鲁仪式勉励学生要通过鲁迅犀利的文字去读懂鲁迅,体味蕴含在文字之下先生战而不屈的灵魂,鼓励学生要像先生那样求索追寻、锲而不舍,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
鲁迅作品特色课程。为了挖掘校本德育资源,特意开发了《鲁迅作品选读》《留住鲁迅》《立人与作文》等多门特色课程,供在校学生选学,以期鲁迅精神之火能在学子心中落地生根、生生不息。
活动的构思和课程的开设无不渗透着“鲁迅”的文化和元素,无不蕴含着先生宝贵的“立人”教育思想,带给学生的是精神的洗礼、情感的升华。相信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时的感受和影响,更是一生的追忆和难以磨灭的学校印记。
3.德育平台、寓教于乐
教育工作琐碎艰辛,难在短期内见效。无论理念如何光芒耀眼,无论真知灼见如何入木三分,如果不落实到具体繁琐的工作之中,都不免成为空谈。德育处主任坚持每周学生返校后做周前讲话,总结上周学生校园学习、生活得失,布置本周重点工作。讲话小处着手,细碎繁琐,见微知著。周前讲话要区别于国旗下讲话的“高大上”,要体现校園生活的“烟火气”。周前讲话既能弘扬正气,表扬好人好事,提供校园正能量,又要适度曝光不文明行为。周前讲话指引纠偏学生校园生活,是前置德育的关键平台。
组织系列化主题班会是前置德育的重要平台。学校经多年实践,形成高一年级“适应高中,认识自我”系列化主题班会,重在行为习惯、科学学法的培养。高二年级“学会沟通,感恩生活”系列化主题班会,重在心理调适、意志品质的培养。高三年级“提升学习力,了解选择职业方向”系列化主题班会,重在家国情怀、奋斗精神的培养。如近期开展了“食于大地粮,应人人为节”系列活动。各班均开设了主题班会,通过讲解、观看影像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节约粮食的意义。在互动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竞赛,了解我国节约粮食的悠久传统和粮食方面的科学知识。各组学生纷纷写下倡议书,发出了“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宣言,表明了从我做起的决心。在此之前,围绕“节约粮食”这一主题,学校已开展书记国旗下讲话、德育处主任周前讲话、节约粮食展板宣传、承诺书签名等活动。在后续的活动中,“光盘督导员”、食堂智能化点单系统都将被安排上,引导学生把节约粮食融入日常生活中,让“舌尖上的节约”成为习惯。
以学校文化艺术节、成人仪式、社会实践等活动为载体,寓前置德育于集体活动中。集体活动是前置德育的隐形平台,管理者要挖掘集体活动过程中所显现的教育素材,引导每一个学生认识自我价值,形成对集体的积极态度。形成班级正面舆论,树立学习榜样,可以是学习的先进、体育的标兵,也可以是节能的卫士、助人为乐者。通过设置一些环节,形成班级仪式感,成功和喜悦共同分享,失败和挫折一起面对。发挥班集体成员监督共管功能,促使班集体向自我管理迈进,减少重复管理,避免低效管理。
前置德育不仅是德育时间顺序更换,更表明了以生为本的德育观念和实践。通过前置德育的研究实践,可进一步提升德育管理者的素养,转变德育方式,让学生在德育中有开放的心态、参与的热情、积极的体念,促使人和集体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1.
[2]呼宝珍.构建“前置而内生”的班本德育课程[J].江苏教育,2018(8).
(责任编辑:姜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