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启华
(重庆市暨华中学校 重庆 401120)
积极关注就是要求班主任要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包括他们的优点、光明面以及积极面,让学生可以获得关注、赞赏及欣赏,正面的影响学生,让他们可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改善自身的动力,进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具有积极影响,这就需要班主任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提升管理工作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班级建设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在这方面可以运用积极关注。班主任需要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有一些学生连续几次考试成绩都不是很好,使得学生受到了打击,整体精神状态较差,缺乏自信心。要提升班级内学生的整体精神状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就要注重积极关注的应用,有选择的对整个班级进行关注,找出班级的正面及优点[1]。
班主任要先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言行进行关注。第一,先关注课堂活动情况,基于观察之后,笔者发现学生们在课上可以主动的和授课教师互动,主动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状态很好,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很好。第二,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课后表现进行关注。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学生具有较强的上进心,能够认真的完成相关的作业。班主任还发现了班级的一个显著优点,即在各种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上,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参与,班级内学生很团结,各种文艺活动都搞得很好。当班主任发现学生做的好的地方,就会积极的表扬和肯定学生,和学生一起分享班级进步的喜悦感,也会有意识的给学生进行“积极暗示”,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有效的利用时间。当班主任多表扬几次学生之后,学生就会觉得班级在班主任眼中是美好的,学生也会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努力。可以看到,积极关注在班级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积极影响,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保证一定的稳定性,让班级可以持续获得发展的动力,进而促进班级整体的建设发展,同时让班级内所有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高中生需要学习很多的科目和知识,还需要面对高考的压力,这就容易让学生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问题类型涉及多方面,比如,人际关系、学习问题、情绪问题、性格问题等。班主任是不是可以帮助解决心理问题,让学生心理实现健康的发展,就是对班主任能力进行考核的重要方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在给学生更提供个性心理辅导时运用积极关注,帮助学生缓解和消除心理问题,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自信,和同学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班主任要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并对这些的优点、积极面进行积极关注。比如,班级内有一名女生,性格内向,在一次考试之后情绪较为低落,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变少,和教师说话时会一直低头,偶尔会抬起头也是眼神闪躲,可以感觉到学生的紧张不安。通过和学生沟通之后,班主任能够发现其最近学习较为吃力,成绩不是很理想,导致学生对生活都失去了兴趣。班主任看到她失落的表情,认真的倾听学生说出心中的想法,同时快速的梳理出学生的情况: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好,这让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处于自卑的状态,感觉自己没有优点。在耐心的听完学生的讲述之后,班主任对于其的心情表示理解以及同情,也提出想和她一起分析成绩,对此,学生有一些犹豫,最终同意。之后班主任就需要引导和帮助其建立信心:首先,班主任要让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成绩,客观的分析和认识。班主任可以从成绩系统中将其高中阶段重要的考试成绩调出来,认真的梳理每个学科的成绩,通过比较,发现学生的英语成绩较好且较为稳定,文综三科选择题得分率较高,在给学生展示出数据之后,学生会感觉到稍微的放松,班主任就可以在这时肯定学生的英语及文综选择题方面的优势,鼓励学生将这些作为优势科目培养,这也让学生对自己成绩的看法有了转变。其次,通过运用试卷分析技术,对学生的政治学科实施分析,找出其优点及不足,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分析试卷和指导的过程中,班主任发现其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这时班主任就可以肯定和表扬其学习能力。再次,班主任要利用不同的场合关注学生的优势科目,如果发现其有进步,就要及时的表扬学生。半年过后,这位学生的优势科目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真正的变成优势科目。最后,拓展积极关注面。要进一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班主任就要对积极关注面进行拓展,不再限制在学习上,还要观察其他方面,班主任可以发现学生的其他优点,学生在感受到被教师欣赏、关注和肯定后,会逐渐转变自己的心态,积极努力的学习和生活。可以看到,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积极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欣赏和关爱,进而打开自己的心门,重新建立自信,改变消极的状态,每天都充满正能量。
积极关注和赏识教育具有相似性,对学生实施积极关注,要对学生表现好的地方进行肯定和赞扬。不会有学生拒绝这样的班主任,学生从班主任哪里获得持续的关注和正面强化,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学生对于班主任也会抱有感激、爱戴、尊重的情感,进而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2]。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有效的运用积极关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发自内心的认可、关注和赞赏,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管理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