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彪 周泳 江俊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七0六队 阿勒泰 836500)
新疆吉木乃县都拉特区划属北疆-兴安地层大区(I),北疆地层区(Ⅰ1),北准噶尔地层分区(Ⅰ12),萨吾尔山地层小区(Ⅰ12-2),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Ⅱ)准噶尔微板块(Ⅱ1)萨吾尔-二台晚古生代岛弧带(Ⅱ11)。
都拉特的火山活动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是组成区内上泥盆-下石炭统塔尔巴哈台组(D3C1t)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在下石炭统黑山头组(C1h)中也有小面积出露,火山岩出露总面积约13.42平方千米。区内火山岩不发育,出露规模较小,主要呈不规则似层状分布,以中基性喷发的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为主,局部出露有条带状玄武岩。岩性较单一,对测区不同岩石地层单位中火山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等进行初步的探讨。
都拉特火山岩不发育,呈似层状产出于陆相碎屑岩地层中,横向上延伸不稳定,主要分布在塔尔巴哈台组第一岩性段,第二岩性段有少量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产出,面积13.12平方千米。主要岩石类型为蚀变玄武安山岩和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叙述如下:
弱蚀变玄武安山岩:岩石呈灰-深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岩石主要由斑晶、基质组成。斑晶:约20%~25%,主要为辉石,呈柱状,大小不一,粒径约0.1~2.4mm,少数被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等交代,分布不均匀。基质:约75%~80%,主要为斜长石,呈细板条状,粒径多小于0.2 mm×0.05mm,定向排列,少数斜长石被绿泥石等交代。斜长石之间,不均匀分布有绿泥石、细小的辉石微晶、磁铁矿、磷灰石等。磁铁矿约5%~10%,粒状,粒度大小不一,约0.01~1mm,分布不均匀。蚀变矿物:绿泥石约5%~10%,绿帘石约5%(图1)。
图1 蚀变玄武安山岩野外岩石特征及电子显微照相
火山碎屑岩:主要产于塔尔巴哈台组第三、第四段,以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为例描述;岩石呈灰绿色,块状构造,主要由玻屑、晶屑、岩屑等组成。玻屑:约55%~60%,可见弓状、棒状、鸡骨状、条带状、不规则状等形态,粒径多小于0.5mm,重结晶之后,被隐晶质的长英质矿物、绢云母、黝帘石、绿泥石、方解石等交代,不同程度的被褐铁矿浸染,分布不均匀;晶屑:约20%~25%,多呈尖角状、棒状、阶梯状、不规则状等形态,粒径约0.05~2.4mm,主要为辉石、斜长石等,辉石多被绿泥石、绿帘石等交代,斜长石多被绢云母等交代;岩屑:约15%~20%,多呈极不规则状、条带状,粒径多小于0.8mm,主要为安山岩、霏细岩岩屑等,多被绢云母、绿泥石等交代,分布不均匀。部分岩屑之间、岩屑与玻屑之间成分相近,界线不明显。磁铁矿:约1%~5%,粒状,粒径约0.05~1.3mm,部分被褐铁矿交代,分布不均匀。
火山在其活动过程中往往有物质成分、喷发方式及喷发强度的规律性变化。这种变化有的具周期性,有的则有方向性。一般说来,一次或多次火山喷发活动,造成成份与活动方式的周期性变化或喷发的间断,就构成火山喷发韵律。按照火山喷发类型、火山物质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与状态分为爆发相、喷溢相、侵出相、喷发沉积相和潜火山相,根据野外地质剖面和地质路线中的岩性特征、岩石组合、空间位置、变质特征和上下接触关系特点,将塔尔巴哈台组分为3个岩性段,火山岩主要分布在第一岩性段,通过实测地质剖面控制,整体上看来,以喷溢相为主,其次为爆发相,各个剖面控制范围内的喷发韵律特征如下:
火山岩近东西向呈条带状分布,出露厚度为835.08m,主要为喷溢相,其出露厚度为397.14m,占47%,主要的岩石类型有蚀变杏仁状玄武安山岩、蚀变玄武等;爆发相出露厚度为273.08m,占33%,主要的岩石类型有蚀变火山角砾岩、蚀变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蚀变晶屑玻屑凝灰岩等;沉积相出露厚度为164.86m,占20%,主要的岩石类型有凝灰质岩屑长石砂岩、凝灰质砂砾岩等(表1)。
表1 塔尔巴哈台组火山韵律划分表
分析认为塔尔巴哈台组一段(D3C1t1)火山岩由3个喷发韵律组成,为爆发-喷溢-沉积相,喷发系数为47%。
都拉特塔尔巴哈台组火山岩SiO2含量为49.18%~52.90%,与中国同类火山岩平均值相对较高(安山岩48.28%);Al2O3含量高,变化不大,为14.05%~15.81%;全碱含量低,Na2O+K2O为3.04%~7.34%,低于同类岩石的全碱含量值,其中Na2O含量2.7%~4.45%,K2O含量0.34%~2.89%,岩石中Na2O含量略大于K2O;TiO2含量较低,变化范围小,为0.63%~0.78%;MgO含量相对本地区较高,为4.26%~4.65%。
固结指数(SI)较大,平均为23.18%,与同类型火山岩的固结指数对比(安山岩5~10)相对较高;分异指数(DI)较低,平均值46.68,说明岩浆分异程度较弱,爆发强度较强,爆发持续时间较长,爆发物较多,而喷溢相持续时间短,喷溢物不充足,造成该组火山岩厚度小,呈断续带状分布,火山岩酸性程度偏低。碱度指数(AR)即碱度率,一般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碱度指数偏低,指数值的变化区间也较小。塔尔巴哈台组火山岩碱度指数普遍偏低,变化范围较小,平均1.26%~2.06%。
微量元素蛛网(图2)中可以看出相对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指示岩石为岛弧火山岩,高场强元素(HFSE)Zr、Hf、Nb富集等,稀土元素(REE)La、Ce富集,弱不相容元素Sr、P、Ti元素亏损,指示为斜长石分离结晶后的残余岩浆;强不相容元素(Rb、Th、K)高度富集的单峰隆起形态突出。
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REE)总量较低,说明岩性偏基性,LREE/HREE为2.64~8.28.,其比值较小,稀土元素(REE)分布模式为轻稀土(LREE)富集型;(La/Yb)N为1.68~8.04,样品Eu呈负异常,δEu值为0.64~0.98,平均值为0.81,从中性到酸性,Eu负异常减弱,表明岩浆不存在明显的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部分为斜长石分离结晶后剩下的残余熔体。在稀土元素分布型式图(图3)上表现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较为亏损,表示岩浆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强。
本次调查工作,经过薄片鉴定,其主要岩性有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其次为火山碎屑岩类,受后期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岩石不同程度的发生片理化,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方法,运用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图解判别方法,结合地质特征,确定构造环境。
不相容元素Nb、Ta、Th、Yb、Y分别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它们与相容元素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区分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Zr和Y是蚀变及变质作用过程中十分稳定的不活动痕量元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不容易受后期地质作用的干扰。因此,利用这些元素来判断火山岩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而Ta、Yb主要与地幔部分熔融及幔源性质有关,Th是不相容元素,他们均不易受后期蚀变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影响,地幔富集事件对Ta和Th的影响程度相近,火山中Ta和Th的丰度与火山岩源区组成及火山岩的形成环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运用Th、Ta和Yb之间的比值关系对于区分火山岩的源区性质有重要的意义。运用以上元素的特征,进行构造环境的判别和源区的初步探讨。
图2 塔尔巴哈台组火山岩微量元素蛛网图
图3 塔尔巴哈台组火山岩稀土元素蛛网图
图4 塔尔巴哈台组火山岩Zr-Zr/Y和Hf/3-Th-Ta构造环境判别图解
在Zr-Zr/Y图解中(图4-左),所有样品落在“WPB”的周围,表明其形成为大陆岛弧环境。在Hf/3-Th-Ta图解中(图4-右),所有样品基本落在“CAB”,反映岛弧火山岩的基本特征,上述分析分为,塔尔巴哈台组火山岩形成的环境为岛弧环境。
IAB-岛弧玄武岩;IAT-岛弧拉斑系列;ICA-岛弧钙碱系列;SHO-岛弧橄榄玄粗岩系列;WPB-板内玄武岩;MORB-洋中脊玄武岩;TH-拉斑玄武岩;TR-过渡玄武岩;ALK-碱性玄武岩;
在Ta/Yb-Th/Yb图解中,所有样品落在“活动大陆边缘(陆缘弧)”区内,反映其所处的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在里特曼-戈蒂里指数图解中所有样品落在“活动大陆边缘”区内,亦反映塔尔巴哈台组火山岩形成时的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
本地调查工作获得塔尔巴哈台组玄武安山岩(TW13-5-5)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84±12Ma(MSWD=4.5,N=21),其代表的安山岩的结晶年龄,说明塔尔巴哈台组为上泥盆岩浆活动的产物。通过构造环境的分析,认为塔尔巴哈台组火山岩形成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上述特征说明上泥盆统萨吾尔东段为俯冲的陆缘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