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
特朗普和拜登谁会胜选?很多分析热衷于通过各种民调预判,但民调这玩意儿有多靠谱,着实难说。看看1948年大选是怎么让美国人惊掉下巴的吧。
1948年角逐美国总统之位的,一个是谋求连任的民主党籍总统杜鲁门,另一个是共和党候选人杜威。表面上看,杜魯门应该有点优势,但他是在“明星总统”罗斯福逝世后以副总统身份接替上台的。杜鲁门身材中等、貌不惊人,戴着一副瓶底厚的眼镜,演讲还脱不了稿,稿子念得也经常让听众浑身不舒服。更致命的是,他连大学都没上过——最后一位没上过大学的美国总统。
另外,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的总统,这意味着民主党已经在台上执政16年。到1948年,所有人都觉得该让共和党上去干干了。
于是,早在1946年中期选举后,每次民调都告诉公众杜鲁门连任无望。1948年8月底,距离大选还有两个月时,杜鲁门的支持率足足落后对手杜威20个百分点,全美没有一家报纸预测杜鲁门能赢。
志在必得的杜威当晚临睡前跟妻子说:“亲爱的,明天你就可以跟美国总统一起睡觉了。”而杜鲁门为了躲避败选时的尴尬,当天跑到华盛顿附近一座小镇的旅馆躲了起来。但大选结果出炉后,所有人都惊呆了:杜鲁门居然赢了!直到很久以后,美国人才大体总结出究竟发生了什么。
问题首先出在民调上。美国大选全民参与,但民调却是各媒体或研究机构自掏腰包的活动,这导致民调一定是以各大城市为中心展开,优先听取的是城市内、以社会精英为主体人群的意见,乡村居民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在过去,这种忽略也没什么,因为美国城乡差距不大,并非政见的分水岭。但1948年是个例外,杜鲁门出身南方农村,农民的想法他最了解,在大选开始前,杜鲁门还专门搞了一场名为“竞选远征”的活动,乘火车深入美国各地乡村,用很朴实、农民听得懂的语言去拉拢支持者,“暗中”吸粉无数。
1948年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也给了杜鲁门助力。那一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强行改变了该国政体,令美国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这时,一个对外尤其是对苏更强硬的候选人,显然更容易当选总统。杜鲁门参过军,气质上就给人“强硬”的观感,他的团队又特意为他设计了一套“新杜鲁门式战斗演讲”,很多人在听完他的这些演讲后,在临近选举前改了主意,将选票投给了他。
(摘自《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