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游辞赋创作试论

2020-01-07 23:06:24张雨顺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胡天辞赋

张雨顺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胡天游(1696~1758),又名骙,字稚威,号云持,清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石笥山房集》二十三卷。天游藻耀彪炳,是清代乾隆间著名诗人、骈文家和辞赋家。其诗歌出入昌黎、山谷间,朱庭珍评曰“亦足以成一家,又非樊榭、谷人、仲云辈所及矣”[1]192,将胡天游诗歌置于厉鹗、吴锡麒、吴振域之上,评价颇高。其骈文“得唐燕、许二公之遗”[2]8,袁枚赞曰“稚威之文虽偶实奇”[3]8,刘声木认为天游“骈文当推为国朝冠冕”[4]494,都强调了其骈文之地位。其辞赋重情尚文,兼有诗家与骈文家的长处。目前关于胡天游的研究,集中在诗歌和散骈文方面,辞赋则付之阙如,仅昝亮《胡天游骈文试论》一文简要提及,一些文学史著作也大多论述简单,未进行专门的研究。此外,胡天游《石笥山房集》为他人辑选,且多次重刊增补,因此其赋作的真伪也值得细究。本文在考辨胡天游辞赋创作情况的基础上,从“重情”与“尚文”两方面展开论述,以就正于方家。

一、胡天游辞赋创作情况略考

清代咸丰二年(1852 年)刊刻的胡天游《石笥山房集》收有辞赋共26 篇,分别是《律吕相生赋》《玉芝赋》《承露盘赋》《上林春燕赋》《幽兰赋》《芳草赋》《临风舒锦赋》《麦秋赋》《秧马赋》《秋月赋》《石鼓赋》《春草碧色赋》《红药赋》《绿苔赋》《书带草赋》《蝇赋》《秋霖赋》《览征途赋》《土圭测日赋》《孤山伯夷庙赋》《窃曲赋》《和感二鸟赋》《方竹杖赋》《静夜秋思赋》《笠山赋》《梦晴赋》。然而,清代文人任端书《南屏山人集》中收录了赋作共16篇,分别为《御试律吕相生赋》《玉芝赋》《承露盘赋》《上林春燕赋》《幽兰赋》《芳草赋》《临风舒锦赋》《麦秋赋》《秧马赋》《秋月赋》《石鼓赋》《春草碧色赋》《红药赋》《绿苔赋》《书带草赋》《蝇赋》,这些赋不仅题目与胡赋相同,而且内容毫无二致,仅个别文字为异体。因此,笔者认为上述16 篇赋是否为胡天游所作仍有待商榷。

以《律吕相生赋》为首的16 篇与另外10 篇赋,在艺术风格、形式特征、思想内容上具有较大的差异。风格上,前者清新而雅致,后者或沉郁,或悲慨,或清新;形式特征上,前者骈偶整饬,多用隔句对,后者骈散交融,多用单句对;思想内容上,前者虽造境写物,但鲜少寄托,许多赋作存在“润色鸿业”的倾向,后者则寄意笔端,抒情性较强。因本文将在第二、三部分论述另外10 篇赋,所以现在主要对16 篇赋进行阐释。

从风格上看,16 篇赋具有清雅的艺术风格,多以清新秀丽的笔触去描摹事物,善于取景造境。如《秋月赋》描写月夜下诸般景物,设色旖旎,辞气清新,展现了明净的琉璃世界:“于是夜静花多,辉长影直,丽丹凤之层城,照铜龙之广陌。光曙琼楼玉宇,豁窗扉而朱雀将翔;凉冲碧瓦金茎,灿鳞甲而石鲸动色。”[5]411又如《芳草赋》云:“映鱼鳞而斜展暖云,则低惹千重;迷卵色而横浮暮雨,则遥连一片。”[5]408描写了草色与暮雨、暖云交相辉映,相互连接的景象,笔触细腻,雅致动人。《承露盘赋》:“圆规乍吐,等华盖兮舒轮;园影无亏,似池荷兮浮碧。法帘前之素魄,刻舞凤而双安;象海上之清辉,护蟠螭而共宅。”[5]405所取意象如“华盖”“舞凤”“蟠螭”皆典丽富贵,而“池荷”“素魄”“清辉”则素洁清新,两种意象共同构成了清雅典丽的艺术风格。此外,如《芍药赋》《玉芝赋》《春草碧色赋》《绿苔赋》《上林春燕赋》等,皆清丽雅致,不再赘述。

从形式上看,这16 篇赋对偶工整,涵括了单句对、隔句对、多句对等方式,其中隔句对为盛,且变式甚多。如《律吕相生赋》开篇对以四六隔对、四七隔对、六六隔对起势:“伊律吕之舍微,当轩皇而肇始;导元化于自然,本阴阳之妙理。桐花丽日,坐扈阁以春融;宝鼎歊云,值南郊而画美。归昌应节,弇州之鸣鸟出来;荣猨制音,大夏孤篁斯起。象雄鸣于六管,乃天地而同和;合神耦之双成,尽幽元而可纪。”[5]403七六隔对如《书带草赋》:“青青则含露滋春,足点丹铅之笔;斐斐则和烟弄晓,疑分汗竹之光。”[5]415七七隔对有《承露盘赋》:“瀼瀼则降自中天,灵雨相将以共溥;霭霭而注兹尺五,醴泉堪喻于无源。”[5]406八六隔对如《芳草赋》:“扶人柳而缃影争深,结藏鸦之粉堞;带龙池而翠痕交锁,遍浴鹭之晴州。”[5]408此外还有六八隔对、六四隔对、八五隔对等形式,这些隔对在词性、句式、句法结构上都十分整饬,显示了其雕琢之深。

从创作倾向上看,这16 篇赋中有不少篇目有“润色鸿业”的倾向,一些赋作的吟咏对象寄寓了祥和、富贵、繁华等诸多瑞意,如“上林春燕”“玉芝”“芳草”“春草”“幽兰”“红药”等。如《玉芝赋》描绘玉芝出生时的瑞象:“俄焉芳飚扇乎庭,金光流于楹,炫烂焕郁,蔚勃离陆。”[5]404正因如此,它被视为一种瑞草。“考厥瑞于符牒,应圣人而始生。则惟玉芝为宝兮,尤殊最乎众灵。冠土木肉石而君之,又何羡乎云軿与月精”[5]404,玉芝是土木肉石之中的君王,它的出现预示着圣人的现世。“今天所以锡皇汉者,殆其是欤”[5]404,表明正是汉朝群贤辈起,玉芝才应运而生。赋作吟咏汉时玉芝,实际上颂扬了清代群贤荟萃、文治武功的太平盛世。赋以“群伯列颂,达乎四译。降洪庥惟上德,传乐府永无极”[5]405结尾,祈求洪福庇荫,可谓用心良苦。《芳草赋》罗列了诸多瑞草的意象:“要未若钟乎土德,散自星精,实为瑞应,通彼神明。入尧厨而萐秀,倚唐阶而蓂生。白虎则征夫紫脱,鸿隄则记夫华苹。与屈佚而指佞,表轩宫之化成。”[5]408萐草、蓂草、紫脱、华苹、屈草都是瑞草,太平盛世生于帝王庭院,象征着帝王修德而带来的升平景象。又如《秋月赋》认为月夜清光“乃符七政之奇”“此则明灵之上瑞,盖昭昭乎若斯”[5]411;《上林春燕赋》曰:“呈夫上瑞长祥,愿发于玉筐;吐此丹书集户,方同于赤雀。”[5]407两赋都在细致刻画景物后,突出其祥瑞之意,“润色鸿业”的意图十分明显。

总之,这16 篇辞赋清新雅致,骈偶整饬,且存在“润色鸿业”的倾向,与清代翰林院赋的特点相吻合。第一,清代翰林院赋以清雅为宗。第二,清代翰林院赋多为律赋,骈偶整饬。第三,清代翰林院的职能之一便是“润色鸿业”,许多赋作常常带有“颂圣”的意味[6]203、231、236。不难看出,16 篇赋的作者深受翰林赋风影响,或曾供职翰林。因此,考察胡天游与任端书的生平,或为确定赋作归属的关键所在。首先看胡天游的生平:胡天游于雍正年间两举副榜贡生。乾隆元年(1736 年)被举博学鸿词,因服丧未试。乾隆二年(1737 年)补试,因鼻血大作污染试卷而作罢。乾隆十六年(1751 年),举经学,复报罢[7]5859-5860。胡天游仕途坎坷,人生失意,与政治疏离,16 篇辞赋的特点似与其经历相悖。任端书,字晋思,又进思,号念斋,江南溧阳人。清乾隆二年(1737 年)丁巳恩科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相较之下,任端书的翰林经历更能解释这些辞赋的特点。

在一些细节上,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些辞赋为任端书所作。胡天游《石笥山房集》中的《律吕相生赋》,在任端书《南屏山人集》中为《御试律吕相生赋》,多了“御试”二字,任端书同榜榜眼林枝春的《青圃文钞》卷五中也有《御试律吕相生赋》。清代翰林院的某些考试,如庶吉士散馆考试,题目一般由皇帝所出,因此被称为“御试”。法式善《槐厅载笔》卷八载:“二年(案:乾隆二年)丁巳科庶吉士散馆《律吕相生赋》,赋得《藏珠于渊》八韵,第一名张映斗。”[8]413可知,《律吕相生赋》为乾隆二年(1737 年)庶吉士散馆试赋。任端书和林枝春为乾隆二年一甲探花和榜眼,官授翰林院编修。一甲进士虽已授职,但仍需同庶吉士一起学习,并参加三年后,即乾隆五年(1740 年)的散馆考试[9]107-108。因此,为了在散馆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任、林二人以往年试题练笔,也在情理之中。而胡天游既然未入仕翰林,自然不会写作此赋。此外,任端书《春草碧色赋》序曰:“长春多暇,何克思同门以所制《春水绿波赋》见示。”[5]412何克思,即清乾隆二年(1737 年)丁巳恩科会元何其睿。从序言来看,任端书与何克思不仅为同榜进士,而且私下有赋艺上的交流。由此看来,此2 赋连同另外14 篇赋一同被收于任端书《南屏山人集》中,其归属不言而喻。

值得注意的是,胡天游生前不注意保存作品,佚失甚多,其别集为他人辑选而成,误收任端书赋作的可能性很大。齐召南《胡稚威集序》云:“第余所知其生平随手散佚既多,则未知今日校刻果能萃其菁华否也?”[10]233胡天游性格倜傥潇洒,所作随手散佚,其别集并未在生前编选刊刻。乾隆三十四年(1769 年),天游子胡元琢携遗稿拜访程晋芳,请其选定,编为《石笥山房集》十六卷,其中赋一卷、诗八卷、骈散文七卷[11]740,未行于世。此后,乾隆年间有赵希璜刻本,已佚。嘉庆三年(1798年)阮元曾刻《石笥山房集》十卷,其中文六卷、诗四卷。又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四世孙胡学醇据家传本刻《石笥山房全集》十八卷,其中文六卷、诗十二卷。咸丰二年(1852 年)胡鸣泰重刻《石笥山房集》二十三卷,其中赋一卷,为目前通行本。据杨以增序可知,此本以道光家传本为底本,校参以杨以增藏本和赵希璜本,原刻之外,文集补遗一卷、诗集补遗二卷、续补遗二卷,并未对辞赋进行补遗[2]4-5。由此可知,道光本便收录辞赋26 篇,以此推断出家传底本收有26 篇赋,其中便有上文提及的16 篇赋。

那么,为何胡天游后人在编选《石笥山房集》时会误收任端书的16 篇赋呢?笔者推测,应是胡元琢与程晋芳误将任端书的辞赋视为胡天游遗稿所致。任端书《南屏山人集》十一卷中有诗十卷、赋一卷,卷首分别有陈兆仑、胡天游、齐召南所作序。其中陈序作于雍正十三年(1735 年),齐序作于乾隆四年(1739 年),胡序未署时间。由此可知以下信息:其一,胡天游与任端书有往来,曾见过任端书《南屏山人集》并为其作序。第二,《南屏山人集》见稿时间应是雍正十三年(1735 年)至乾隆四年(1739 年)左右,远早于胡天游《石笥山房集》初次刊刻的时间乾隆三十四年(1769 年)。因此,胡天游存有任端书文稿,具有较大的可能性。程晋芳《胡稚威文集后序》曰:“其(案:指胡天游)子元琢孝廉奉其遗稿访余,且属余选定。余视之,则真草相半,先后错乱,或字迹漫漶不可晓。”[11]740从程晋芳的记述来看,当时胡元琢所提供的遗稿,篇目之间次序混乱,楷书与草书夹杂,十分漫漶,其中混杂有任端书《南屏山人集》文稿也未可知。况且,程晋芳与胡天游仅有一面之缘:“洎癸酉岁,余应京兆试,始识稚威……又数年,往金陵,袁君子才示于所作稚威哀辞,乃知客死汾晋间。”[11]740程晋芳于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 年)与胡天游订交,见过其字迹,但不久便分离,数年后才从袁枚处得知天游之死。虽然程胡两人惺惺相惜,但时隔多年再见天游遗稿,真草相半,字迹漫漶,未必能辨认清楚,误选任端书辞赋的概率较大。

基于以上种种,我们认为胡天游《石笥山房集》中与任端书《南屏山人集》中重名的16 篇赋,实则为任端书所作,胡天游所作赋唯《秋霖赋》《览征途赋》《土圭测日赋》《孤山伯夷庙赋》《窃曲赋》《和感二鸟赋》《方竹杖赋》《静夜秋思赋》《笠山赋》《梦晴赋》10 篇。

二、胡天游辞赋“重情”论:寄意笔端,以情取胜

自康熙十八年首设博学鸿词科以来,辞赋一改清代初期骚屑激宕的风格,到乾隆、嘉庆年间转变为醇雅沉博的赋风,兼有颂扬夸饰的特征。虽然此时仍有一些迁客骚人的失意之作,但并非主流[12]59-60。胡天游得益于诗人与骈文家的身份,他的辞赋因此具有“重情尚美”的特点,其中“重情”指的是辞赋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这种抒情性,是对清代中期醇雅博丽的盛世赋风的反拨,因而别开生面。胡天游辞赋的抒情性有两种表现,一方面是抒发感情,即抒发对人生坎坷遭际的不平之情,另一方面是表现性情,即表现狷介、不合于俗的高蹈性情。

首先,胡天游生平坎坷,仕途失意,他的赋多抒发颖士穷途之感,郁结着自伤自悼的不平之气,沉郁而悲慨。《秋霖赋》序曰:“乾隆丙辰冬,余被征诣长安。迨明年尽夏,费留且久,慨然思归。值凉风散秋,淫潦洪集。意不自得,乃假司马长卿、董生缀述为赋。”[2]16胡天游于乾隆元年(1736 年)举博学鸿词,因服丧未试。乾隆二年(1737 年)七月补试,因鼻血大作污染试卷而作罢。此赋应写于乾隆二年博学鸿词科之后,抒发了零落失意之情。赋描写了秋日淫雨下事物受困的情态,实则隐喻了自身羁留京城、无所成就的窘状。“鳞见陆而相攸,鸟穿巢而不定。淖御史之青骢,沮陈王之画乘。止墨翟于闾中,困伯桃于路罄”[2]18刻画了事物为秋霖所阻的姿态,末句用墨翟与伯桃二典,抒发自己入仕未果的困顿。又有“几遭遇巾角之折,久夺弓腰之劲。履则东郭频嗟,葛则西华失胜”“穗长庲而零落,葵于陵而蹭蹬”“室惟长铗,囊余断蟫;泾泥五斗,咸关一身”[2]18等语,多言不得志之情,写穷困潦倒之态。

《览征途赋》述写羁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从题目上看为述行赋,实则为咏古赋。作者自云“嗟予行之孔久,亦长歌以自咍”[2]21,将所至地点与历史人物相联系,臧否历史以“自咍”,寄托了壮志未酬的情思。在叙写太湖美景时,赋作反用范蠡归五湖的典故,表达了未能建功立业的苦闷:“恨未成名于三徙,不得追鸱夷于五湖。”[2]19在铺叙延陵(今江苏常州、江阴、丹阳一带)风光时,作者“怨春申之弃贤,亦何尤乎孙卿”[2]19,表达了对贤能受谗、君王失聪的沉痛喟叹。行至长江附近,作者“顾大江之涛涛,酹祖生以鼓櫂”[2]19,借祖逖功业未成身先死的际遇自伤自悼。到了苏北、山东一带,作者便凭吊项王:“吊项王之咤哑,忽掩帐而悲歌。”[2]20又如“感夫子之相知,遇程生而赠帛”“骋穆陵之故磎,想吕叟之钓遁”[2]20等语,暗含对孔子对程生倾盖而语,太公望垂钓得重用的歆羡,与自己无人赏识的境地形成鲜明对比。赋作的最后,作者自言“谅才在其必扬,终道伸而自信”“吾将呼任公子,以与投钓于蓬莱”[2]21,不仅是自勉之语,也表现了作者远大的志向和达观的心境。

又如《和感二鸟赋》为和韩愈《感二鸟赋》之作,情感与《览征途赋》《秋霖赋》类似。韩愈原作批判了统治者埋没人才,任用无德者的行径,与胡天游产生了超越历史的情感共鸣。胡天游此赋抒写了生不逢时、沦落失意之叹,如“独怅怅以遵路,适投笑于婴患。思屈曲而相缪,情轣辘以争绞”“叹时数之未来,即圣贤其安道”[2]24,沉郁顿挫,悲情缠结。而如《孤山伯夷庙赋》以骚体行篇,情感郁烈勃发,借凭吊伯夷抨击了世道的黑暗与混乱:“众垢党而曷分兮,袭幽夜之缥昏。鲍则贵而咸芳兮,变牛矢兮荃荪。盗跖固以为圣兮,唯乡人之德馨。”[2]23奸人结党营私,大盗成为圣人,小人被视为德高望重之人。然而真正的仁人义士,则蒙受侮辱:“鲁蹈海而为义兮,撄众眦之所顽。申抱石而成咍兮,或犹憎其勿先。”[2]23充斥着自伤自悼的不平之气。

其次,胡天游的赋作是其狷介、超然性情的体现,如《笠山赋》《方竹杖赋》《孤山伯夷庙赋》皆为此类。《笠山赋》乃为胡天游好友徐廷槐所作。全祖望《笠山图记》云:“东浙山阴之临浦,有小山焉。盖一卷石多也,予友徐君廷槐世居其地,从而名之曰笠山,因以为字。”[13]1161笠山,徐廷槐隐居地,其山“一卷石多”,如拳大小,方圆甚小。徐廷槐倜傥飘逸,并不因笠山之小而弃之。天游此赋以此出发,采用主客问答的体制,设置“杂然献疑者”与“客”两人进行辩驳。“杂然献疑者”认为笠山“兹山蕞蕞,跛羊所易,等堂坳之膠芥,讵敌太行之遗塊”[2]26,十分渺小,如同堂坳之中的杂草,与徐廷槐超然的性情不相合。而“客”则认为“徐子放道而行,采真以游,其襟怀本趣,天随神动”[2]26,徐廷槐并不介怀外形上的得失,而是追求精神上的符契。赋作明显申扬“客”的说法,以此赞扬徐子“形眇一室,而兴寄乎九州”[2]26的高蹈情操,反映了胡天游的精神追求与超然性情。

《方竹杖赋》为咏物赋。方竹节劲坚硬,竿部呈方柱形,与一般竹子圆柱形的体态甚异,文人因此将其视为直节劲气、超凡脱俗的象征。赋作借方竹杖表达了自己节劲耿介的气节:“此夫虚其内而直其外者欤,抱其节而不受命于岁者欤,温如玉而廉刿者欤,棱角而无峭厉者欤。虽众君子之独处,切犹耿介而不比。”[2]25方竹杖正直节劲,温润如玉,磊磊落落,周而不比,有君子逸操。但正因如此,才会遭遇小人忌惮:“倘乖好之或殊,或遭刓而成累。”[2]25赋作在体现胡天游性情的同时,也寄寓了对小人迫害君子的愤懑之情。

此外,胡天游的一些抒情小赋写的情意盎然,清新流丽。如《静夜秋思赋》以女性化的视角抒发离思,情意缱绻。《梦晴赋》以梦境入赋,所铺写景物由混沌灰暗转向清晰明净,实则是心情由低沉变为明快的象征。胡天游还有一篇《窃曲赋》,议论和抒情结合,通过对社会极欲病态的描写,表达了对纵情滥欲的批判。

三、胡天游辞赋“尚美”论:铺采摛文,骈散交融

胡天游在《与朱孝廉书》中说:“近世于文章,绝无解者,但得竖夫刍儿涂巷语言,乃谓之工,反是乃谓之不工,工不工傎悖。”[2]68表现了他对具有审美性的文学语言的追求。因此他的辞赋具有“尚美”的特质,具有艺术的美感,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铺采摛文,善于铺陈与刻画;在语言形式上骈散交融,自由洒脱,不拘一格。

(一)铺采摛文,工于刻画

胡天游的辞赋善于铺陈,具有汉大赋“极声貌以穷文”的艺术美感。《笠山赋》中“杂然献疑者”铺陈笠山之小,曰:“兹山蕞蕞,跛羊所易,等堂坳之胶芥,讵敌太行之遗块。是名笠焉,琐屑谁对,不密而堂不盛,而防势未盈乎一瞩。如寄蜗以左触,貌撮土之部娄,似数篑而輒休。”[2]26运用比喻手法,将笠山视为杂草、蜗牛角和筐土,又将其与太行等名山相比,突出其小,夸张而形象。而“客”认为虽然笠山渺小,但地理位置特殊:

且试与子登笠山而望,其东缥渺浮蔚,乍隐乍出者,秦皇之尝望而登者也。其西南轩耸雄荦,若举若扑者,为富春之山,子陵所以垂钓、伯符仲谋之所钟而兴者也。南柬崞虮,五泄悮俱,泄云吐瀑,距雷而迸雨者,仙人逸士之所栖遁、而精祗灵怔之府也。大野北顾,垂天无极,盖南朔尾间之间,而日月之所浴也。岑岫络组,近远辏斗,或联朋俦,或接尻脰。波汹鳞蹙,云屯阵撵,屏障合沓,象马奔骤。霍而宫之,若大将处乎笠毂,握奇以制其中权,而漀虎环哮咸听命于一授。钱塘怒潮,猎铄万马,挟浦阳之长流,观海若而柬驾,冯凌确砰,目眩心玺。[2]26

洋洋洒洒数百字,不厌其烦地介绍了笠山四周的名山及其相关的历史典故,从各个角度、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细致刻画了登顶笠山所看见的壮丽风景,富有文采和气势。其他如《览征途赋》《土圭测日赋》《秋霖赋》等皆铺采摛文,文采斐然,不再赘述。

胡天游的辞赋工于刻画,善于营造气氛和意境。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曰:“稚威文工于刻画,而纪事之法甚疏。”[14]1012虽然指出了其短于叙事的弊病,但也肯定了其文章工于刻画的特点。《览征途赋》描绘吴越间风景曰:“阪九折兮尤复,路三暮而仍迂”“渺层波于具区,实坼浸于句吴。含群峰之缥缈,漱遥天而有无”[2]19,各类形容词的使用,将山势回环,水汽蒸腾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描写射阳风光曰:“萑葭霍霍,茨苇微微。岸树荠速,沙墟雾迷。汀禽喧渚,江藻合矶。”[2]20使用了“霍霍”“微微”“迷”“喧”等形容词,展现了草木茂盛,水汽氤氲,汀禽和鸣的水乡图景。又如《静夜秋思赋》曰:“静朗金闺,空融素闼。韵籁凄篁,疑芳剪樾。晃眼河长,吹腰风结。修袂罩烟,织罗洞月。月华兮晖晖,烟景兮微微。”[2]25叙事视角多变,空闺之静朗与月景之朦胧凄清互相映衬,形成了澄澈明净的意境。

(二)规仿六朝,骈散交融

程晋芳《胡稚威集后序》曰:“往稺威尝告余曰:‘吾最恶四六二字。夫骈体者,散体之变耳。古人文,单句行双句中何限?乌有字必四、句必六者?’”[11]740可见,胡天游不满对仗工整的“四六”隔对,偏爱骈散交融的文章体式。这种骈散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辞赋创作。在述及胡天游辞赋渊源之时,程晋芳评曰“赋则规仿六朝”[11]740。“六朝”的跨度较大,各个时期的赋风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若根据赋作的骈散程度来划分,则可粗略划分为魏晋体与齐梁体。南朝齐以前,赋并未彻底骈化,仍以骈散交融为主。到了南朝齐代以后,赋彻底骈化了,骈赋成为创作主流[15]155。胡天游的赋具有魏晋时期赋作的特点,既有对偶工整的语句,又兼散文的笔法,因而骈散融合,自由洒脱。

胡天游的辞赋多用单句对,鲜少有偶句隔对。如《秋霖赋》描写雨势云:“滥积气于咸池,铺高雯于江汉。声则三峡俱回,势则百川并灌。挂锟竹而森飞,舞组骖而不断。碎鸳瓦于魏宫,冷芝房于汉殿。度参差于甲帐,湿霏微于罗荐。”[2]17句式整饬,对偶较工整,富有气势,与秋霖夺人的声势气场交相辉映。又如《览征途赋》:“观伯气于江东,占黄旗于域中。挺伯符之冠杰,矫奕奕以犹龙。丹匿剖以纡蒜,堰石唱而循珑。薤坚气之镇璧,撞征神之大钟。”[2]19描写江东之霸王之气象,使用整饬的句式,更显雄壮慷慨。

胡天游的赋作并非不用偶句隔对,在《土圭测日赋》中,隔句对的使用较为频繁,但一些隔句对的对仗并不严谨,显得任性洒脱,是其“最恶四六二字”的体现。如“七七”对“九七”:“染八量而协度者,精观合辙于坤乾;上下表五设而居中者,用正广轮于南朔。”又如“七五”对“六六”:“东西故七尺九尺,殊五施之设;地员步百步干,宁三井之算句。”甚至还有长句相对:“烈圭树八尺之表,所以当八万余里于太媪之神;表平八方之风,所以应八寸之管于太蔟之节。”[2]21-22皆不合常规,随性恣意。

一些辞赋句式整齐,但对仗并不严谨,具有散文笔意。如《方竹杖赋》曰:“有一丈人,来自闽壖,入室卓尔,负壁不言。主人怪之,就而察焉。”[2]25《和感二鸟赋》:“窃不谅夫艰难,固又莫可以众。志遑遑曰有属,非得位其焉如。叩君门以天峻,倘不悦于陈书。”[2]24《览征途赋》云:“磊确就石,旷莽滕沙。鸟雀叫噪,灌棘盘遮。知黄能之为厉,凭羽山而自诃。”[2]20《秋霖赋》:“地矣盖厚,天乎至仁,茫茫宇宙,浑浑烝民。子本周民,为王祈父,夷从士伍,圭章守焉。”[2]16-17在视觉效果上,各个小句字数相当,十分整齐,但在句法、词性上并未一一对应,虽骈实散,骈散交融。

此外,胡天游的辞赋句式富于变化,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笠山赋》采用了主客问答体式,在“主”“客”发问或辩驳之时,多用散句:

有杂然献疑者曰:诗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禀隆穹以崇德。固君子之所履,东南山水,莫奇于越。秀岩飞壑,天下所甲,无不丽巧伟怪,峥嵘而崱屴。若壮天杰人,俨著图籍,是讬是宜,可以依咏而勿释也。[2]25-26

句式以四字句为主,间以五言、六言和八言,笔法飘逸洒脱,不拘一格。再如“且试与子登笠山而望,其东缥缈浮蔚,杂隐乍出者,秦皇之尝望而登者也。其西南轩耸雄荦,若举若扑者,为富春之山。”[2]26句子长短不一,杂以“且”“其”“者”“也”等散文中常见的字词,以散笔行文,严格来说并非辞赋正格。又如结尾云:“于时主人忘言,莞尔而颔。或乃大笑,拊手称善。张躬起立,命客为乱……歌阙,声震林表,鼓发天籁。无不意满,扬舞旌旆。须臾,堕明月于清樽,引流光而共醉。”[2]26-27作者杂糅以表示时间和方位的词“于时”“歌阙”和“须臾”,有意打破整饬的句式,形成了骈散融汇的语言风格。

一些赋作杂用骚体与骈体句式,别具一格。如《览征途赋》:“吊项王之咤哑,忽掩帐而悲歌。望云龙于沛砀,亦萧瑟而沈磨。天阴阴兮寒飘急,雨酸然兮水洪波。林麓兮泉晦,川原兮势斜。”[2]20楚辞体特有的骚情琐屑,与项王身死的悲壮相符契。又如“谅时世之乏贤,日倾盖其何益。鲁酒虽薄,河鱼可尝。春盎盎兮客醉,天悠悠兮路长。叩田叟而验岁,入井聚而憩装。”[2]20于骈句中杂以骚体,句式灵活,情感表达流畅。《静夜秋思赋》虽为骚赋,但亦杂以四字骈句:“秋虫兮夕清,秋猿兮夜惊。引流萤于远幔,飘凉霭于闲庭。静朗金闺,空融素闼。韵籁凄篁,疑芳剪樾。晃眼河长,吹腰风结。修袂罩烟,织罗洞月。月华兮晖晖,烟景兮微微。”[2]25音节忽缓忽急,语言清丽,情思婉转,文气流畅。

结语

胡天游作为清代中期著名诗人和骈文家,肆力创作骈文与诗歌,留下了大量的作品。相反的,他的辞赋数量则相形见绌。然而胡天游的辞赋“重情尚文”,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强烈的抒情性是对清代中期醇雅沉博的盛世赋风的反拨,其语言风格之骈散融汇是其骈散观念的反映。无论是从辞赋史上,还是文学批评史上,抑或是骈文史上来看,他的辞赋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胡天辞赋
辞赋神鹰银铠图序
时代报告(2022年3期)2022-05-05 02:11:23
胡天妮:种小麦应用智能喷灌设施节水50%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Solar broadband metamaterial perfect absorber based on dielectric resonant structure of Ge cone array and InAs film*
Order Allocation in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for Textile and Clothing
论民国辞赋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什么叫辞赋及其与对联的关系
对联(2019年2期)2019-11-13 05:07:59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
神仙观念在汉代辞赋家书写中的价值体现
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撷菁
Reliability Allocation of Large Mining Excavator Electrical System Based on the Entropy Method with Failure and Maintenance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