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远竹
“查明传播源、切断传播途径、居家隔离”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三大关键环节,而每一环节都与基层治理和社区管控密切相关。近两年我国各地建成使用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打通民生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舆论主阵地,在发布抗疫信息、辟谣虚假新闻、协调物资配送、沟通社情民意、满足文化生活等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通过“疫情防控指挥中枢”等机制,成为承上启下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发挥以“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为主阵地的“下沉式”传播优势,以大数据和精准推送技术为抓手,借鉴改革开放前乡村“大喇叭”点对点、全覆盖、重要的内容说三遍的信息发布模式,创新传播方式。在防疫的三个环节,尤其是切断传播途径和保障居家隔离后两个环节,县级融媒体中心承担起将主流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和稳定社会情绪的重任,真正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器”和“解压阀”作用。
不同于2003 年非典时期,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已是2003 年的6 倍,而且移动端已成为主要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平台,公众对信息的精准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社会弥漫各种恐慌和焦虑情绪,如熬夜排队买口罩、胡乱服药、每半小时测一次体温、不敢开窗、囤米囤油囤蔬菜……如何传达防疫政策,普及防疫知识,发布最新资讯,制作鲜活信息和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实现精准和有效的传播,对建成不久的各地县级融媒体来说是一大严峻考验。
据县市融媒体服务平台121 融媒体统计,截至2020 年2 月,使用121 融媒体系统的777家地方新闻媒体,通过该系统共向腾讯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网易、搜狐、趣头条、新浪微博、阿里UC、抖音、快手、58 同城等十几个互联网平台,发送了20 余万条防疫宣传信息,总阅读和播放达3.1 亿人次。这表明121 融媒体不仅传播信息量大,而且有效触达率高,在基层“战疫”宣传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可以说这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大规模的实战。
按照广东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2009 年3 月底前,广东省首批35 个县级中心完成了挂牌工作。广东广播电视台的“触电新闻”App 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南方+”合作,搭建起省级融媒体平台,对接全省各县融媒体中心。在这次“战疫”中,全省各县级融媒体中心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江门市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全省建设得最早的,在这次“战疫”宣传中也是亮点纷呈。江门恩平市牛江镇莲兴村“老村支书”冯华彪编写、录制了具有本地特色并用恩平话播报的顺口溜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通过市融媒体平台发布后家喻户晓,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江门各区县融媒体中心相继播发《台山“神雕侠侣”冲在战“疫”第一线》《送完母亲最后一程后又回到工作岗位,基层“头雁”用坚守诠释大爱》《驻篁庄社区第一书记黄碧珊的防“疫”战:“有需要告知社区,我们24 小时都在”》《大喇叭、宣传车、快板、速写画、咸水歌……三区四市防疫宣传接地气有亮点》《我在定点医院隔离病房——一线医护人员讲述战“疫”经历》等报道和短视频,在返工潮来临时,推出《这些注意事项你一定要知道》,告知大家在返工途中、上班后、日常居家应该如何做。这些报道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寓教于乐,适合互动转发,展现了各行各业奋力抗击疫情的生动场面,激发了大家团结“战疫”、共度时艰的斗志。
好作品需要强传播助力。这些“战疫”作品通过融媒体中心H5、短视频平台制作完成后,再通过融媒体中心的内容聚合分发平台进行转发,将抗疫内容分发到民众手机端,大大增强了抗疫资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广大三四线的中小城市和农村由于医疗条件和防护意识相对较差,人口更多,成为“战疫”中另一个重要的战场。因而对县乡和广大农村进行防疫宣传意义重大。与2003 年的非典相比,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力更强、病理机制更复杂、潜伏期也更长。为阻断病毒传播,各地采取了小区和村封闭式管理,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对重点人员进行隔离等措施。然而,县乡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工作人员有限,检测设备缺乏,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助力。
本次疫情防控中,深圳市龙华区等地利用县级融媒体中心覆盖面广、信息与数据技术支撑力量强大等优势,创新性地实现从新闻发布平台向疫情防控指挥中枢的转变。该区“疫情防控大脑”基于区融媒体中心大数据平台全量数据支持,将疫情相关数据接入融合分析,通过内置的数千个可视化分析组件,实现对辖区内以及相关的区外重点区域的重点人员监控筛查、疫情态势监控、防疫资源监测等全方位的一站式防控。
这一系统通过中科闻歌大数据平台的技术支撑,经由体温测量、即时上传、数据共享,可实现自主申报、对辖区内重点人员的多维监测,包括重点人员数量、居住社区、人员类型、出入途径、行动轨迹等信息,实现“行知去向,动知轨距,异常报警”。强化了节点布置、流量疏解等重点疫情防控环节,成为“战疫”的重要手段,有效提升了防控效果。
此外,龙华区的“疫情防控大脑”还整合了辖区内隔离点、医院、核查点、社区等防疫资源,对相关节点和要素进行可视化监测,并提出医疗等防疫资源分配和调度优化的方案,从而成为“战疫”决策者和管理者的重要帮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村村封路、户户闭门”,上亿人选择居家,减少聚集。除了新闻信息服务外,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的功能,开通各类服务平台和直播节目,解决了老百姓“宅在家”的后顾之忧。
同时,很多地方也借助融媒体平台开通“抗疫物资预约平台”,在保障农产品与日常生活物资的稳定供应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抗疫物资预约平台”专门服务于社区居民和村民的生活物资订购和分配工作,辖区内居民或村民可以通过手机上移动终端实现登录、选购、预约和分配,既方便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物资信息发布和全程跟踪,又方便群众在线预约和取货。这样减少了居民和村民出门次数,降低传染风险,实现了生活物资的合理调配和相关数据收集与监控。此外,这套系统还可以对接物资捐赠服务。
另外,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了缓解群众心理压力,开播了许多融媒体直播,内容涵盖防疫知识、美食、书法、舞蹈、健身等许多方面。县级融媒体还普遍依托电视、电台、移动客户端等开设“空中课堂”,开展线上教学,保证中小学生实现“停学不停课,离校不离教”。如广东各县级融媒体中心普遍开通“粤课堂”,广州市区融媒体平台“新花城”开设了“广州电视课堂”等服务。
县级融媒体平台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作用,通过对辖区的权威信息发布、疫情防控指挥、服务平台搭建等功能,在“战疫”中实现了与基层群众的无缝对接和贴心服务。其中有些功能是本属新闻信息服务范围的,有些却是超出预期的创新项目。通过疫情防控的洗礼,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大多已脱离传统媒体的束缚,在传播观念、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成为弥补当地政府和基层组织治理能力不足的重要手段。然而,仍有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囿于传统媒体思维窠臼,没有跟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步伐,尤其在借力大数据等新媒体技术手段,“打通最后一公里”民生服务等助力社会治理方面,仍有较大空间。
鉴于新冠疫情防控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一项重大的社会治理系统工程,各地县级融媒体需要深入总结此前经验,发挥贴近基层、更接地气的优势,继续加强防疫舆论引导能力、“疫情防控大脑”建设,尤其在流动人口信息动态管控、复工后重点疫情防控和树立地方形象、吸引招商引资等方面有所作为。
此外,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因地制宜地创造更多原创性的民生服务产品,满足群众在线教育、文化生活等多种需求。将新闻信息服务和文化类公共服务与政务服务等社会治理功能融合,让融媒体产品延伸到更多的社会治理领域,提升县级融媒体平台的防疫、抗疫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