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峰
学校日常工作中,老师们总会遇到班级多媒体坏了、桌子需要维修、印制试卷需要文印单、学生需要请假条、学籍办理需要找老师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老师们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在学校的微信群里寻求帮助或到教育教学中心询问。面对老师们的求助,相应的职能部门看到群消息或人在办公室的情况下会迅速作出回应,但因各种实际状况,时常会出现处理不及时的问题,导致老师们的需求不能及时满足,行政的服务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如何高效、及时解决老师反馈的问题呢?
我们在行政会上商定,针对这些问题给老师们提供反馈渠道,从而为老师提供帮助。具体怎么做?由各职能部门梳理责任分工及职责,我来负责汇总。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很简单。很快,“行政服务直通车”1.0版本就完成了,并印刷成纸质版下发到各年级长,由年级长告知老师们遇到问题后直接联系相关负责人,这样问题就能快速解决。
事情做到这里,我认为我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并且做了一件为老师们服务的好事。可正在我自认为做得不错时,却发现老师们遇到问题依然会发在群里,办公室还会接二连三地有老师来询问,很显然,之前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很纳闷,“服务直通车”不是已经发下去了吗?责任很清楚啊,难道是年级长没有传达到位?
校长看了“服务直通车”后问我:“如果你是老师,遇到了某个问题,你会怎么处理?老师们要找负责人,怎么找?有没有他直接发到群里方便?”
我忽然意识到,我的“服务直通车”内容过于复杂,职责不够细化,很多地方太笼统,老师不容易看懂;其次,服务单上行政人員的职责与老师们无密切关联的,没必要罗列进去。我再次调整了《小学部行政服务直通车》,形成了2.0版本。
由此,我发现了工作中的两个问题:在做服务的时候应该站在被服务者的角度去思考,主要目的是服务老师,而不是方便自己;作为以服务为主要工作的行政部门,在提供服务时要尽可能细化,切实起到服务作用,并适时调整,而不是完成自己的工作以后就束之高阁。
作为行政人员,做事情不能想当然,要真正站在老师的角度,才能“看见”问题,并基于“方便老师、方便教学”的原则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