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与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

2020-01-07 18:00李杰聪
探求 2020年5期
关键词:经济带广东经济

□李杰聪

广东省作为典型的沿海省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发展成绩,多年来在全国GDP总量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其中,广东经济的一大特点是沿海城市拉动区域发展[1]。因此,沿海经济带的建设,成为拉动广东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点。近年来,广东沿海经济带作为构建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重点之一,更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面对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时期,以及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建设需要新发展理念作为理论引导。2017 年5 月,时任广东省省委书记胡春华在省十二次党代会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需要始终遵循的战略指引”[2]。如何把握好新发展理念这个战略指引,将是广东沿海经济带未来发展的关键。

一、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的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特征仍然十分突出。创新能力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收入差距大仍然是现在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视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4]。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以及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的关键期,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恰好为此阶段的经济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此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认识与见解,诠释了新发展理念与经济建设的直接联系。

广东沿海经济带的概念正式确立于广东省人民政府2017 年底印发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 年)的通知》(以下简称《2017-2030 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囊括了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共15 个沿海地级市,构建了以珠三角沿海片区为核心,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都市群为两大经济增长极,以及汕尾、阳江为支撑点的“一心两极双支点”发展总体格局[1]。同时,广东沿海经济带也是“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的“一带”,这“一带”占了广东省GDP 的86.8%,是拉动广东未来经济全面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核心[1]。在广东沿海经济带规划中,广东省政府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作为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并在具体落实的方案上全面诠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要素,即将广东沿海经济带打造为“沿海创新集聚带、世界级沿海都市带、旅游与生态绿带、开放型经济引领区和高品质生活示范区”[1]。这体现了广东省委对于新发展理念的重视和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方向建设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决心。

二、广东沿海经济带的传统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关键的贡献。而以珠三角都市群为核心的沿海城市又是广东省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因此,总结和利用好广东沿海经济带的传统优势,才能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广东沿海经济带的传统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经济实力。广东的经济水平一直以来都走在全国前列,在高新创新产业发展上也极具优势,正向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进。广东沿海经济带的15 个地级市占据了广东省经济主要组成部分,2018 年GDP 总量达到9.29 万亿元,占全省95.55%[5]。人均GDP 达10.1 万元,按世界银行标准划分已经接近富裕国家发展水平。其次,国际贸易水平较高,港口基建日趋完备,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01 万亿元,意味着广东仅仅依靠沿海经济带的进出口贸易额就已经达到全国省份排名第一,超过第二名上海0.6 万亿元;在产业结构方面,三次产业比重为3.1:44.5:55.4,向发达国家水平靠拢,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日趋发达[5]。再次,高端科技创新势头良好,促使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据《2017—2030 发展规划》的数据显示,区域内全日制公办本科及以上院校36所,国家级高新区9 个、省级高新区6 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超200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5000 家[5]。雄厚的经济基础,高质量的创新水平,造就了广东沿海经济带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

二是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经过近年的交通基建布局,以珠三角为核心,向粤东、粤西两边辐射的区域交通系统已经逐步形成,主要由轨道、公路、水运、航空四大运输体系组成,目的是将整个广东沿海经济带连接起来,促进城际一体化和贸易运输,以及资源禀赋的整合。在城际轨道方面,深茂铁路江茂段于2018 年7月1 日开通后,湛江、茂名和阳江三个地级市也正式划入广东高铁线路图。至2020 年初,广东沿海经济带16 个地级市已全部通达高快速铁路[6];在公路方面,沿海经济带已经有较好的基础,16 个地级市已经完全通达高速公路[7]。此外,最近发布的《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 年)》指出,广东省将新建深中通道、广连高速、汕头至湛江高速汕头至揭西段、河惠莞高速紫金至惠阳段等2743 公里的高速公路项目,进一步完善广东沿海经济带重点城市的公路系统;在水运方面,由广州港、深圳港领衔,广东沿海经济带区域内遍布重点港口,从粤西到粤东,覆盖整个广东海岸线[8];在航空方面,沿海经济带共有广州、深圳、湛江、揭阳、珠海、惠州六大地级市建有民用国际机场,具有一定水平的航空客运和货运能力。其中,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将于2025 年前建成世界级空港,并以之为支点构建“3060”交通圈,即机场与市中心30 分钟通达,与珠三角主要城市60 分钟通达。届时,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广州空港经济区将成为跨境电商贸易的全国龙头和全球优选地,带动整个沿海经济带的跨境贸易水平。

三是自然资源。首先,广东沿海经济带地处中国最南端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水运道路发达,沿海大片深水港湾是建立港口的优质选址。以广州港、深圳港为首的港口带覆盖了整个广东沿海片区并形成网格化。其次,沿海区域的海洋水产资源丰富,海洋滩涂面积达18 万公顷。2018 年沿海经济带渔业总产值达1265.9 亿元,占广东省总值的91.9%。再次,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风能、潮汐能等环保能源开发基础好。数据显示,南海可开采石油储量达5.8 亿吨、天然气6000 亿立方米,可燃冰储量达15 万亿立方米,是国家未来油气勘探开采的重点区域。

四是地缘优势。广东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部,囊括了广东省全部海岸线,毗邻港澳,是南海的重要战略前沿,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出海口。自古以来,该沿海城市带就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支点。在明朝永乐年间,广州、汕头和湛江就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南部重要出海口[9];在清政府闭关锁国时期,广州因其地缘优势,成为全国当时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10]。如今,广东沿海经济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即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要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窗口。

三、广东沿海经济带的瓶颈和问题

尽管广东沿海经济带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广东沿海经济带要完成《2017-2030发展规划》的大目标,即打造世界级的沿海都市带,高品质和绿色生活区,仍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首先,尽管坐拥华为、腾讯、中兴等高新科技龙头企业,但广东沿海经济带整体的产业科技含量仍然偏下,高端产业集群偏少,并主要集中在深圳南山区和东莞松山湖两大高新技术园区,难以辐射到整个区域,低附加值产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仍然是GDP 的主要组成部分。据《2019 广东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广东省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是31.5%,大部分是因为深圳、惠州和东莞的贡献,分别为67.3%,40%和38.9%[5]。然而,广东沿海经济带其他城市的数据都明显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这说明沿海经济带其他城市的制造业结构仍然以低端和低附加值为主,而且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粤东、粤西各城市。其次,高端创新型人才数量仍然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广东自身的高等教育水平不足。与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对比,高等院校质量和博士学位以上学生人数均比较少。再次,核心技术水平不足。以专利授权量为标准,广东在2018 年有47.8 万件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一,而且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广东沿海经济带,在全国范围内水平较高。然而,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其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的自主研发使用权仍显不足,尤其是在重点发展的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上,主要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仍然被省外或国外企业控制,例如美国的高通、中国台湾的联发科技等等。可以说,总体上看,广东沿海经济带在产业层次、人才数量和核心技术水平仍显不足,导致其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阻碍。

二是区域内城市发展缺乏协调统筹。目前,广东沿海经济带16 个地级市中,较为发达的城市是广州和深圳。而佛山和东莞分别受其辐射,最近几年发展势头也较为迅猛。然而,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赶不上上述四市。粤东粤西与珠三角的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经济带一体化的格局仍然道阻且长。首先,从经济带各市GDP 总量来看,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从GDP 增速来看,东莞和佛山分别受深圳、广州影响,增速较快,但粤东和粤西地区的城市受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小,整个沿海经济带还远远谈不上共同发展,一体化进程较为缓慢[5]。其次,区域发展的不协调也体现在产业同质化的问题上。经济带内各城市没有利用好各自的资源禀赋,城市之间缺乏区域发展和一体化的观念,区域分工不明确,虽然省市政府对于每个地级市有其定位和规划以避免这一问题产生,但从落地效果来看还远远不够。

三是环境问题严重,开发与保护矛盾日益凸显。四十多年来,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如今看来,土地开发和污染过度已经造成了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从大气污染的角度分析,数据显示,2018 年沿海经济带的PM10 和PM2.5指数分别为49微克/立方米和31微克/立方米,虽然已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仍尚未完成国家生态环境部的2018 年生态修复指标任务○1;从水污染的角度分析,几十年的过度开发和只注重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已经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而且造成的环境损失不是可以迅速弥补的。根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最近发布的《广东省重点河流水质信息发布方案》,2020 年第一季度广东省共有21 条重点整治河流,其中20 条隶属于沿海经济带。在这20 条河流中,Ⅳ类(轻度污染)断面占比为39.6%,Ⅴ类(中度污染)断面占比为15.8%,劣V 类(重度污染)断面占比为22.8%[11]。总的来说,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在逐步改善并且成效明显,但水质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无法在短期内改善,如何调和好环保和开发这层关系,保护好广东沿海经济带的绿水青山,为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添砖加瓦,仍然任重道远。

四是对外开放质量需要继续提高。沿海经济带的对外开放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进出口额常年占据全国第一省份[5]。然而,新时代的对外开放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以及促进内外联动。然而沿海经济带正处于产业转型的时期,对外开放质量不足。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如今沿海经济带的主要外贸出口产值仍然来源于中低端制造业,尤其是机电设备产品,真正依靠技术的高端制造业产值仍然较少[5]。这一点应该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看待,现在高质量制造业一般来说都是前端最具含金量,也就是技术和专利,而中后端的包装、加工和营销的盈利都是少数。虽然沿海经济带产业一直往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方向改革,但较为成功的只有深圳,其他城市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五是城乡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公平问题亟待解决。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一方面让部分人“先富起来”,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诠释“共享”理念的目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是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决定的。首先,沿海经济带的城乡二元结构,指的是城市采取的是现代化大工业的生产结构,经济来源是较高端的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等,而农村经济仍然是由较为系统化的畜牧业、低端制造业以及传统小农经济组成。因此与农村相比,城市的资金成本较为庞大,流速更快,有先进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作为辅助,发展水平也就更高[12]。其次,公共服务水平有一定差异。相比于农村,沿海经济带的城镇拥有更为健全的教育、医疗、交通、水电、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拉大了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

四、广东沿海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好现有的发展优势,最大限度地消除发展问题带来的制约,实现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奋斗目标?笔者认为就是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与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实际情况结合,走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新发展、高质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一是坚持创新之路,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要坚决推进产业高质量变革,加强科技创新,实现新研发科技的经济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打破其他国家对于部分高端技术的垄断,提高产业附加值。具体到广东沿海经济带,则要把握好计算机和电子通信高科技产业全国领先的优势,通过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辐射到整个沿海经济带,带动全区域的产业改革和科技创新水平。

二是中心城市驱动,促进区域协调和一体化发展。区域建设不能抛弃任何一个城市,区域的整体发展和一体化尤为重要,不能因为个别城市掉队而产生“木桶效应”,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转。对于广东沿海经济带来说,要统筹好珠三角这个“中心”对于粤东粤西“两极双支点”的辐射作用,对经济带的发展要做到整体规划,使各城市之间通力合作,利用好各城市的特色和资源禀赋,产生共同依赖,最大化地减少城市间产业同质性,达成协调发展的愿景。

三是坚持环境保护,保证经济可持续和绿色发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好现在的绿水青山,就是铸就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具体到广东沿海经济带,则要在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利用好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时机,促进产业转型,尤其是粤东粤西地区的低端制造业和高污染落后工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的绿色产业转型,这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根本。此外,要重视陆海生态平衡,构建陆域、海岸和近海海域的生态保护带;维护好山脉和江域生态,改善山体过度开发和污水过量排放的现状。

四是利用沿海优势,实现高质量对外开放。要做好内部协调和内外联动,把握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大关键要素。得益于良好的对外贸易基础,广东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一直以来都维持在全国领先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广州港、深圳港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港澳两地和粤北山区实现区域联动,协调各城市的资源禀赋,解决各沿海城市的港口同质性问题,打造世界级的贸易港口群,实现高质量对外开放。

五是城乡发展共享,确保全面小康。在做大经济总量大蛋糕的同时,不能忽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作为“先富起来”的城市,要利用好自身的优质平台,带动农村“后富”,实现共享发展,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具体到广东沿海经济带,除了“精准扶贫”和保障底线民生的任务外,还要解决制约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例如提升企业赋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

五、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对策

广东沿海经济带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的重要“一带”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群,是全国开放程度最高、最具创新活力和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其发展受到中央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保证未来的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广东沿海经济带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的优劣势,走科学可靠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是加强产业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改善广东沿海经济带部分城市产业结构较为落后、科技赋能不足的现状,首先是要提高高素质人才的数量,为科技创新提供知识基础。众所周知,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份,广东的教育水平还远远滞后于经济水平,不利于人才培养。因此,教育水平固然需要提高,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提高福利和落户政策以吸引人才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做到人才吸引“弯道超车”。然而,目前只有深圳和广州在这方面提供较大福利并逐渐吸引人才,其他城市虽然也有相关优惠政策,但不足以吸引到高端人才落户,需要进一步加大落户福利。其次,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需要起到辐射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的创新发展。目前沿海经济带的高端产业发展基本集中在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其他城市的产业创新水平较低,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也较低。因此,需要深圳、广州带动,推动区域的内部联动,进而促进高端创新产业在整个沿海经济带进行布局,而不仅仅局限在“广佛同城”“莞深融城”的框架之中。

二是完善陆海统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13]。而对于广东沿海经济带来说,虽然得益于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等国家政策,一批沿海城市已经先发展起来,然而其经济贡献基本上还是来源于陆域,而海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海岸线的开发利用仍处于降低水平。这对于毗邻南海、坐拥中国大陆最南部海岸线的广东沿海经济带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和闲置,但同时也意味着海洋经济仍有较大开发潜力。因此,要利用好城市以及优质港口资源的良好基础,对于陆海合作机制要进行科学的战略规划,系统布局以及产业链的形成和成熟化。例如,在炼油加工产业上,早在2017 年广东沿海经济带已经确立了“三桶油”明确布局,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均在油气炼化投入巨资,推动广东成为炼化超级大省[14]。因此,如果能够系统高效地开发南海海上油气资源,形成“开发、输送、炼化、输送、销售”的产业链,就能够解决部分广东省的石油需求。这样的例子也可以应用到渔业、旅游业等产业,实现陆海产业联动,协调陆海经济关系,真正做到陆海统筹与一体化发展。

三是坚持环境保护。四十年来,沿海经济带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在绿色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广东沿海经济带在改善环境上已经作出了很大努力,截至2019 年初,区域内所有城市的六项污染物浓度均值已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并未完成国家下达的2018 年生态修复指标任务[11]。空气污染治理、江域治理、海岸线治理、土地污染治理等环境治理项目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部分项目甚至未能达到短期目标预期,工业废气排放量这一指标甚至还在继续上升[5]。因此,在定下各种经济增速目标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经济发展、区域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限制不可持续和排污量大的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快绿色科技的研发创新速度,应用到日常生产中,从源头上遏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四是提高开放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意味着不仅仅是简单的引进外资,而且“引进来”的外资要逐渐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服务业转型;此外,还要注重“走出去”的质量,要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在出口贸易的标准和规则要与国际接轨。对于广东沿海经济带来说,得益于坚实的国际贸易和航运基础,进出口贸易水平常年位列全国前列,在对外开放上拥有坚实的基础。然而,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对外开放水平仍需继续提升。具体来说,要改变盲目地追求中低端产品的出口贸易和外商设厂投资的现状,继续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吸引高端服务业和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投资,向世界一流水平靠拢。

五是城乡共同发展。尽管已经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但城乡的二元结构、重工业而轻农业的特点依然存在,制约着农村的发展,造成城乡发展不公平、不平衡。这一现象在广东沿海经济带上也有体现。与珠三角核心区城市群相比,粤东粤西区域的农村片区在产业结构、管理模式、基础设施、人才素质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因此,广东沿海经济带的建设不能落下农村,要避免“短板效应”和发展不公平的问题制约区域的整体发展。因此,要继续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19 年发布的《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6 项重大规划和23 个配套文件[15],全方位提升城乡基建和公共服务水平一体化,针对农村人才短板进行对口帮扶,保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农村脱贫任务,让“先富”的城市带动农村“后富”,共享沿海经济带区域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经济带广东经济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广东舆情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