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苗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精辟概括了马克思的生平和伟大人格、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理论品格、学习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和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遵循。最近笔者阅读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9 年出版的朱妙宽老师所著的《马克思主义三化十二论》一书(以下简称《十二论》),觉得此书较好地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朱妙宽老师是1941 年出生的古稀老人。1956 年,他不足15 岁就购买华岗编著的《辩证唯物论大纲》,有志于学习马克思主义。1959年高考时,他的志愿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系,后由于客观原因,未能如愿(参见《十二论》第528页,后同)。50年后,他在2009年参加中央党校首届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时,他开始与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高放相识相知,后来高放教授在《江西社会科学》2015 年第7 期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双星合璧论》一文中,以及在本书封底专家点评中,都称他为知音(见第471页)。1963 年他在一家小商店里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著作,思考现实问题。列宁说过,赫尔岑懂得,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他认为,(广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是生命的代数学。1964 年写出10 万字的《生命的代数学》初稿(见第529页)。1971 年“9·13”事件后,他觉得有必要好好反思“文化大革命”,好好研究社会现实。作为这种反思的结果,他于1974—1979 年写出了17 万字的《社会解剖学——从唯物史观看社会现实》初稿(见第530页)。此稿是冒着遭遇“四人帮”迫害的危险、冒着双目失明的危险,极其艰难地写出来的。从此他树立了“我以我心求真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决心结合新的实际,学习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从1963 年以来的50 多年中,无论经历怎样坎坷、生活怎样艰苦、条件怎样困难,他始终不渝地学习马列著作,思考和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现实问题。在多年学习、思考和探索的基础上,2006 年他出版了46 万字的《马克思两大发现新探》,2019 年出版了53 万字的《马克思主义三化十二论》。半个多世纪的经历表明,他的人生是胸怀理想、不懈奋斗的人生;是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人生;是上下求索、自强不息的人生。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的理论工作者,笔者读了朱妙宽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历程所写的《十二论》后,不仅对他的许多创新观点、独到见解深表赞同,而且对他几十年来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深表钦佩;尤其对他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矢志不移,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更使笔者想到了伟大导师列宁所说的,只要听到《国际歌》那熟悉的旋律,就能找到自己的同志和朋友。所以,单凭朱妙宽老师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我就从内心将年长我十岁的他引为我的老师、同志、朋友和知音。
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精辟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本质特征和理论品格,指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十二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根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170多年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十二论》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宗旨和实现途径。根本宗旨是造福人民。实现途径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十二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书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绝不仅仅是在语言上通俗化、让人民大众易于理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大众化,要关注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各方面内容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是研究大众生活、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
《十二论》坚持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思想,例如,书中关于改革开放,关于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改革,关于民主政治建设和反腐倡廉,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关于教育改革,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都是来自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
《十二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锐意创新。例如书中提出,在哲学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包括一个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四个分论——自然哲学、社会哲学、思维哲学、人生哲学;人生哲学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部分,并提出了人生辩证唯物论、人生历史唯物论、人生科学论、人生价值论、人生幸福论。在经济学上,应该把传统的狭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发展为现代的广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通过发展创新价值构成理论,发展创新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提出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基本需要分配三结合的分配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创立相应的三结合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学说上,应该把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为社会主义科学体系。本书各章都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观点,不拟详述。
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如何学习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
《十二论》第三章社会主义科学体系论,许多内容正是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十二论》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十二论》第五章改革开放论中,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探讨了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十二论》第六章民主法治论,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探讨了如何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的一系列问题。
《十二论》第七章文化繁荣论,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强调正确认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重点探讨了如何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问题。
《十二论》第八、十、十一、十二章,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探讨了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等民生问题。
《十二论》第九章生态文明论,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探讨了遵循自然规律、改善自然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十二论》上卷三章,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进行了顺应世界历史巨变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回顾了一百多年来发生的世界历史巨变。
《十二论》第四章、第六章,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强调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等问题。
总之,《十二论》一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联系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十二个理论,较好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了一次有益尝试。
最后,从吹毛求疵的角度来看,该书如能更多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会更加切合中国实际。窃以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许多珠联璧合之处。从中国这次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来看,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作用,才使我国在短时间内取得抗疫斗争的基本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