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研究

2020-01-07 17:15任小瑞
科教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健康心理

任小瑞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7)

当我们在遭遇一些突发的、重大的生活应激时,通过个人先前的思维能力和社会支持系统,已无法让我们从当前的困境中解脱,这个时候心理会严重失衡,从而产生心理危机。我们对心理危机的认识,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1)危机源,就是直接引起危机的诱发事件;(2)主观感受,由危机源引起的个体心理创伤及痛苦;(3)外显行为,个人无法摆脱心理困扰,引起的各种心理和躯体化症状。

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会遭遇不同的生活应激。这就要求其必须具备积极应对心理压力、承受生活应激的能力,一旦缺乏这种能力就有可能产生心理危机。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来缓解心理压力,化解心理危机。同时也为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本文以河南省某高校2019级新生为样本进行研究。大一新生面临着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来到大学面对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极大变化,再加上人际关系的压力,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我们称之为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地疏导,就会产生焦虑、抑郁或恐惧等情绪障碍,进而产生心理危机,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1.1 调查对象

采用普查的方式,对河南省某民办高校的3380名大一新生进行网上心理测试,有效问卷3317份,有效率达98%。其中,男生1977名,女生1340名;文科生1455名,理科生259名,工科生1603名。平均年龄19.28岁(SD=1.17)。

1.2 调查方法

普测采用的量表是大学生人格问卷(简称UPI),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第一、序言即学生基本情况,用于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问卷正文,由60个题目总成,其中56个是计总分的;第三、辅助问题,用以了解被测者的身心健康情况。对于问题学生的筛选,我们分三类进行。第Ⅰ类是指具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至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1)问卷总分大于或等于25分;(2)第25题作肯定选择;(3)辅助题中有二项以上作得肯定选择或明确表示有心理问题、要求咨询的。第Ⅱ类是指具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至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1)问卷总分 20≤总分<25;(2)第 8、16、26 三题中至少一题作肯定选择;(3)辅助题中有1项作得肯定选择。不属于Ⅰ、Ⅱ类的,就是第Ⅲ类,就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2 心理异常大学生跟踪调查

我们对检测出来的539名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跟踪访谈后发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是受生理特点、社会环境和心理品质等多种因素影响。生理方面主要包括年龄特点、性别特征、躯体问题等;心理方面包含心理素质、气质类型、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等;社会方面包含家庭情况、专业前景、人际交往等因素。

引发心理危机的应激源从高到低依次为:(1)自我强加,这主要是由内在的或外部强加的高目标压力感;(2)生活变故,指家庭变故或父母亲人的身体健康变化等;(3)内心冲突,如面对多种选择时的趋避或双趋或双避冲突;(4)挫折刺激,如考试失利或交友恋爱等受挫;(5)外部压力,来自生活交往或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自我强加,是最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的生活应激源,自我强加的人往往存在完美主义倾向。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应主要从这5项生活应激源入手。

调查发现,要预防心理危机的产生,我们应在教育中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引导和性格优势的培养;利用问卷调查或访谈等形式,分析出大学生欠缺的性格优势,因势利导、积极培养。例如针对自我强加突出的大学生,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追求完美、强迫自己完成过高的目标,本就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严重时会导致心理危机,学会对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对自己不苛求。

3 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

通过对选取的539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心理问题大学生跟踪研究并借鉴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对策研究。心理危机预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心理危机的发生提前干预;第二,减少或阻止心理危机的发生;第三,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激发人内心的积极心理品质,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实现心理问题的主动预防和心理危机的提前干预,引导人们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生活应激。

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我们要学会激发个体内心的积极心态和力量,以理智、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升对心理危机的抵抗能力。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自我激励:

(1)尝试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主张个人要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人生态度。要不断回忆过去美好的事情,乐观地看待现实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待。用积极的思维模式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情,满足、快乐、勇于追求幸福生活。

(2)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调查中发现,我们在选择中的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都对心理危机的产生有重大影响。很多大学生都感觉自己有不同程度的选择障碍,我们能否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坚持到底,自我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这就是我们要积极锻炼的人格特质。

(3)形成积极的认知方式。心理调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认知调节方式。所谓认知调节就是改变我们的不合理认知,建立科学合理、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心理辅导的目标。危机源并不是人生危机的直接因素,我们大脑中消极的、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才是产生心理危机的直接诱因。我们要学会用积极的、乐观的心态来看待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努力提升自我。

4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

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能激发大学生体验积极情绪、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有效地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尤其是对于高校困难生、单亲家庭、生理有缺陷等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如何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营造积极的校园育人环境,对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有着积极的作用。

(1)以高校思政课和心理健康课程为抓手。在高校的思政课堂上,通过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高校的心理健康课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广大学生正视生活中的挫折,以积极的性格力量来化解各种生活应激事件,从而提前预防和主动化解心理危机。

(2)主动对特殊群体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对于贫困生、女大学生、单亲家庭或生理有缺陷的这部分大学生,他们大多思想压力重、心理调节能力差,产生心理危机的概率远高于其它学生。对此,我们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要积极关注、主动疏导。我们可以利用心理沙龙、心理团体辅导和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来进行专题心理健康教育,鼓励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带领他们学习心理危机的基本常识和干预方法,对心理危机的产生主动预防、积极应对。

(3)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除受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影响之外,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高校要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在教室、校园、宿舍都开展正面的引导和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励志教育,开展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自觉主动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关注网络舆情、杜绝各种拜金主义、黄色文化和低级趣味进校园。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