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 男
(天津市水务局,天津 300000)
于桥水库位于天津市蓟州区东北部,总库容15.59亿m3,控制州河流域面积2060km2,一级保护区范围123km2,二级保护区范围81.3km2,准保护区范围291.7km2。于桥水库是天津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好水库水质,持续改善水库水环境,对保障天津市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于桥水库始建于1960年,为解决州河水患而兴建。1960年7月,于桥水库第一期工程竣工,总库容15.59亿m3,水库主要用于拦洪功能,至1969年汛前,水库只拦洪不蓄水,保障库区内移民的生产生活。1969年汛后,于桥水库开始蓄水,用以灌溉兴利。1982年,于桥水库纳入引滦输水工程系统,1983年开始向天津市人民供水,是引滦入津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调蓄水库。1986年为更好地利用水资源,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在于桥水库坝后兴建天津市第一座水电站,装机容量5000kw,1988年12月建成并网发电。至此,于桥水库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功能。
于桥水库运行本着局部服从整体,兴利服从防洪,发电服从城市供水的原则,科学调度,统筹兼顾,尤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防洪抗旱减灾、保障百姓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14年12月,天津市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4年累计向天津安全输水超过34亿m3,全市14个行政区使用长江水,截止到2017年,已超过天津城镇生产生活用水量的70%,长江水正在替代滦河水成为天津市主要供水水源[1]。天津市的供水格局也因此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引滦水保障转变为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虽然百姓用水转变为以引江水为主,但是引滦水仍具有丰富城市供水格局、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减缓地下水超采进程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
引滦水保障为完善天津市供水工程体系,提高供水安全发挥巨大作用。
天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于桥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的设立,修订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2002年4月,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市引滦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确定了于桥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将保护区范围划分为警戒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2]。2013年4月,天津市政府批准《于桥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方案》(津政函[2013]37号),确定了于桥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及边界[3]。2016年1月,天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天津市水污染防治条例》,根据2017年12月天津市第十六届人大会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区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划定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大力促进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加强行政区域内引滦水源保护,防治水污染。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于桥水库水源地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保障天津市的饮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4]。
于桥水库22m高程线以下实施全封闭,安装水库护栏网112km、设置口门69个、安装警示牌57个、筑界桩1229个,将于桥水库管理区域与外界彻底物理隔离[5]。加强封闭管理区进出口门24小时值守管控,严格管理进出人员和车辆,建立联合执法队,由水政、渔政和于桥水库管理处管理人员组成,按照“三位一体”原则,进行日常巡查执法联合巡控。加大视频监控和数字化巡检等信息化管理措施,在封闭巡视范围关键口门、坝区和河道入口处加装视频监控设备,将高清监控数据信息集成到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库区数字化信息管理。库区的全封闭管理,有效防止随意进入库区、丢弃垃圾、污染水体行为的发生,切实保护水源地水质安全。
于桥水库前置库工程净化水环境效果显著。前置库位于于桥水库上游果河,被誉为“生态过滤器”,由鱼塘改造而成,占地22km2,水处理面积18km2,年处理规模5.82亿m3,进水设计流量54m3/s,建有43个单元格,每格水平高度不同,按照规律种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有效吸收分解水体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6]。前置库于2017年8月投入试运行以来,年消减总氮比例38%,约1168t,总磷比例48%,约58t,大大减少入库氮磷含量,使水库水质不断改善。面对前置库面积大,情况复杂,管理无经验可循等困难,水务干部职工发扬不怕困难的水务精神,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攻坚克难,将水源地保护工作作为己任,全年无休守护好天津的“大水缸”。
此外,近年来市区两级加大工程治理投入力度,开展入库沟道治理工程、改造临水村污水管网和三格化粪池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湖滨带生态防护工程等,各项工程措施对减少库区周边面源污染具有显著成效[7]。
于桥水库上游潘家口水库和大黑汀水库网箱养鱼的底泥沉积物对于桥水库引水水质存在一定影响,引水安全存在一定风险,虽然潘大水库网箱养鱼已于2017年6月全部清除,但是多年来的鱼粪便、养鱼饲料沉积到水库底泥中,底泥富含大量氮磷等有机物,数量大、清除难,底泥吸附富营养能力饱和,并开始释放污染物,底泥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具有直接性和持续性,严重影响水库自净能力[8]。水生态环境水平是区域性综合治理的总体反映,下游水质必然会受到上游污染的影响,解决潘大水库底泥污染源问题,对于桥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对巩固于桥水库水环境治理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9]。
根据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第十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向蓟州区反馈督察情况”通报,通报指出截止2018年8月底督察组督察结束时,“库区周边存在2627户养殖散户,粪污排放极易造成水库污染”。养殖散户具有地理分布零散、治理易反复的特点,畜禽养殖粪污含有氮、磷、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畜禽粪污对水体的污染主要为有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和有毒有害物污染,如果畜禽粪污随雨水进入于桥水库会恶化水质,威胁水质安全,对生产生活取用水质量带来影响[10]。因此,需要加强粪污治理力度,建立长效管控机制,持续推动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消除污染隐患源。
为保护于桥水库水源地水质安全,近年来天津市对于桥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开展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施林草湿地工程、畜禽养殖场治理、关闭污染企业、移民搬迁等,相关治理措施对水库周边百姓的收入来源、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库区百姓在于桥水库保护中做出了巨大贡献[11]。如何对库区百姓进行妥善的补偿安置,让百姓付出代价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应的社会回馈,这是作为一个水务人应该思考的社会责任。
为扎实持久推动水源地保护工作,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议由市水务局和蓟州区政府双方牵头,以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及时沟通信息、共商解决办法、达成共识、形成工作机制,推动任务顺利进行,将水源地保护工作走深走实,更好造福于天津人民。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出台联席会议管理办法,规定每年会议召开时间。会议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市局与区级水源地保护工作,研究解决水源地保护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审议水源地保护规章制度政策,部署实施科技创新成果;听取国家、市级督导组以及相关专家工作意见建议;督促检查水源地保护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联席会议参会相关政府、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协作处理好水源地保护各项问题,及时提出联席会议讨论议题,按要求参加会议,并落实好会议研究决定的各项任务[12]。
探索南岸拆迁用地的经济林种植产业模式,根据气候环境和北岸马伸桥镇等已建立起来的农业种植模式,在水库南岸进行蓝莓产业园、核桃产业园、草莓产业园等经济林种植项目,公司专业化管理,用种植利润补偿公司部分费用,雇佣当地百姓,减少就业压力,解决百姓生活问题[13]。强化于桥水库北管措施,确保农村污水管网、三格化粪池有效运行,水流到头,组织专业清掏公司,按清掏户数的多少,进行包村包户及时清掏服务,保障设施有效运行[14]。强化检查执法力度,对保护区内违规畜禽养殖、倾倒垃圾、破坏围网等现象进行查处。适时开展于桥水库北岸拆迁工作,完成于桥水库二级保护区内全封闭管理。
天津市已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林草湿地工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畜禽养殖改造等工程对库区百姓进行生态补偿[15]。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是对库区百姓基础性、实际性的生产生活补偿,同时也会随着补偿期限到期、社会经济发展、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而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推动生态补偿向纵深发展。同时,将引导区域产业布局与生态补偿机制相结合,探索政府补偿库区居民转产,成立专业部门对渔业资源统一捕捞、统一管理,利用已注册商标的“州河鲤鱼”优势,做政府精准扶持产业,加大品牌宣传设计、劳动力培训、研究鱼产品深加工项目,增加鱼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百姓经济收入,解决移民就业问题。
近年来随着于桥水库上游河北省大力治理水生态环境,尤其是清除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网箱养鱼,使得水质明显好转。研究科学调水机制,出台调水管理办法,根据来水质量,建立补偿机制,监测水质,对来水水质按月评分,按评分结果进行奖惩,即是对上游大力保护水资源工作的支持,也是防止来水水质不达标,对下游水环境造成损害的一种保护措施[16]。加大引水力度,既对于桥水库水质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以解决天津市南北水量分部不均的问题,推动全市水环境持续向好。
于桥水库南岸拆迁扫尾工作对44个村332户进行拆迁,503.3hm2土地进行复垦复绿。随着南岸拆迁扫尾工作的推进,出现一些学校、单位等公共房屋资源建筑物空闲,无法继续使用的公共资源建筑物将面临着拆除的结果。如果将南岸学校、单位等公共资源建筑物建成护水宣传馆,既避免资源浪费,也可以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建筑形式、立面外形、平面布局、使用功能,结合文物保护、合理布局,在于桥水库南岸沿线每隔几公里,改建成一座护水宣传馆,将每个宣传馆设计成不同的时代和主题,记录于桥水库建库历史,宣传护水精神,提高百姓保护水环境意识。
经实地调研,拟将华严寺中学改造为水务培训教室、将五百户镇水利站改造为展览馆、将天津鑫昌投资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改造为水务放映馆。华严寺中学房屋结构可靠,使用功能完整,建筑物老化破损问题较轻,改建时可以在不改变房屋结构的基础上,直接利用现有教室作为水务培训教室,同时利用操场空地建模拟堤坝,进行堤坝管涌防护现场教学,教学活动严格按照法律发挥保护水源地环境;五百户镇水利站具有平房建筑特点,每个平房作为一个主题展览馆,展示一个历史阶段,从南到北以建库之初、引滦入津、南水北调三大时间主线进行设计,配合沙盘模拟、实物、展图等方式布置展馆;天津鑫昌投资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建筑物具有结构可靠,开间大,单体面积大的特点,场地开阔,方便停车,适合容纳人员进行影片放映演示。
本文对目前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给出解决措施,并详细叙述护水宣传馆的改扩建工程,措施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在解决民生就业问题,使本市水环境持续向好,加强人们水生态保护意识具有指导意义。但水环境具有流域性和连通性,如果仅依靠属地政府,不注重上游来水水质,治理成效呈现反复性,本文对改善上游来水水质方面研究不足,只是提出科学调水的概念,下一阶段,将州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作为研究重点,探索潘大水库和于桥水库的三库联动治理措施,将整体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