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波
(信阳农林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移动互联网在高校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大大促进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改进与完善思政课教育模式,为高校育人工作创造新的环境及氛围,促使各高校思政教师能更顺畅地进行学术交流、互相分享教学经验,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移动互联网也能为大学生认识、改造世界开创新的途径,为他们接触社会打开了新的窗口。大学生可以利用移动互联技术,用网络语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并主动参与思政课教学互动讨论,提升自己的思政课课堂参与度。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社交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使得他们对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一方面,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拓宽了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使他们获取思政课知识的渠道不再仅限于课堂,如今微博、微信等平台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渠道,而且课堂上传授的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期待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使得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产生了明显降低的趋势,课堂上教与学之间出现了结构性失衡。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可能将注意力放到移动平台上各式各样的应用软件上,侧重于移动设备的娱乐功能,这样便降低了思政课程本身的吸引力。
当前虽然很多高校引进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软件,但是很多教师仍局限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签到、布置作业等,仅是将学习任务展示在平台上,没有充分把握与利用软件的功能,使得软件功能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移动平台的利用率,对移动平台的使用只是流于形式,使得思政课课堂教学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保证。固化的教学方式会对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产生消极影响。因为思政课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视频资料作为重要辅助,要了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认同程度,需要教师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倘若教师仅跟部分学生进行交流,则很难获得完整的、实时的反馈,很难得知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这也会增加课后教学反思的难度。
移动互联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团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知识结构、学历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的教学能力及研究水平都不均衡,而且他们对思政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焦点问题的把握也不均衡。有些思政课教师不重视及时更新网络知识及相关技能,甚至有些年龄相对较大的教师对网络技术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导致在思政课教学中无法灵活运用网络技术,无法对高校思政课程学习形成感召力。
(1)树立与强化全新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是展开思政教育实践的前提,也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首要任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也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一门集政治性、思想性与理论性于一体的课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要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根据移动互联网下现代教育的需求,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与个性需求,着眼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大学生的动态变化,充分尊重、肯定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作用,与学生进行平等、和谐的互动交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强化了教育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移动智能终端在高校得到了普及与应用,故高校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运用移动互联网思维,正确、规范地引导大学生利用移动智能终端来进行思政课学习,传授给他们系统的思政课学习方法,并运用移动互联网下的思政课教学理念与知识理论,指导他们思考、参与移动学习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思政课学习效果与效率。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促进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创新。高校思政课课堂是构建意识形态、使教学双方产生思想交流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的根本途径,其具有不可替代性。为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师需要立足课堂、用好讲台,发挥好主导地位。思政课教学内容是理论知识的载体,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面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积极挖掘与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并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梳理与优化,在丰富与充实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感。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所以教师不仅要合理地组织与整合教材内容,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在思政课教学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科学性与先进性。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需求与现实情况,在思政课中有针对性地融入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与现实发展接轨,增加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通俗性与吸引力,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知识的认同感,从而使思政课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
(3)加强移动平台与高校思政教学的有效结合,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移动互联网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使传统教学方式朝着混合式教学方式转变,有助于思政课教学空间的延展。移动互联网使信息传输方式变为交互式,实现了信息接收者实时、有效地参与,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运用信息手段对思政课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实现移动平台操作形式与思政课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衔接。需要注意的是,移动平台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功能,目的在于提高思政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学习通、蓝墨云等是常用的移动学习服务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设备来打造移动课堂,将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手段融为一体,对课程知识进行立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并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大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比如体验式教学、专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并在移动学习平台上设置一些课堂小测试,赋予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增强思政课程的亲和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交流与互动中,加深对思政课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辅助学习,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思政课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将思政课案例、视频等素材资料传到群里,大学生在运用移动设备学习思政知识、参与群内研讨的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教师请教问题,同时教师能够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反馈。此外,教师还应基于现有的移动平台,根据本校的优势与特色,集中开发针对性更强的思政课程APP,这样能大大节省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的时间,增加与大学生实时互动的时间,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情况,从而及时改进与调整思政课教学的状态。
(4)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信息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者,其知识储备与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发挥。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高校教学环境、模式等产生了很大变化。在此形势下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这是确保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同时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发展。对于高校而言,一方面要重视移动平台的构建与完善,为思政课教师的移动信息化教学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建立健全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制度,并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重视加强思政课教学队伍、科研队伍的建设,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开阔他们的思路与视野,鼓励他们参加学术研讨会、辩论会等,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从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目的出发,认识到移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树立移动互联网教学理念,培育强化自身的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及信息能力,主动学习与提高移动信息化教学的技能,比如掌握移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等,充分挖掘与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并注意思政课教学内容结构的完整性与教学环节设计的紧凑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与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思政课教学方法,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宽松、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大学生有效参与思政课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