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仁
“更上一层楼”中的“楼”在哪里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咏出的千古名诗《登鹳雀楼》。那么这诗中的“楼”在哪儿呢?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此楼在山西省蒲州(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即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北的古蒲州城遗址西南的黄河边上,时有鹳雀栖其上,遂以为名。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这样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言绝句正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诗中所说的“山”即今中条山,“流”即此段由北向南的黄河急流,“千里”是指由此向西略南的中条山、华山、西安一段。这里地处山西的西南端,面临黄河湾,周围群山环列,风光甚佳。鹳雀楼是南北朝时北周的蒲州守将宇文护所建。此楼坐东向西,背靠蒲坂古城,面向滚滚黄河;为三层四檐,平面呈正方形,矗立在一个高大的石砌台基上,四周设宽敞的月台。
“少小离家老大回”中的“家”在哪儿?
每当游子回到久别的故土时,总是禁不住吟诵起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如口语,淡淡道来,却将人们久客归来的人生感慨、老而弥笃的乡土眷恋挥洒得淋漓尽致。那么,这“少小离家老大回”中的“家”究竟在哪儿?据史料记载,唐天宝三年(744),八十六岁的贺知章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还乡,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居住在今绍兴市五方门外的道士庄。此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家乡的儿童当然不认识他,从而使他感慨万端,提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由此可见,“少小离家老大回”中的“家”当为绍兴市五方门外的道士庄,如今这里仍留有一些遗迹,如贺知章撰写的“龙瑞宫记”摩崖题刻、闻名遐迩的贺秘监祠等。
小溪因何能泊“万里船”?
唐代诗人杜甫有一首对仗工整的绝句历来为人称赏,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在安史之乱后于唐乾元二年(759)移居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当时他心境很好,面对生机勃勃的景象,写下了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便以“绝句”为题。其中之一就是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可是在成都草堂门外,仅有一条小小的浣花溪,那些要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东吴的大江船停泊于小溪河畔似乎不可理解,杜甫何以会写出“门泊东吴万里船”之句呢?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一疑问总算有了答案。当时成都市自来水公司在青羊宫修贮水池时,发现了一座古时的水磨坊遺址,其规模很大,与现在的小溪水流量很不相称。经考古专家研究考证,结果表明该地水磨坊建于北宋。当时这里河床宽大,水流远比现在深且急,足以推动水磨,那么去往东吴驶行万里的船只停泊于此也就不足为奇了。早于北宋的唐代杜甫写出这样的佳句,自然就是真实的写照了。
真有“黄鹤”吗?
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的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历代文人墨客在此都曾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那么,真有“黄鹤”这种鸟吗?我国历来只有白鹤、灰鹤、丹顶鹤、赤头鹤……从没有发现过黄鹤。有人认为,黄鹤楼建在蛇山的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唐代李吉甫所撰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说:“因矶为楼,名黄鹤楼。”这里“鹄鹤”互用,是因为“鹄与鹤古字通用”之故。“黄鹤”是从“黄鹄”而来,那黄鹄又是什么呢?原来“黄鹄”就是“天鹅”。清代《说文通训定声》谓:“鹄形似鹤,色苍黄,亦有白者,其翔极高,一名天鹅。”《中国动物志》(1979年出版)也提出古之鹄即今之天鹅,“越冬期在长江流域可见”。另有人认为“黄鹤”是传说中仙人所乘的一种仙鸟,如清代《太平寰宇记》:“黄鹤楼在县西二百八十步,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杜甫诗中的“葵”是向日葵吗?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一句诗。时下一些注释此诗的“工具书”大多都是这样说的:“葵藿:葵是向日葵;藿是豆叶。”此前看到的成都杜甫草堂文物保管处选编的《杜甫诗歌选译》对这句诗译为:“向日葵生来就倾随太阳,万物的本性生就不能变易。”其实,杜甫说的“葵”并非向日葵。向日葵,别名太阳花,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原产美洲的墨西哥、秘鲁。1510年由西班牙探险队员从墨西哥和秘鲁移植到欧洲。此植物传入我国的时间更晚,直到17世纪才从南洋引进来。杜甫是生活于公元8世纪的诗人,他肯定是见不到向日葵的。其实,杜甫诗中说的“葵”,系我国固有的锦葵科宿根草本。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的园艺学专著《花镜》说它:“一名卫足葵,言其倾叶向太阳,不令照其根也。”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即杜甫诗中(包括唐宋诗人诗中的“葵”)不是向日葵。
“铁锁沉江”在何处?
唐代诗人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径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西塞山时,即景抒怀写下了《西塞山怀古》一诗。诗中有“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之句。所咏的是三国末年,西晋伐吴,晋将王浚破吴人在长江中设的拦江铁锁,顺江东下,直抵金陵的史事。由于《三国演义》中说吴主孙皓“命人做铁锁铁锥,横断江面”,所以有不少人以为这拦江铁锁设在吴都建业(南京)附近。然而,演义毕竟是演义,史书记载得很清楚,这些拦江铁锁既非孙皓所设,也不在南京附近。据《晋书·王浚传》载,晋咸宁五年(279)十一月,武帝大举伐吴。此前,王浚在蜀中修造战船时,造船的碎木片蔽江而下。东吴建平太守吴彦发现后,取木片呈孙皓说:晋必有攻吴之计,宜早作准备,孙皓不听。吴彦无奈,以铁锁横断江路,又做铁锥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后均为王浚所破。由此可见,“铁锁横江”是吴彦所设,地点在吴彦所辖建平郡内的长江上,大约在自晋、吴边界的瞿塘峡中段至信陵以东西陵峡上段的江面上。
“蓟门”在什么地方?
《唐诗三百首详析》(喻首真著)对唐代诗人祖咏的七律《望蓟门》的题注认为“蓟门”是“泛指今北京的城门”。《全唐绝句选释》(李长路著)对唐代诗人孟浩然五绝《同张将蓟门看灯》的题解说:“蓟门:即今河北蓟县简称。”此两注,前者不准确,后者是错误的。蓟门故址在今北京市。明代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蓟门》:“京师古蓟地,以蓟草多得名。武王封尧后于蓟,至秦汉置蓟县,后魏于蓟立燕都,并此地……今都城德胜门外有土城关,相传是古蓟门遗址,亦曰蓟邱。”古蓟门遗址在今北京市德胜门外北土城、祁家豁子路东。燕京八景有“蓟门烟树”一景,就是指的这个地方。
“横塘”在何处?
在唐宋诗词中,“横塘”同名异地至少有三处:1.唐代崔颢《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此“横塘”在今南京市内。据宋代张敦颐《六朝事迹》记载,三国孙权时,“自江口沿淮筑堤,谓之横塘”。2.唐代李贺《大堤曲》:“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清代王琦注释“横塘”:“横塘与大堤相近,其地当在(湖北)襄阳,非金陵(今南京)沿淮所筑之横塘也。”横塘、大堤均在襄阳市;大堤现名大堤渠。3.北宋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宋人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贺)铸有小筑在姑苏(今江苏苏州)盘门之南十余里,地名横塘。万回(贺铸字)往来其间,尝作《青玉案》词。”此横塘实指贺铸退居苏州时的住地,其地即今苏州市郊横塘。另外,唐宋诗词中的“横塘”也确有作泛指的,如北宋黄庭坚《满庭芳》词:“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此词中的“横塘”即泛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