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云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010)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以不期而至的巨大威力毁灭文明、吞噬生灵。我国东临环太平洋地震带,南接欧亚地震带,地震分布相当广泛,是世界上大震最多的国家之一。那么,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抗震设防知识,这样才能使我们抗震设防地区的建筑结构经济合理,抗震性能良好。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承载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将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掌握工程结构抗震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还要满足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课程思政”就是课程承载思政教育,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的教学中,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旨在实施“三全”育人。[1]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内蒙古科技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结构抗震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挖掘思政教育切入点,把授课内容与思政教育融汇贯通,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让我们的学生不但能够做专业技术上的“能人”,更要做思想行动上的“好人”。那么,在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该如何做?生硬植入、刻板说教不可取,要在充分挖掘本学科思政育人元素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掌握教学技巧,结合课程特点,设定好每堂课的“思政”教学目标,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达到“课程思政”效果。
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主要讨论如何安全、经济、合理地设计地震区的建筑物。课程以实验研究和震害调查为主线,结合一定的理论分析,内容丰富、理论严谨、实用性强,且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门涉及学科较多且发展很快的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课程的内容在不断扩充和更新,理论不断丰富和深化,分析方法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由于该课程综合性强,涉及的学科多、知识面广,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有些知识抽象难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且不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达不到学以致用目的。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高校历来主要由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课程思政”就是“课程承载思政教育”,属于“隐形思政”,它并不改变专业课程本身的属性,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中的一项新举措,旨在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课程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要兼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载体(情景再现、案例、做建筑模型等),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其健全的人格。[2]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而且要结合历史上建筑结构的震害情况和近期的震后调查情况,把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中,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目标培养与实践联系紧密。因此,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的切入点很多,具有一定的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基础。
学习地震与地震动、地震活动性时,讲授地震基本知识过程中,介绍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无法预料、无法避免,那么,如何能够降低这种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害呢?目前地震预报仍然是世界性难题,唯一途径是依靠人为因素对工程结构的作为。此人为因素的实施者就是将来从事土木工程及相关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的我们,我们肩负重任:通过合理的结构抗震设防最大限度地减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震害,为国家、为人类做贡献。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这就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如课堂讲授、上习题课)和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网上答疑等)相结合的手段,改善课堂气氛沉闷的状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在合适的内容上切入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不但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更要有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不懈努力、勇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地震震害时,介绍地震造成的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通过收集实际地震资料及近几年的地震实例(以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为例)的图片展示和视频观看,了解地震造成的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以及对工程结构的破坏情况,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萌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敬畏感,告诉学生有些灾害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再次强化学生的工程责任意识,同时引入我国的抗震救灾情况:政府第一时间进驻灾区,妥善安排灾民的生活,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与国际上其他国家作比较,说明我国的“国富民强”及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热情。[4]
通过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和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一般规定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要求,各类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以及结构的布置要求等;实时切入思想教育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在工作、生活中,做人做事要考虑自身能力范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能好高骛远。
介绍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分类时,采用课堂讲授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理解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防分类的标准和意义。映射到生活、工作中,引导学生看问题要识本质,不同的事物要区别对待,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
介绍我国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结构抗震设防的目标和要求,对于不同类别的结构,抗震设防的目标和要求也不同,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必须要“有的放矢”,对待具体问题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学习结构的抗震验算时,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明白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是实现抗震设防目标的具体措施,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做人、做事要有原则、有目标、有措施,对应到具体的工作中必须要有专注的工作态度。[5]
通过讲解隔震与耗能减震的概念与原理,通过课堂讲授结合案例教学,使理解耗能减震的概念与原理;展示工程实例,让学生明白隔震与耗能减震是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另一个途径,培养学生要善于接受新事物,要在工作中懂得“殊途同归”的道理。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大学生刚刚经历了中学阶段文化知识的填鸭式教育时期,其仍然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路口,各高校设置专业课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将来在社会上能够“干一行”,而同时要做到“爱一行”,要求学生具备“大爱”精神、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专业课程思政应用而生。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还应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职业优势及竞争力,结合学生的接受程度进一步挖掘。